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仕民  李善桢 《汽车工程》1995,17(5):274-281
本文探讨了复声强的数学物理意义,从理论和试验上说明了复声强在声源识别,声场分析及其它声学参数测量上的有效性,介绍了二套可供推广的复声强分析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及精度讨论,并列举了若干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一种中型乘用汽车表面噪声的声强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志勇  韩军  毕凤荣 《汽车工程》2003,25(4):392-394
依据声强测量的原理,研究了声强测量系统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问题。对某中型乘用汽车的车外辐射噪声进行了声强测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识别和研究,为降低该型汽车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声强法识别整车表面噪声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声强测量的原理,研究了声强测量系统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瘌2,对某中型乘用汽车的车外辐射噪声进行了声强测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识别和研究,为降低该型汽车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昊  陈剑  詹春晓  刘一华 《汽车工程》2007,29(3):246-249
介绍自主开发的后驱动桥噪声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声强测量技术,根据声强测量原理,设计了相应的软件和硬件并介绍了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为了验证噪声检测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在半消声室和普通房间内,分别对标准声功率源和小型电机作声功率对比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噪声检测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受环境噪声影响小,能很好地适应工业现场在线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声强测量技术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起元  许国贤 《汽车工程》1992,14(2):86-93,124
简述了声强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开发的声强测量系统的特性,介绍了该系统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实例,证明该系统能准确地确定主要噪声源之所在,为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简要论述了识别发动机噪声声源的几种常用方法,重点讨论了表面声强法、双话筒声强法和复数声强法在发动机声源识别中的应用。与铅覆盖法的对比结果表明,双话筒声强法可以更为准确迅速地识别发动机的表面声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某柴油机的噪声辐射,依据GB/T 16404—1996标准,在半消声室内利用声强法对该柴油机进行了声强测量研究,整个系统经过误差分析和标定后,绘制出了发动机的声强云图,得到了整机的噪声分布情况,确定了该机的主要噪声部件,即油底壳、飞轮壳、油泵、涡轮增压器、皮带轮等,并对其噪声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级,为进一步降噪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声源识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声强试验法进行发动机标定点工况声源识别,定位了发动机噪声贡献特征。结合声压试验法对柴油机全工况进行噪声测试,基于发动机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的产生机理,研究了典型贡献位置对整机噪声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声强贡献面积较大的测量面,对应声压测点位置的噪声也越大;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提高,转速对噪声的影响比负荷对噪声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发动机高转速工况,旋转部件以及阀类系统对整机噪声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
声强测量技术在声功率测量、噪声源识别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声学测量技术。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传声器间的相位失配会引起声强测量的误差。通过分析残余声强的产生原因,阐述了其对于声强测量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测量声压残余声强指数来对声强测量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自由场和真正扩散场中的理想声场特性已有人作过深入的研究。但环境声场通常不是理想的声场。作者证明环境声场包含三个成分,即直射声、扩散声和污染声,并作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有关近场声学测量和高混响条件中声强测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实际环境声场中用声强法测量声功率的新概念。研究试验的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发动机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摩托车发动机的噪声控制研究中,运用声功率、声强等高线图及频谱分析方法,对表面辐射噪声进行了声源识别和研究,进、排气噪声对测量面的声贡献较大;运用分别运行法进行噪声分离试验,将燃烧噪声、活塞敲击噪声、配气机构噪声、初级齿轮副啮合噪声分离,进一步分析了2种转速下该发动机的噪声组成和不同噪声的频谱特征,为降低该型发动机的表面辐射噪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声音的心理声学参数能够获得有关声音品质的部分信息,通过人耳的听觉感受特点,对声音进行描述,这种描述方法更能接近人的真实听觉感受。但从不同角度来评价产品的声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这种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通过主观评价实验来获得人对声音质量的主观感受,进而和心理声学理论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3.
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子义  庞明宝 《公路》2004,(6):22-25
分析了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降低轮胎噪声的机理,建立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声学模型,用亥姆霍兹共振器模型分析计算了声波的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汽车内饰声学环境的噪声,依据层复合材料的声学特性与防水膜材料特点,采用现场实测数据,结合内饰设计工作经验,对3种主流车门防水膜材料及其组合内衬材料的声学性能、成本及使用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PE材料防水膜满足设计要求,吸声和隔声效果良好,在层复合材料中,刚性高的材料能提高隔声效果。为新型材料用于车门内饰件功能扩展方面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天宁  仪垂杰 《汽车工程》1995,17(4):212-218
对大型豪华客车的车外噪声进行了研究,用声强法对车外噪声的主要声源进行了鉴别。对发动机及辅助装备的工作室声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提出了控制车外噪声的相应策略,并作了遮蔽发动机噪声的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6.
车辆及发动机噪声声音品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舒歌群  刘宁 《汽车工程》2002,24(5):403-407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对车辆及发动机噪声声音品质的研究现状,主要论及了对声音品质的描述,主观评价及改善声音品质为目的车辆及发动机的设计和开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考虑气流时发动机排气消声器的插入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管道声学理论,结合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知识来研究消声器的排气噪声,通过推导消声器出口处的声压,得出消声器的声压级和插入损失,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快,而且准确,有很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汽车噪声声强测量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兆祥  徐滇 《汽车工程》1994,16(5):283-288,F003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机的声强测量分析系统,详细讨论有关理论和技术关键,并用于汽车发动机表面声源识别,证明该系统是研究和控制汽车噪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倪计民  杨德亮 《汽车工程》2007,29(12):1079-1082,1113
利用微孔媒介的声传播特性来研究催化转化器的声学特性。研究表明,当利用圆形微孔替代方形微孔时,在低剪切波数下存在较大误差;高温使微孔的传播常数向低频段扩展、移动,但是整个曲线的趋势未变。相同特征尺寸时,用圆形微孔计算催化转化器的衰减量要大于用方形微孔的情况;温度升高,催化转化器的衰减量也升高。试验证明,声衰减量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并且测量的声衰减量略大于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20.
韩英淳  骆秀云 《汽车工程》1995,17(4):219-224
在完成吸声隔热衬垫材料配方设计后,用不织布采用气流成网固化工艺制成符合德国奥迪轿车供货标准的吸声衬垫,同时研制成了获德方认可的奥迪轿车“隔音垫总成-门护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