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宁  雷军 《铁道建筑》2006,(8):55-58
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芨芨沟竖井具体工程,考虑地层失水沉降负摩擦力及地层重力作用对井筒受力的影响,对竖井掘砌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拟采用的竖井掘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施工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暗挖过程中竖井的稳定性,以四通竖井工程为背景,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对真实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超前小导管注浆措施进行论证,对比分析了土体变形规律、喷射混凝土应力变化,并得出了注浆加固措施的影响效果,认为超前注浆加固是必需的施工步骤。将实际施工过程的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注浆与否对竖井的地表沉降范围影响不大,但对沉降值影响较大;注浆与否对坑底隆起值影响甚微,空间效应明显;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竖井底部,注浆与否对水平位移有明显影响;马头门附近的喷射混凝土应力变化显著,需要进行补强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由于挤土效应,饱和软黏土地基中竖井施工会产生附加扰动,并导致井周土体强度与渗透系数降低。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准则,应用圆柱形孔扩张理论对不排水圆孔扩张过程中土体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根据超静孔压和径向应力的分布规律,在确定了扰动区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修正的基于饱和软黏土灵敏度考虑的原位扰动函数FD,并结合已有文献中室内模型试验与现场竖井施工扰动引起的固结指标变化规律的结果,验证了修正的原位扰动函数的合理性。施工扰动的合理评价有助于准确计算竖井地基的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4.
张竹清  高波 《科技交流》2007,37(4):129-134
本文采用三维标准κ-ε可压湍流模型及有限元体积法对高速列车穿越有竖井隧道时车头压力和微压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具体分析了列车经过竖井时隧道流场的状态,为后续进行的竖井位置、个数、面积、高度对出口微压波影响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沈阳地铁9号线十六标段1号竖井和1号横通道下穿沈阳有轨电车2号线为工程背景,对地铁竖井横通道下穿既有电车轨道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采用"竖井横通道交替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有轨电车轨道的沉降,不影响有轨电车的正常运营;提高了竖井和横通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于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和措施,本工程竖井和横通道安全顺利完工,并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既有竖井影响下活塞风理论计算研究的不足,基于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建立双竖井铁路隧道活塞风非定常流动理论计算模型;将列车在双竖井铁路隧道中行驶的全过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推导各阶段隧道内活塞风非定常流动的理论计算式;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验证理论计算式的可靠性并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随着列车与竖井相对位置的变化,隧道内与竖井内的风流关系呈动态变化,若按固定值计算会引起较大误差,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可实现风流动态关系式的反推,达到修正理论计算式的目的;修正后的理论计算式精度较高,总体误差低于10%,适用列车速度范围为0~360 km·h-1;该理论计算式不仅可计算结构类似的铁路或地铁隧道活塞风速,还可推广应用于单竖井或多竖井(3个及以上)隧道。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三角形竖井联系测量计算是一种近似方法,且无法进行精度评定与分析。在研究和分析现代全站仪竖井联系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间接平差进行竖井联系测量的数据处理,并推导了相应的平差计算模型,从而解决了竖井联系测量严密计算及其精度评定问题。通过仿真计算,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分析不同情况下竖井联系测量的精度,值得在同类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高速铁路车站岔区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结合现场监测沉降数据,采用三种单项模型(V模型、D模型和H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利用最优组合原理建立邓英尔-双曲线组合模型(D-H模型)、邓英尔-灰色费尔哈斯组合模型(D-V模型)、双曲线-灰色费尔哈斯组合模型(H-V模型)3种两模型组合模型和1种三模型组合模型(D-H-V模型)。进一步探讨各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引入5个精度评价指标,对各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预测效果优劣顺序为:三模型组合模型>两模型组合模型>邓英尔模型>灰色Verhulst模型>双曲线模型。用各断面的最优模型预测工后沉降,各断面工后沉降均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标准kε可压湍流模型及有限元体积法对高速列车穿越有竖井隧道时车头压力和微压波进行数值模拟,并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具体分析列车经过竖井时隧道流场的状态,为后续进行的竖井位置、个数、面积、高度对出口微压波影响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在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模型对于沉降预测而言是很重要的。根据地面沉降机理与曲线特征,对某数据序列进行了光滑性和指教规律性检验,使用线性回归和灰色模型的组合模型对该数据序列建模和预测,所得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差比值都优于GM(1,1)。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线性特征的沉降数据序列选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进行短期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施工对地面沉降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地铁车站设计推荐方案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分析隧道开挖对地面的沉降影响。同时根据试验模型的地面沉降,假设地面沉降曲,提出采用该方案施工时,地面的沉降控制基准值。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避免地铁事故的发生,应在地铁施工中引入精确的测量手段和有效及时的反馈技术。文章依托北京地铁宣武门站工程,采用竖井联系三角测量法,将地下与地上部分进行关联,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表沉降、拱顶沉降、收敛变形等现象进行施工测量,对大量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变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预测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值等参数。将测量数据反馈至施工和设计方,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和设计方案及参数,可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减少不必要损失。  相似文献   

13.
曹成度 《铁道勘察》2012,38(4):1-3,16
沉降变形组合预测方法是以适当的加权平均形式组合多种模型,各种模型优势互补,达到有效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介绍了组合预测理论的基本情况,对组合预测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同时对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有关的组合预测应用案例进行了概述,最后对组合预测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预测中的应用前景作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中大直径竖井钻爆法掘进施工凿岩穿孔设备功能单一、施工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现有露天钻机的技术特点,研制出可提高中大直径竖井钻爆法掘进施工效率的ZYL89竖井钻机。该设备具有高度集成化的操作系统、保证设备平稳作业的轻质臂架和底盘、经济环保的双除尘系统,解决了中大直径竖井施工机械化程度低、施工人员多及效率低等施工难题。同时,对设备的臂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稳定可靠的臂架结构。该设备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获得了验证,施工稳定可靠,可大大提高竖井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5.
双线软岩浅埋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统计理论的二维沉降预测方法及回归模型,对新曲儿岔隧道出口浅埋段地表沉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曲儿岔隧道施工沉降控制基准确定的方法和控制沉降的措施,以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铁路隧道施工辅助井施工,在借鉴矿山辅助井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了铁路隧道竖井和斜井施工的技术方案。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考虑竖井结构施工的特殊性,分析了在围岩初始地应力、地层开挖后失水沉降等作用下井壁的内力和围岩应力。分析表明,高原隧道辅助井快速掘砌施工技术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富水粉细砂层中进行下穿既有铁路的顶管施工,由于施工降水会引起铁路路基的沉降,须采用安全快速、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和工法。本文以包头市一雨污水管下穿京包、集包铁路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所采用的"帷幕止水竖井+超长水平旋喷桩预加固+顶管工艺施工"方案。该方案实现了"零排水、微沉降",保证了施工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荷载与沉降的GM(1,1)模型,结合某根桩的静载试验结果,对该桩的荷载与沉降分别进行了预测,并在只有部分实测结果的情况下,对单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预测出完整的荷载沉降曲线,预测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地铁区间须设置铺轨基地,在暗挖区间相应的要设置下轨排竖井。下轨排竖井埋深大,断面也较大,中间不能设横撑,这些控制因素使下轨排竖井设计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广州地铁三号线体育西路站至珠江新城站区间的下轨排竖井设计和施工实践,介绍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的方案和相应的基坑围护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基坑施工情况,介绍了测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说明了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对二号线的暗挖竖井围护桩土体进行侧向变形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前发现危险,预判工程的安全,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并利用监测的结果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通过测斜技术在西安地铁二号线暗挖竖井中的具体应用,证实了测斜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中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并提出如果采用综合测量手段,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