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轮转向技术(Fourwheel Steering)并非全新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的本田Prelude轿车、马自达602轿车及GM Blazer XT-1概念车都曾经应用了四轮转向技术.对于这些原本灵巧的紧凑车型而言,四轮转向技术在改善转向性能方面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马自达轿车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阐述了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一辆凌志L5400轿车,装用IUZ—FE型发动机。该车不管是正常行车时转向,还是原地(指停车)打轮,方向盘有时明显发沉,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均如此,故障发生无规律。 故障排除与分析:凌志LS400轿车动力转向系统故障我们以前也曾遇到过,但都简单明了,此车故障比较特殊。凌志LS400轿车使用的动力转向机构是液力反应型渐进式动力转向机构,其控制系统与普通型动力转向机构有所不同。可以这样讲,凌志LS400轿车只要起动发动机,转……  相似文献   

4.
利用ADAMS软件对国内某前轮转向轿车的后悬架进行改造,建立具有主动悬架与四轮转向功能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在考虑了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和轮胎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了汽车在不平路面弯道性能试验,揭示了汽车在悬架和四轮转向综合控制下的动力学特性,为四轮转向车辆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哲义 《上海汽车》1999,(10):27-31
论述了现代轿车转向轮定位特点,作用,取值范围和使用须如。这对于正确理解,维护,调整转向轮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天津大发,夏利两种车型转向梯形的结构和特性(内外轮转角关系),并与理论的内外轮转角关系比较,对现代轿车转向梯形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四轮转向车辆两比例系数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四轮转向车辆操纵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两比例系数对四轮转向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车辆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与前轮转角的传递函数,借助Matlab/Simulink,根据四轮转向车辆的两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传统前轮转向车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轮转向车辆两比例系数在操纵稳定性上有各自的优势。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四轮转向车辆的系统设计和控制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汽车行驶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轮胎磨损,确保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对于现代汽车而言,随着其行驶速度的提高、超低压扁平胎的使用,以及后轮独立悬架的普及,其车轮定位除车轮定位的参数值有减小或呈负值的趋势外,还由传统的前轮定位演变成当前的四轮定位,即除转向轮定位外,部分轿车还具有后轮外倾角和前束等参数,称为四轮定位。在汽车行驶中出现下列情况:直线行驶困难;前轮摇摆不定,行驶方向漂移;轮胎出现不正常磨损;更换了悬架系统、转向系统有关部件或汽车前部在碰撞事故后进行了维修时,需进行四轮定位的检测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独立驱动的电动轿车独立悬架,该悬架采用双横臂、扭杆弹簧结构.将导向机构简化为几何模型,根据该几何模型在ADAMS软件中建立参数化模型,以车轮定位参数及汽车侧倾中心为评价目标,对悬架导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制造出的样机符合设计要求.提出了悬架扭杆弹簧的设计方法,并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四轮转向较之常规的前轮转向可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论文针对汽车四轮转向的操纵稳定性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四轮转向控制策略,实现汽车不同车速下的四轮转向控制。确定了二自由度车辆转向参考模型,进行低速时前后轮转角比例控制,高速时根据参考模型和实车横摆角速度、横摆角速度偏差设计了模糊控制器进行前后转角控制。应用Car 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搭建了仿真模型,编写了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汽车四轮转向控制策略使汽车四轮转向相对前轮转向有效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转向机构的非线性运动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赵京 《汽车工程》1995,17(5):291-295
本文对由梯形机构和麦弗逊独立悬架构成的汽车转向机构建立起非线性的空间机构运动学模型,此模型具有转向输入我有,左转向轮的跳动和右转向轮的跳动3个输入自由度,能全面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主动底盘系统的发展趋向(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主动底盘系统”范畴内两个最现实的问题:悬架减振及四轮转向。关于悬架减振,首先探讨传统悬架的规律,然后阐述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悬架可能作出的改进。对所谓“悬空阻尼”系统,着重作了介绍。四轮转向方面首先论述了比例四轮转向、质心侧偏角补偿和可调节的四轮转向等几种基本型式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现有的四轮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3.
赵锦强  姜丽萍 《汽车维修》2001,(7):15-15,19
前桥采用独立悬架的车辆,其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包括横拉杆和左、右梯形臂等)必须分成两段或三段.因此,其前束的检调与非独立悬架车辆有所不同.下面以前桥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桑塔纳轿车(见图1)为例,介绍前束的人工检调方法,当然目前较理想的还是使用电脑四轮定位仪.  相似文献   

14.
代洪 《汽车维修》2006,(7):18-20
ABS(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利用电子电路自动控制车轮制动力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充分发挥制动器的效能,提高制动减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并具有制动时仍有转向能力、方向稳定性好等优点。丰田佳美轿车ABS采用四传感器四通道/四轮独立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主动底盘系统的发展趋向(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主动底盘系统”范畴内两个最现实的问题:悬架咸振及四轮转向。关于悬架减振,首先探讨传统悬架的规律,然持阐述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悬架可能作出的改进。对所滑“悬空阻尼”系统,着重怍了介绍。四轮转向方面首先论述了比例四轮转向、质心侧偏角补偿和可调节的四轮转向等几种基本型式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现有的四轮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转向系统为一多体系统,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十分复杂,传统的人工计算很难将汽车的转向特性表述清楚。本文以某轿车为例,应用多体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的CAR模块方便地建立了四轮转向系统的整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线控四轮转向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全方位移动电动汽车的线控四轮转向系统转向模式。四轮能实现±90°偏转的四轮转向技术,可实现任意角度的平移,绕任意指定转向点转向以及进行原地旋转。运用Simulink软件建立四轮独立转向模型,分析了所设计的四轮转向控制算法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车四轮转向运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汽车四轮转向的转向特性 ,概述了四轮转向运动规律 ,分析总结了四轮转向的控制目标 ,指出了四轮转向系统所面临的困难 ,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多轴转向汽车起重机转向轮摆振的机理,建立了LT1080四轴转向汽车起重机转向轮摆振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转向轮摆振微分方程,并分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对LT1080汽车起重机分别作了转向轮摆振计算机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公路与汽运》2004,(6):6-6
ABS分为两轮系统和四轮系统两大类。两轮系统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价格较低。轿车前轮承受的垂直载荷较大,制动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前轮载荷进一步加大,后轮的垂直载荷会减少到轿车总重的20%~30%。后轮垂直载荷很小。可提供的附着力小,所以后轮容易提前抱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