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是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欧班列回程班列受境外装箱要求不明确、装载加固审核不严格等因素影响,事故件数多于去程班列。针对集装箱箱内货物缺乏详细装载加固作业规范的问题,阐述集装箱箱内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要求,面向板材、散装粮食、桶装液体、卷纸、金属材料及制品类等典型中欧班列回程货物品类,分析总结其货物装箱发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不同类型货物装箱时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货物装载形式、堆码情况、增加挡板等方面,并展示不合理的装箱照片,为现场货物装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12月1日,由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行的24508次中欧班列(河内至南宁)抵达中国凭祥口岸站,16个40英尺集装箱装载的越南氧化锌等物资进入中国市场。这标志着中欧班列(河内至南宁)跨境集装箱直通班列成功双向对开。中欧班列(河内至南宁)利用中国发往越南的中国铁路集装箱卸空后装运越南中部地区的氧化锌金属矿,在河内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6月29日上午,满载41个40 ft集装箱货物的首趟中欧班列(怀化至明斯克)开出怀化西站。怀化成为湖南省除省会长沙之外首个开行中欧班列的市州。该中欧班列运送的主要货物品类有特色农产品、皮革箱包、服装鞋帽、汽车零部件等,经满  相似文献   

4.
《铁道货运》2014,(12):41-41
<正>2014年12月3日15:02,8001次中欧班列(郑州至汉堡)满载84个集装箱货物离开中原大地,向欧洲大陆进发。这是郑州铁路局开行的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第80列国际集装箱班列。2013年7月18日,中欧班列(郑州至汉堡)首次开行。从每月1—2列到每周1—2列,从单程到返程,中欧班列(郑州至汉堡)快速发展,如今已实现去程每周4列、返程每月2列的常态化运营机制,货源覆盖了中国内地的主要经济区域、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日韩等国家,货物分拨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装箱共享的中欧班列空箱调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中欧贸易顺差、往返货源不均衡以及班列公司市场竞争激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各中欧班列公司用于空箱获取的成本较高。因此,在决策期内中欧班列运输需求已知的情况下,针对集装箱共享策略条件下的空箱调租问题,以决策期内空箱获取总费用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空箱获取中的调运费、装卸费、堆存费以及租赁费等相关因素,建立基于集装箱共享的各班列公司的动态空箱调租优化模型。算例验证结果表明,集装箱共享策略可以有效的减少中欧班列空箱获取费用,基于此,分析中欧班列回去程之比对于空箱获取总费用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经营业态     
<正>中铁集装箱公司全力打造国际物流知名企业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2014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打造铁路集装箱国际物流知名企业为目标,做强中欧班列大品牌,全年发送集装箱26 078TEU(标准箱),货物总价值约18.5亿美元。中铁集装箱公司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快中欧铁路通道建设的部署要求,成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客户通过公路运输货物存在的问题,实现散堆装货物集装化运输,发挥公铁联运优势,促进铁路货物运量提升,北京局集团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在石家庄西站与渤海西站之间组织敞顶集装箱班列运输。在阐述石家庄西—渤海西敞顶集装箱班列开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石家庄西—渤海西敞顶集装箱班列开行实践,即:增加敞顶集装箱周转,大幅缩短装卸等待时间;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作业培训,减少人员误操作影响;精细管控班列运输组织各环节,有效压缩无效等待时间;采取运价下浮方法吸引沿途中小企业货源,减少运力闲置,以提高敞顶集装箱运输组织效率,促进铁路货运增量行动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5月27日,X8422次列车载着41个集装箱的电子产品、鞋服、光缆、五金等货物,缓缓驶出长沙霞凝铁路货场,将于12天后到达匈牙利布达佩斯。这也是长沙始发的中欧班列首次直达布达佩斯。开行初期,这趟中欧班列实行单向(出口)运输,每周一班;随着货源不断增加及双向流动,将适时增加班列频次及返程班列。此前,长沙  相似文献   

9.
中欧班列已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与物资交流的重要媒介,研究进出口货物品类结构与中欧班列运输组织间的关系,对于优化中欧班列的开行与货源组织显得尤为关键.在阐述中欧班列运营现状及货源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对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品类进出口货物的流量与流向,将其与中欧班列的运输组织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将运力优先释放给高质量货物,基于分类货物对班列开行质量的贡献程度对中欧班列开行方案的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将货物按照货物价值、来源班列运营平台、时效性不同进行分类,并设置货物运输效益系数,计算出包含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在内的不同品类货物的综合货物运输效益,用于反映货物运输特性对班列开行质量的影响。其次,根据线路现状选择备选城市作为集结中心,设计出“混合轴辐式”中欧班列开行模式,并加入时间因素构建出时空网络。然后,以货流平衡、班列接续、编组限制、集结中转作业及口岸作业限制等能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以班列开行综合运输效益最优为目标的开行方案优化模型。结合模型特点,进一步设计列生成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Gurobi软件对限制主问题和原整数规划问题进行了求解。算例表明,基于“混合轴辐式”网络的“直达+中转”模式,使得运输需求满足率提升了3.56%,优化后的中欧班列开行方案实现了在口岸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运营质量较好班列公司的货物以及高价值时间敏感货物进行优先运输,并使其均衡到达口岸以缓解口岸拥堵,顺应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输的发展需求。研究可以为中欧班列日常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施行,中欧班列逐步发展为亚欧大陆上国际铁路运输通道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班列线路始发城市相近、终到城市相同、运输路径重叠,存在相似性与可替代性,致使班列线路同质化竞争问题出现。针对中欧班列线路同质化竞争问题,结合货物的时间价值特性,提出中欧班列服务网络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成本最小的中欧班列服务网络设计模型,最后基于中欧班列西通道运输网络设计算例研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出货物时间价值差异下对应的中欧班列服务网络,有效缓和中欧班列线路同质化竞争问题,降低综合运输成本。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魏然  孙金平  迟骋 《铁道货运》2012,30(10):42-46
冷藏集装箱对运输时限和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在分析特快、快速、普快3种快运货物班列运输的基础上,从运行径路、作业站点、车辆连挂等方面,研究了特快、快速货物班列加挂冷藏集装箱车辆运输组织模式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时间效益分析,提出快速货物班列加挂冷藏集装箱车辆的接驳方式,为铁路优化冷藏集装箱运输组织和快运货物班列产品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据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充分考虑集装箱货物与集装箱班列在时间和数量方面的匹配关系,以集装箱货物在集装箱办理站的总停留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集装箱货物装车唯一性、班列编成箱数、作业时间和发车间隔为约束条件,构建铁路集装箱班列始发时刻优化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由随机产生和"先到先服务"方案结合的方法生成初始种群,并运用启发式策略修复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可行解。以胶州-黄岛之间的铁路集装箱班列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利用模型及算法得到的集装箱班列始发时刻与集装箱货物的数量、到达时间分布之间具有较好的匹配性,使集装箱在办理站停留时间最短,制定的班列开行计划响应了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月18日4:30,一列满载机械设备、服装轻工和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由绥芬河铁路口岸出境。这是中欧班列首次经绥芬河铁路口岸出境至德国汉堡。绥芬河站启动快速通关模式,加快办理通关手续,全力确保此趟班列高效出境。据介绍,这趟班列共载有货物17车17个集装箱,总重585 t,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汉堡,全程13 800 km,预计行程15 d左右。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欧班列去程运输组织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根据现有的直达和集结开行两种运输组织模式,构建中欧班列去程运输组织优化模型。以《"一带一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联盟宣言》中提出的选定乌鲁木齐作为中欧班列西部方向集结中心为例,将调研所得实际数据带入数学优化模型求解得出最优方案。为了探究影响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模式的关键要素,具体分析中欧班列平均旅行速度、货物时间价值两个参数对运输组织模式的影响,总结得出对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8月2日16:02,满载41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哈巴罗夫斯克至成都)驶入绥芬河站。这是该站成为中欧班列专用集装箱办理站后到达的第一趟回程班列。该班列经由绥芬河站入境后,开往成都。在绥芬河现代化国际联运集装箱物流中心货区,按照空重箱体划分的作业区域规整有序,保证机械换装在最短范围内吊起箱体,减少电吊无效走行、缩短作业时间,集装箱作业能力日均能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欧班列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但运输网络中的不确定需求也为中欧班列国际运输网络的设计优化带来不小的挑战.为解决货物供应不足、运输效益低下和政府对中欧班列的运营补贴压力较大等问题,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建立2阶段随机规划模型,结合中欧班列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例分析,设计中欧班列国际运输网络的集运中心选址以及序贯决策的运输路径规划.研究结果表明:成都、重庆、乌鲁木齐、太原和哈尔滨是集运中心的最佳组合.不同场景下跨境关口选择以及路径流量分配情况对于运作层决策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集运中心选址和物流总成本对中欧班列的发车频率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752列,发送货物34.7万t,年开行班列数、货物发送量双创历史新高。2013年7月18日,中欧班列(郑州)首班开行,当年仅仅开行了13列。随后几年,中欧班列(郑州)越开越密、越跑越快,2018年前三季度开行512列,开行数量超过2017年全年总和。如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中欧班列存在的主要问题,保障中欧班列长期健康运行,通过分析中欧班列及既有集结中心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的功能定位。依托中欧班列发展规划,利用增长率法进行运量预测。从枢纽规划布局、铁路场站功能定位对乌鲁木齐枢纽内的4个站点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推荐出合理的选址。并结合功能定位、班列集装箱集结种类进行功能分区和布局规划,形成集铁路区、整车集结仓储、海关监管及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班列集结中心。研究了贯通式布置方案及尽头式布置方案,通过综合比选推荐运输组织灵活、效率较高的贯通式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发送货物1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18%。随着中国国内疫情逐渐平稳,包括武汉在内开行中欧班列的主要城市已经全部恢复了班列去程运输,3月中欧班列共开行809列,发送7.3万标箱,创下单月开行列数和发送箱纪录,同比分别增长30%、36%。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特殊时期,持续开通运行的中欧班列不仅稳定着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也为稳定全球供应链注入“强心剂”。3月28日,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武汉)班列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驶出。这是自疫情防控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当地时间4月14日,德国杜伊斯堡迎来从武汉始发的中欧班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