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及邻近省市的公路工程造成了灾难性破坏。什邡市是本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北京市承担了对什邡市的对口支援。该文以广青公路恢复重建为例,通过对震后受损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估、恢复重建条件的分析、实施方案的论证等,阐述了震后公路恢复建设中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方法,对以后相关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路工程抗震减灾技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全面把握当前公路工程抗震减灾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了公路工程抗震减灾技术的发展历程,归纳了计算理论从静力法发展到动力法、设防理念从抗震发展到减隔震、设计方法从强度设计发展到性能设计、设防对象从单体工程发展到整体路网设防及从单一地震灾害防御发展到地震等多灾害综合防御等4大发展特点。结合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实际情况,指出了我国目前路网抗震减灾能力不够强、公路地震灾害信息获取相对困难、次生灾害造成损失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公路结构物在地震中总体表现较好的观点。最后,指出了我国公路工程抗震减灾技术应加强路网抗灾能力、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震后次生灾害防治技术、新技术研发与既有技术评价、公路结构物应急检评与应急保通技术等5个方面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交通科技》2021,(2):I0001-I0001
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隶属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原四川蜀工离速公路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通过股权转让及整体变更设立,注册资本20亿元。公司主要从事公路工程建设和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现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路行业设计甲级资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等。  相似文献   

4.
汶川Y018公路恢复重建工程棚洞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震后公路恢复重建的问题,结合汶川Y018公路恢复重建工程,介绍了半山公路隧道棚洞的设计思路与施工顺序、工程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10)
高烈度艰险山区交通生命线工程在强震中遭受严重破坏,震后如何进行公路重建的防灾选线是一个难点。结合汶川地震后G213线映汶路重建工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交通遥感技术,建立了强震后高烈度艰险山区公路重建防灾选线技术,主要包括:计算综合地质灾害指数、测评自然边坡抗震稳定性、测评沿线河谷抗震稳定性及综合测评路线走廊的防灾稳定性;提出了强震后高烈度艰险山区公路重建防灾选线的十字方针,即"绕避、穿越、拦挡、治理、留存";运用防灾选线技术及方针,制定了老虎嘴崩塌体路段公路重建防灾选线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艰险山区强震后交通基础工程的恢复重建和防灾选线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10)
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规范在确定不同构造物的抗震重要性修正系数时,还没有能够考虑道路所担负的灾后救援使命,暴露出交通生命线工程抗震设计领域还存在缺陷。针对公路工程在整体路网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结合交通生命线工程的定义,考虑震后保通的需求,从经济、地震危险性、结构重要程度和地质灾害风险水平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具有不同抗震风险水平的公路工程抗震重要性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经分析表明,该方法所给出的抗震重要性修正系数提高了交通生命线工程震后保通的可靠性,降低了地震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地质条件复杂,随着近年来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公路影响范围内的斜坡防护工程规模显著增加,对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养护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合理进行公路斜坡的工程防护,从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为此,依据四川省公路斜坡所在的地质条件、病害的性质和防护工程特点,分别对路基工程的坡面、边坡和坡体与山体防护工程的应用现状与动态进行了梳理。并依据目前所采用的工程防护优缺点,对四川省公路斜坡防护工程的差距和技术革新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路线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设计的优劣性对公路的后续工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施工难易程度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高速公路设计中路线方案进行了比选,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及时深入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调查搜集了5.12地震震中地区公路路基路面震害的第一手详细资料,并初步分析了震中地区路基路面震害的特点及成因,为地震初期制定应急抢通方案及震后的恢复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中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公路工程造价的构成,对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从设计、施工阶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在的工程实际提出了采用过程控制、方案比较、前期监理和责任追究等手段来控制公路建设项目造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对公路建设投资的增多,我国的公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是,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的放开,公路工程质量出现了一些隐患,甚至出现了相当部分的"豆腐渣"工程,这些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公路工程质量已成为公路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介绍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结合"5·12"汶川地震后泥石流灾害工程的防治对策,对公路工程泥石流防治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对震后修建的防治泥石流灾害新型结构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徐占慧  赵新平 《公路》2012,(8):45-49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与公路建设的关系、地基处理设计、不良地质路段路基设计及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公路设计紧密相关.结合工程实际,对共茶公路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不良地质路段,路基应采取不同设计技术,并应进行环境保护.研究成果为共茶公路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可供同类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地质勘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需对路线范围内的饱和砂土层进行地震液化判断,以防止因地震液化公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在我国现行的规范中有多种液化判断的方法,在实际工程勘察设计中,由于公式不同,关于地基液化等级的估计有时会产生矛盾的结果。为此,有必要对公路行业砂土液化判断及地基液化等级划分进行分析讨论。文章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数据,对公路勘察中常采用标准贯入锤击数进行液化判断的方法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来判断的方法进行论述,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5.12特大地震震后重建的工程实际,系统总结了灾区公路边坡、路基及支撑档结构破坏模式,构建边坡及路基防灾减灾的研究框架,推出震后边坡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了公路路基和挡墙在地震时的动力反应,并对各式挡墙在地震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出抗震性能从差到好的顺序为:倾斜式、直立式、衡重式、俯卧式。  相似文献   

16.
高等级公路总体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修订后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高等级公路总体设计的含义、指导思想、设计原则、路线方案、技术标准与工程规模、路基及防护、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公路景观、环境保护等的总体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供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人员进行高等级公路总体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貌是影响公路建设的最显著自然因素,不同的公路工程地貌类型能体现不同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提供更丰富的地形、地质、工程病害及工程难易程度等相关信息,因此有必要对公路工程的地貌类型进行详细的划分,使其能更充分的为公路建设服务。文章依据新疆地貌结构和公路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新疆公路工程地貌类型划分的异同性原则、形态成因一致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以及综合地貌形态和成因、自上而下细分和自下而上合并的划分方法,在考虑公路工程的特点上对新疆公路工程地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结果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31个二级类型。  相似文献   

18.
曹峰杰  蔡健 《公路与汽运》2020,(2):69-71,77
针对传统公路设计模式存在的专业协同性差、反复工作量大、方案调整频繁、易遗漏等问题,利用Civil 3D等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对G319瑞金至兴国段公路改线工程一期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设计,搭建三维可视化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公路工程协同设计和参数化设计,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公路工程建设模式的分析,结合国际上目前通用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提出以设计单位为龙头,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是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途径,并分析了公路设计单位开展工程总承包的优势及如何由单一设计功能转变为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水土保持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1,66(6):371-374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量大,破坏沿线地貌和植被,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打破自然景观协调性。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经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生态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和实践中的关键点和经验,认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土石方综合调配利用、表层土壤和草甸剥离与保护、工程植物综合护坡等科学技术措施,能有效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今后我国高海拔、高寒及民族地区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