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的寒冬     
自主品牌,一个谈论起来情绪激扬的词汇。一个购车的时候避之不及的词汇。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主品牌的认知基本等同于廉价。这也不能怪消费者,毕竟最初自主品牌的生存技能就是廉价,于是第一印象就被定义了。  相似文献   

2.
产品是永远的王道,提高产品质量,树立产品的良好口碑,才是占领市场的不二法宝。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以低价位的优势,在二三线市场占有相对优势。前段时间.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敏提出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观点,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二三线市场就是自主品牌的一亩三分自留地吗?市场是企业的命脉,有市场的地方,就有企业的虎视眈眈。随着二三线市场购买力的提升,品牌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合资品牌价位的拉低,自主品牌汽车的自留地——二三线市场正在被合资品牌汽车蚕食。  相似文献   

3.
探索自主品牌开发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目标,实质上就是以自主产品开发项目为载体,实现和形成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上半年不理想的销售数据,自主品牌又被推到舆论的浪尖。“生死存亡”,“被边缘化”、“不思进取”等评论不绝于耳,似乎自主品牌正陷进困境泥沼,坠向死亡红线。每个人都在为自主品牌把脉,试图找到症结所在,认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存亡,甚至关系到民族荣誉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有关部门将就自主品牌汽车的定义作出解释,今后究竟谁是、谁不是自主品牌也许会有一个框架标准。把各企业的产品套进框框里试一试,能放进去的就是自主品牌,否则就不是。个人认为,这属于典型的二元论,不适合我国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自主品牌轿车更富吸引力实际上正拷问着每个自主汽车制造商。北京车展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就是众多的自主品牌企业将推广点集中在汽车产品的数字开发上,希望通过充满科技感的表达方式来改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旧有概念。  相似文献   

7.
马亮 《时代汽车》2007,(10):62-64
将自主品牌的汽车联合到一起,在中国东南部地区进行一次万里巡游展示,其目的就是要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展示自主创新的成就。一路上,这些车的表现怎么样?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评价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与国内乘用车市场大都被外资品牌瓜分截然不同,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自主品牌一直占有着强势地位。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统计,2007年在商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近90%,其中卡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94%。  相似文献   

9.
司康 《城市车辆》2008,(10):21-23
与国内乘用车市场大都被外资品牌瓜分截然不同,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自主品牌一直占有着强势地位。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统计,2007年在商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近90%,其中卡车销量中自主品牌占94%。  相似文献   

10.
都灵法院近日宣布,中国自主品牌长城汽车公司旗下的小型车长城精灵未被批准进入欧洲市场,理由是与菲亚特的熊猫过于相像。菲亚特公司曾在意大利和中国都提出诉讼,起诉长城精灵抄袭菲亚特熊猫。诉讼目的就是为了不让长城精灵进入欧盟和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当代汽车》2008,(6):10-13
今年北京车展上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自主品牌概念车,甚至有人将此次北京车展称为自主品牌概念车的“狂欢节”。但凡有点实力的自主品牌.都一定要推出几款概念车来炫一把。从现场情景来看,拉风的造型和美女模特撩人的姿态搭配在一起,风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国际品牌,搞得全国人民热情高涨,用“脱胎换骨”和“华丽转身”这样的华丽辞藻来形容自主品牌概念车也许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2.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5,(10):16-17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在前些时候举行的2005年花都汽车论坛上,就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话题发生的针锋相对的辩论,经媒体的炒作,搅得中国汽车行业沸沸扬扬。本来在是否需要发展自主品牌问题上就曾热闹不已的中国汽车产业,重新引发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争论。只不过,在这次争论中,“中国不能为自主品牌而搞自主品牌”的论点遭到更多的非议,尽管后来龙永图对人们的“征讨“作了正面反应”外界对我的言论的理解有失偏颇”,“我并非不鼓励国内汽车业搞创新和开发自主品牌”,但他所做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久陵 《轿车情报》2006,(12):42-43
如果把自主开发称之为第二次创业,那么自主品牌就是关键了……自主开发了并不就等于有了自主品牌;有开发能力也不一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把这两者合而为一即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4.
陈杰 《轿车情报》2012,(5):90-93
自主品牌的潜力到底有多少?来看看近年他们推出新车型的配置就可见一斑了。涡轮增压、无级变速、双离合。这些本属于合资品牌的专利已逐渐被自主品牌消化吸收。且不论这些装置的质量如何,至少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进步,而且它们的车价足以搅乱细分市场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5.
王黎民  刘建 《轿车情报》2009,(10):88-91
眼前的这个黑红相间,金色镶边的五边形Logo,是吉利旗下全新品牌的徽标。它有一个非常豪迈的中文名——帝豪,翻译成英文——Emgrand。在grand之前加入em的前缀,通过语法理解,吉利想传达给世人的消息是:这是一个定位高于吉利的品牌。同时,它要塑造自主品牌豪华轿车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如何实现自主开发和创建自主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入世”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产销量以数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攀升,从而使汽车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亮点。与此同时,中国如何实现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问题也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业界对此问题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其分歧主要在于怎样理解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以何种途径及谋略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7.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12,(7):140-143
上汽在收入罗孚和MG,与双龙博弈之时,并没有忘记向旗下两大合资品牌学习;它是自主品牌中的正规军,而荣威950被认为是它手中的王牌。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对于中国的汽车业来说,路,是我们自己要走的;路,也是要我们自己走的。目前,摆在中国汽车业面前的就是两条路:一条是自主发展创自主品牌,一条是借外资外脑发展合资品牌。至于如何选择,则是见仁见智了。  相似文献   

19.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23,(13):24-25
<正>在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驱动下,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尤其是年轻汽车消费者,他们对于品牌的理解越来越透彻,面对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进口品牌等,似乎“阵营之分”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可以看到,整个行业正在从汽车产品、技术的“内卷”转为满足用户需求的“外卷”。  相似文献   

20.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6,(11):27-37
目前,我国共有商用车、乘用车品牌387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国外品牌占31%。从各产品类别来看,在97个载货车品牌中,90%是自主品牌,在158个客车品牌中,76%是自主品牌,也就是说,在商用车领域自主品牌汽车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乘用车领域,国外品牌的优势地位十分突出,以轿车为例:在目前国内在产的90个轿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30个,只占有1/3的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