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虔 《车时代》2008,(12):100-103
这几年消费者对于小型车的安全性已经有了很大的认识,不是说车小就不禁撞,也不是说车辆变形多么严重,车内的人也就肯定凶多吉少,小型车在主动、被动安全可以完全不输给高端车,例如,ABS、VSC、侧气囊、吸能车身。但很多人多少还是抱着质疑的态度,其实我也一样,甚至这次去日本参加了丰田安全技术研讨会才使改观过来。  相似文献   

2.
《轿车情报》2006,(9):176
8月14日 如果五粮液也造汽车了,那么…… 如果造手机电池的比亚迪当年说要造汽车的时候就引起很多人质疑.那么最近看到的新闻说五粮液也要造汽车.那就足够让人窒息了。  相似文献   

3.
于民 《汽车运用》2008,(2):16-16
在美国人使用汽车的早期,偷车就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那时,大多数的汽车只有最简单的“开一关”式的点火开关,不用钥匙,也没有锁,这就给偷盗汽车的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4.
见证成长     
《汽车知识》2008,(8):36-41
和上一代森林人相比,新一代车型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森林人自身在斯巴鲁品牌全线产品中的定位更加清晰,目标客户群自然也就更加准确,购车者的选车过程也会变得轻松许多。  相似文献   

5.
人性狼性     
某著名相声演员最近因为“护徒无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且不说他的行为是否有理,就他那句“人是要有狼性的”就需要我们好好审视一下这个人。人应该拥有的自然是“人性”,人也应该是地球上最具有丰富感情和高级智商的生物个体,如果非要在自己的性格特征中加入一种凶残狡猾动物的天性,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他的选择;只是要看他将这种狼性用在什么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海涛 《轿车情报》2011,(12):92-97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贫乏的自然资源让日本人从小就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这也促成了日本的各大汽车企业很早就将眼光瞄向国际市场。经过几十年的“扩张”,日系车在全球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外出务工和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每逢长假,回乡和出外旅游的人员也逐年递增,这就给省市地区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超员超载,也是长假时候人们谈论最多的交通安全隐患话题,也是交通管理部门屡禁不止的沉重命题。尽管每年都要严格治理超员超载的违法现象,但每年还是有很多人就是因为坐上了超载车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于发生在大客车身上动辄死亡几人.十几人.或者几十人的恶性群死群伤事件,又引起了多少人去深刻的反思.去抵制.去关注呢?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以往被很多人“遗弃”的两厢车可以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五颜六色的车身也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黑色主题;另外,个性的汽车改装也逐渐成为很多人追求个性的潮流。就在这样一个人人渴望追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汽车的外观设计同样需要有个性化的作品出现,或许长城酷熊应该算是定义个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苏迪  马欣 《汽车导购》2006,(11):38-45
韩方从打算买车那天起就决定要买欧洲车,而且一定得是两厢的,14万~15万块钱就行。307很不错,只可惜不喜欢车尾造型。这样一来,在这个区间就出现了一段真空地带。此时,POLO劲情适时进入了他的视线。当时的韩方对劲情比较痴迷,甚至为此专门策划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团购案例。他在网上征集到了20个准备买劲情的人,然后找到经销商谈判,在当时很难提现车的情况下让经销商同意每辆优惠5000元。这20人中,包括自己在内等待16L排量POLO劲情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由于迟迟提不到车,很多人都放弃了。韩方也一样,他无奈地笑道:“自己花了很多精力和无数的电话费,结果却没买成,看来买车也需要缘分啊。”  相似文献   

10.
对于已有几年驾龄的人来说,总认为自己开了几年车,驾驶技术也越来越熟练,逐渐找到“人车合一”的感觉。不过技术是熟练了,一些原本在驾校学到的标准却逐步走样,标准动作也开始抛弃,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该有的坏习惯,这期我们就来介绍此类“半桶水”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力量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化力量的一次胜利,暂且不说这次获奖的背景,单单是得奖就已经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在单独一个人的场合,无需和自己说话,也就用不着交流,而有两个人以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就少不了交流。驾驶汽车行进在车来人往的道路中间,前后左右都可能有车辆或行人,在这种场合下,彼此的行动意图就有了互相交流的必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彼此交流主要依靠语言,在文通环境中彼此交流则主要依靠“示意信号”。例如:汽车将要进行左转弯、右转弯或减速停车之前,有必要对周围  相似文献   

13.
没有在欧洲生活过的人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欧洲人这么喜欢敞篷跑车的。欧洲人习惯闲适的生活,丰厚的社会福利和怡人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这些身在欧洲的中国人感觉到了一丝羡慕,生命是用来享受的,而不只是用来奔波的,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人会喜欢这种充满风情的敞篷车了。  相似文献   

14.
《中华汽摩配》2005,(8):89-89
中国的文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企业一词中“企”字的写法,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如果去了上面的人字,就只剩下止了,企业也就变成“止业”了。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了人,企业当然就只有“止业”而不能存在了。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它的确可以给我们一种启发,引导我们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08,(6):6-7
四川地震给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也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大地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中国车检中心王焕德总经理在第一时间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就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5月15日上午,召开了总经理办公会及党委会联席会议,中国车检中心就落实公安部直属机关党委《关于做好抗震救灾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6.
极速艺术品     
王岩 《车时代》2013,(10):18-19
很多人认为布加迪威航164GrandSport是一款行驶的艺术品,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工业技术的杰作。最近,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尼成功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就是布加迪威航GrandSportVenel。  相似文献   

17.
品质生活     
隋一 《汽车导购》2005,(11):76-79
有的人追求新鲜刺激,嘉年华、蹦极;有的人追求复古浪漫,交响乐、芭蕾;有的人追求韵律节奏,架子鼓、踢踏;有的人追求时尚潮流,大长今,超女。无论追求什么,都是生活中的一种寄托,有人就喜欢去健身房。有人就喜欢去混论坛。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买车也是一样。有的人偏爱德系,有的人看重日系。有的人一定要越野,帕杰罗、翼虎;还有的人追求品质生活,沃尔沃、欧宝。  相似文献   

18.
金融海啸后香港股市上窜下跳,几只香港人“吃定”的稳实股也开始摇摆不定,变得让人“没有安全感”,近期电讯盈科私有化事件就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私有化案件从通过到再聆讯被否决一波三折的过程吸引了不少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元素     
《车时代》2009,(12):6-6
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日子也似乎过得越来越快了,一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不如不觉地就到了年底,到了我们必须要握别2009的时候了,而下一次我们的相聚将会被锁定在2010的《车时代》了.  相似文献   

20.
大话车德     
吕品 《汽车导购》2007,(1):102-103
一个等车用不着排队;就着耳机听歌也可独自陶醉;旷野中驾车能尽情驰骋;可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坐在驾驶室里,看着后视镜中的滚滚车流,开车就不是您一个人的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