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自底向上逐一生成舱室的分舱方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提出了一种自顶向下的船舶参数化分舱方法,利用舱壁位置参数与内壳折点位置参数驱动生成分舱理论面,再用分舱理论面切割主船体,利用非流形造型技术及其布尔运算生成舱室.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只需舱壁位置与内壳折点信息,即可进行参数化分舱,避免了大量舱室型值信息的输入,降低了舱室定义的复杂性;通过非流形造型记录了分舱时的过程信息,修改模型时只需对这些信息重组即可,实现了分舱模型的快速重塑.可见,该方法能够快速实现船舶分舱与舱容计算,为船舶三维参数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查德惠克被动式减摇水舱理论,分别建立了单侧气阀和两侧气阀控制的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数学模型.推导了最佳相位关系和气阀控制规律的理论依据,对不规则波作用下的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水舱内水的流动与船舶横摇运动基本符合最佳相位关系,气阀控制规律是可行的.通过对单侧或者两侧气阀进行控制,都能够使水舱内水流的振荡周期及时地适应变化的横摇周期.两侧气阀控制的减摇效果要优于单侧气阀控制.  相似文献   

3.
内置式调整水舱属于耐压液舱,而耐压液舱是耐压结构中最复杂的结构.参照前苏联的“耐压液舱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设计了单壳体潜艇的内置式调整水舱的新结构形式,确定了主要参数,并在耐压液舱承受与舷外水相等的压力时,对内置式调整水舱区域的耐压船体、耐压液舱壳板、实肋板等结构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相似文献   

4.
在实船测试的基础上,对测试船舶建立舱段有限元模型.按照实船测试时的海况对舱段模型施加相应波浪载荷.提出了用舱段两端独立点A、B支反力等效舱段两端的剪力的方法.将仿真结果与实船测试应力值进行比较,在4波谷工况下仿真结果与实船测试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舱段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支反力等效剪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设备舱关键部位动应力线路测试试验对设备舱动应力进行分析.试验采用了HBM公司的eDAQ数据采集系统,对设备舱重点部位,如设备舱与边梁的连接处、抬车位及与牵引变压器区域进行动应力线路测试,并将测试值与疲劳许用极限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备舱动应力满足标准要求,试验结果为更精确地评估设备舱疲劳强度和提高动车组的修程修制里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破舱倾覆船体浮性和稳性,研究了船体在扳正过程中空间位置和受力状态;采用欧拉旋转变换方法建立了船体空间力学平衡方程,根据船舶静力学原理,得到了破舱倾覆船体稳性和扳正力数学模型;根据伯努利定理计算了破舱进水量及其对船体重心和浮心位置的影响;利用GHS软件模拟了破舱倾覆船体的扳正过程,求解了其最大扳正力和进水量,计算了船体纵向6个位置的剪力、弯矩和扭矩。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初扳正时,破舱进水导致倾覆船体扳正力矩降低了130.312 MN·m,说明破舱进水降低了倾覆船体的稳性,可以减小最初扳正力,降低了扳正难度;在扳正后期时,破舱进水产生的倾斜力矩最大值为163.594 MN·m,说明破舱进水降低了船体的稳性,提高了扳正难度,仍需要施加较大的扳正力平衡船体;船体纵向强度分布会随着扳正力和破舱进水量的变化而改变,多点扳正船体的最大扳正力小于单点最大扳正力的40%,最大扭矩小于单点扭矩的50%;方案1~4的最大进水量分别为6 269.76、6 781.01、5 830.76、6 653.33t,因此,合理布置扳正点的位置,单点扳正(方案1~3)的进水量小于多点扳正(方案4)。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络合物和电化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络合物生成(平衡)常数(K)、稳定常数(Ks)和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间的关系,推导出了电镀溶液中金属离子和络合剂理论浓度间关系的计算公式;较详细地阐述了络离子的形成对阴极电极反应、标准电极电位、过电位和电镀时金属析出电位的重要影响,从而为合金电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企业在面对多种结构相似的设计方案,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某型动车组端部舱设计方案的评价研究.为辅助工程师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在综合考虑制造成本、强度、抗疲劳性能的基础上,构建了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模糊数学理论,利用中值法确定评价因素与评价集的隶属度,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对动车组端部舱三种设计方案分别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中获得最优设计方案.实践表明,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快速获得客观综合评价结果,能为企业设计方案的择优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单相电压型三电平中点钳位(NPC)整流器的工作原理、传统单相三电平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PWM)和中点电位控制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VPWM算法和中点电位控制方法,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小功率实验样机试验.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开关频率恒定的情况下,该SVPWM算法开关损耗小,输出PWM脉冲具有对称性,可使交流侧电流的高次谐波分布在2倍开关频率附近,且易于用DSP(数字化处理器)实现;无论负载是否变化,该中点电位控制方法均能有效解决中点电位不平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为制定时速250 km速度等级动车组设备舱裙板气动载荷谱,通过对实际运行中的时速250 km等级动车组设备舱裙板气动载荷开展线路测试研究,并将全线所有列车通过隧道、列车明线交会工况集中起来统计分析,得出了设备舱裙板各测点内外压差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峰峰值的统计分布规律.经分析,列车隧道通过、隧道交会、明线交会时,设备舱裙板各点绝对压力的有不同特征;设备舱裙板气动载荷压差峰峰值最大不超过1500 Pa,该值可作为时速250 km速度等级列车设备舱裙板静强度载荷设计输入参考值;压差峰峰值主要集中在1000 Pa左右,该值可以作为时速250 km等级动车组设备舱裙板气动载荷疲劳设计输入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