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基于冗余理论的测井车液压系统控制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讨论在液压系统回路中应急预案,以解决主系统存在故障时造成系统运行过程中不能间断、且测井仪器不能在井下停留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某些特殊项目测井作业时,为了保证测井仪器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测井绞车最低电缆输送速度从原来的3m/min降为0.5m/min。为了满足工况要求,采用PLC控制,在对原有测井车绞车系统液压回路兼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优化,使绞车系统能够根据测井作业的速度要求分别实现容积调速和电液比例节流调速两种调速功能。本文着重介绍了改造后的测井车绞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元件匹配及相关技术,对于今后测井车绞车系统的设计、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场使用证明,改造后的绞车系统设计合理、控制简便精确、性能稳定,可以完全满足测井作业的工况需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油田用测井车的关键装置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研制过程中的方案选择与比较,主要液压元件的选用,以及所需功率、发热量和风冷却器散热面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污染因素及影响,提出了设计、制造及使用三阶段控制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董义  许江华 《专用汽车》2009,(10):57-59
以5500 m测井车的滚筒断裂故障为例,分析了测井车滚筒的受力情况,介绍了滚筒受力的简化力学模型建立方法,并依据力学模型对滚筒进行可靠的强度分析及校核,提出一种测井车的滚筒强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滚筒进行优化改进,为测井车的滚筒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胡向阳 《专用汽车》2007,(12):38-39
介绍了电源车的总体结构特点,主要针对电源车的降噪、散热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全地形车制动系统中采用了液压分配阀设计,通过试验及相关验算,该设计简化了制动管路,可方便调整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系数,满足全地形车的制动要求,为全地形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然而,该设计也存在主泵负担加重、管路压强加大等不利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和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战争多元化发展,水陆两栖车已经逐渐在陆军装备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两栖车水上推进装置导管桨的驱动形式一般为机械或液压。本文介绍的导管桨驱动方案为两个闭式液压系统分别驱动两个导管桨。  相似文献   

9.
从提升电源车自动化保障程度角度出发,阐述了在电源车内加装自动供油系统的必要性,针对电源车内部布局特点,分析了储油箱位置选取和结构工艺要求,提出了最佳方案,并给出了自动加油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介绍了自动加油系统油位保护功能,目前该项设计已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张平 《专用汽车》2011,(1):76-77
针对自卸汽车行驶时经常出现的货箱突然举升、液压油箱溢油、液压系统"气蚀"等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自卸汽车液压控制系统的气控阀与辅助贮气筒之间的连接管路上串联一个气控截止阀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根据侧翻自卸车箱体举升过程中的举升压力变化,利用液压、气动、电路元件的逻辑控制,对箱体举升角度采用自动控制,避免了箱体举升时发生翻车事故。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2例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故障,介绍了一种可以根据经验和借助适当的检测工具,对相关零部件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逐一排查方法,以及使故障得以快速排除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4.
模糊逻辑诊断方法在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铣刨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原则和方法,为计算机辅助故障诊断,缩短诊断时间,提高准确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自卸汽车取力器故障分析和二位二通和三位四通液压举升系统的原理分析,提出了液压举升系统设计改进思路,解决车箱自行举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海峰  周远  屈渊波 《专用汽车》2010,(5):62-63,65
通过对拉臂式垃圾车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主推油缸的受力分析及计算,介绍了微型拉臂式垃圾车的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液压元件选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功能的专用汽车也越来越多地走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很多专用汽车由于功能要求,往往都配备了液压支腿。传统的液压支腿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由支腿油缸、液压系统、操作开关几部分构成。功能也很单一,仅仅起到支撑和稳定作用。当车辆或车载设备有更高的支撑要求时,传统的支腿就无法满足了。比如:传统支腿就无法保证车辆的快速、准确的水平调整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往往会降低水平调整要求,采用目测和手动方式进行大致的调整:或者采取其他的辅助手段进行二次调整。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无法克服调整周期长、精度低、变形大、重复性差、稳定性不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