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车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晶 《上海汽车》2007,(4):31-35
2006年是进入WTO后过渡期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年,国内需求增长强劲推动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尽管2006年以来存在燃料油价格上涨、新的汽车消费税收政策和城市交通堵塞更趋严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私人轿车需求增势强劲、大型基建和城际城市物流的货车需求回升以及新农村建设助推汽车消费等有利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汽车尤其是乘用车(轿车)市场消费规模扩张再次提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一季度,我国轿车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最顶峰,轿车产销量同比增长120.1%和95.9%。进入2004年,由于需求的逐步释放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再加上2004年年底进口配额的即将取消以及频繁的价格战导致的持币待购,使得我国轿车市场已经没有了高速增长的动力,1月份轿车产销  相似文献   

3.
马亮 《时代汽车》2007,(6):64-67
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潜力爆炸性释放,低油耗、低价格的A级车(经济型轿车)开进寻常百姓家已是大势所趋 2006年经济型轿车占轿车总销量的54.28%.但在快速增长态势的背后,还有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经济型轿车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经济型轿车本身所存在的短板。那么,到底是什么成为阻碍A级车发展的拦路虎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到2003年止,我国汽车市场上升期已持续5年,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阶段后,我国汽车需求的增长将主要靠乘用车来带动,目前阶段主要是轿车,从影响轿车需求的5大因素(即经济发展速度与居民收入水平、车价、消费环境、支付方式、产品的可供应性)来看,2004年轿车需求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轿车物流的意义近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民的轿车消费热情日益高涨。这种惊人且持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我国轿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轿车产业日益成熟,并俨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轿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高效、稳定的物流系统来作支撑,轿车物流已经成为轿车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轿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增加,轿车生产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三大应对措施:降低单车生产成本,柔性化生产以及提高用户满意度。这三大战略举措的成功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取决于轿车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要在未来的全球轿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迅速发展轿车物流业,使之发展成为我国轿车业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鑫  赵迪 《车时代》2006,(12):66-69
国内轿车消费需求的进化,使我们正在和国际通行的轿车消费潮流接轨,这对传统的轿车设计理念提出了新的需求。长安铃木“蓝海思维”下的中级车策略,就是要发现这种消费需求进、创造需求,以独特的产品特质和卖点创造“蓝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市场分析及下半年市场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上半年我国轿车销量49万辆,同比增长36%,成为上半年汽车总体销量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因素,销量增长贡献率为43%。轿车销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加入WT0以来,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对轿车消费的有效释放及国内轿车生产企业在1月份相继推出轿车降价举措:预测2002年下半年全国轿车销量为58万辆。  相似文献   

8.
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低幅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出口增幅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是1998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增长速度前慢后快。1999年国民经济运行面临国际环境难以根本好转,消费增长仍将保持较低水平,市场环境难以有根本性改变,市场需求仍是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没有改变困难,而有利环境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利于国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2003、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及产品结构需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亮点。2002年,全行业共销售汽车324.81万辆,同比增长36.65%。2002年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连续实行的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加入WTO后轿车进口关税的大幅下降引发的部分潜在的轿车购买力的大量释放。2003、2004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较高增长速度,但增速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前三个季度,汽车行业普遍业绩大幅提升,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达到最好历史记录。尤其是第三季度,以往是汽车消费的淡季,但20家整车上市公司却完成了上半年62%的利润。2002年是入世的第一年,是90年代以后汽车消费增长最快的一年,轿车,商务车等各个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估计2003年汽车整车产量将继续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上市公司的规模效应逐步体现,业绩会较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1.
1月份乘用车销售与上月比,增长4.19%,其中轿车销售50.11万辆,增长3.12%,在去年轿车月销售最高的12月份48.60万辆基础上再增长3.12%,实属不易。这种开局在近几年还没有过,此乃春节前购车需求的集中释放。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有一场关于轿车消费的论战,郑也夫先生写了一篇著名的《轿车文明批判》,他认为轿车消费热潮是“商人赚钱的动机与人类中多数成员虚荣的性格合理导致的。”“买私车主要是为了炫耀。”其后一些学者连续发表重磅文章,立场截然对立。为了总结这场论战,后来出了一个小册子。有意思的是,论战集的编辑者称,他们的论战不邀请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参加,  相似文献   

13.
据国家近期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共生产轿车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销售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尤其是在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些地区,私人汽车开始进入高速增长的消费阶段。私人购车已经成为汽车购买的主体,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经接近50%。尽管汽车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轿车的供给和需求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生产和消费都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轿车市场经过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的“井喷”行情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5.
文龙  苏迪 《汽车导购》2005,(9):64-70
入门级微型轿车已经由几年前的6万多元降到了现在的3万多元,较低的价格使国人的购车热情高涨,尽管2005年整个车市的热度比不上前两年。但是微型轿车的销量却有了大幅的增长。很多要实现“轿车进入家庭”梦想的消费者都将微型轿车作为首选车型,这些消费者中也包括一些刚拿到驾照不久的新手或者是对轿车了解不深的年轻一族,不要说这些消费群体,即使是开了几年车的老司机,在遇到夏利,奥拓、吉利、QQ和SPARK等众多品牌的“诱惑”时,也有些不知所措,他们需要蝶体更加专业的购车指导。  相似文献   

16.
当10万元的轿车成为普通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商品时,中国车市的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业内人士分析,2003年在9万元到12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的汽车市场,消费人群巨大,竞争也日趋激烈。和市场消费需求相吻合的是2003年前两个月新上市的威姿、富康新浪潮舒适版、千里马灵骏、高尔四种新车或改版车价格部不约而同地集中在10万元上下。每个厂商部在生产和销售争夺同样顾客的相似产品,对消费者来说,这个价位的轿车可选择的余地最大。同样,新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不但没挑花了眼,而日,挑出了品位,据北方汽车交易市场对部分消费者调查表明,今年车市里更多的消费者消费趋于理性。在这里我们把威姿、富康新浪潮舒适版、千里马灵骏、高尔、捷达都市春天、奇瑞温馨版、派力奥1.5标准型、西耶那1.3标准型八款10万元上下的新老车型的市场表现做一分析,希望给消费者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7.
梁达 《经济导报》2007,(42):20-21
消费需求将作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扩大消费需求,刺激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还有巨大上升空间,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仍然十分可观;相对於政府消费而言,居民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相对於城市而言,农村消费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由于降低汽车消费贷款利率,刺激了对印度马鲁蒂铃木公司(Maruti Suzuki lndia Ltd.)、现代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掀背式轿车(Hatchbacks)的需求,2月份印度汽车的销量5个月来首次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国轿车消费达到了约123万辆(含进口车),销售额为1773亿元人民币(不包括MPV,SUV)。这个数字也显示出鼓励轿车消费带来了巨大前经济效益。因此,许多人提出要进一步鼓励轿车消费,并作出了极其乐观的轿车需求预测。但是,轿车既然是一种交通工具,那末把发展轿车交通的目标定位于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如何解决人民的出行问题上,把改善交通之外理由,用作建立一种交通方式的前提,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汽车》2006,(8):6-6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受新的汽车消费政策影响,今年上半年小排量轿车持续旺销,1.6L以下轿车共销售近114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6319%,比上年同期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