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园地     
1“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月3 0日,由交通部科教司委托西部项目管理中心主持召开了由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承担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成果鉴定验收会。五年来,课题组从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入  相似文献   

2.
分析三江源区植被恢复的现状,提出了三江源区公路建设植被恢复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中,采用绿色防护工程,有效保护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的实施,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使整个公路工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草甸及湿润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公路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如何做好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文中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了适宜的草籽品种,尝试了几种不同的草皮种植技术,及其在不同建设破坏区域的恢复情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针对施工期可能会出现的水、空气、声、生态环境等问题,基于依托工程,从环境监测点位布局出发,明确监测指标,开展基础数据采集,构建相应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平台,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分析。该体系面向公路建设管理部门,可为生态公路相关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三江源高寒地区建设曲麻莱至不冻泉公路,从项目决策、规模标准、建设管理、实施效果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谈在三江源高寒地区进行公路建设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要素均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我省地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地位尤为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刚性制约之一。循隆高速公路建设中,广大参建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引领项目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设计、施工全过程。在公伯峡黄河库区布线上,初步设计为桥、隧、路相结合的方案,为防止高填深挖造成水土流失、水质污染,避开严重不良地质路段,施工图设计以桥隧替代路基方案穿越整个库区段。此方案完全绕避了8处较大的地质灾害区,有效解决了建设中的生态环保和施工安全难题。在施工组织中,为防止修筑施工便道对黄河两岸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破坏,经过深入研究,大胆创新采用船舶水运施工的方案,让滔滔的黄河水助力施工运输,解决了公伯峡库区人员和材料设备的运输,更保护了库区两岸的生态环境。以开创性举措践行"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重大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公路交织区的安全现状,在阐述交织区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交织区的交通特性,从道路条件、设计车速、交通流率、交通安全设施、驾驶员、车辆这六个方面分析了交织区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以指导安全改善策略的制定,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交织区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广西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当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路建设无疑会极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公路建设毕竟是一种大规模、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之荒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自然恢复。同时,新疆公路建设一般跨越多种地理地貌单元和生态环境区,公路分布具有连续跨沟、翻山越岭、穿越沙漠与绿洲等特点,荒漠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应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道315线叶城至墨玉段公路工程为例,对路线穿越的戈壁荒漠区和绿洲农田区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目前海洋生态环境的判定技术的综合分析,按海洋污染生态毒性损害、海洋污染对渔业资源的损害以及涉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国内外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我国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西江黄金水道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建设规划情况,分析了在西江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为协调西江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山港大桥耐久性病害现状主要是由于海洋环境中氯离子侵蚀造成,同时与结构混凝土质量离散性较大、局部混凝土保护层过薄密切相关;根据建立的混凝土桥梁结构抗氯离子侵蚀可靠度模型,对金山港大桥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处于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的混凝土柱,已经接近甚至达到抗氯离子侵蚀耐久性极限状态;根据现状检测和预测结果,对金山港大桥的梁板、盖梁和柱大气区采取浸渍硅烷进行表面防护,对浪溅区柱采取喷涂渗透型阻锈剂和浸渍硅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对水位变动区柱采取挖除氯离子含量高的混凝土、用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较高的具有微膨胀性能的含钡硫铝酸盐混凝土进行修补并适当增大柱截面的方法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4.
陈永忠 《人民交通》2021,(20):56-57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黄金水道,长江的航运能力及其对经济、运输、水运等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有效解决三峡船闸"肠梗阻"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论述是否能通过建设三峡新通道这一综合运输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上游航运发展现状,并梳理了上游过闸各货类运输需求、流量流向、川渝滇黔各地呼声等因素,阐述了新通道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最后,从新通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考量,提出建设三峡新通道,可以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及潜力,对提升长江航运能力、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构建长江经济带新格局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年在三江源等环境敏感地区从事公路设计的经验,对公路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在中国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主要的不良地质之一。岩溶区线位展布的合理性,对于减少工程病害、节约经济成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依据广西岩溶区部分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资料,介绍了岩溶区地质选线的一般原则及选线要点,首次提出了采用航空倾斜摄影测量及三维实景建模技术进行地质选线。  相似文献   

17.
本项调查对福建省永安至武平拟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内植被现状,对该范围内植被现状开展了调查工作。统计了每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数量、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等,并根据有关公式或方法,计算其重要值、生长量、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等,为调查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隔热层路基在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隔热层路基中所采用的隔热材料的特性,探讨了隔热层路基的适用条件和设计原理,对其施工季节的选择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结合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的实际情况,以"十五"以来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现状以及国内水平现状,讲述青藏地区交通建设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必要性,以及对生态环境问题要攻克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工程在信九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大规模施工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和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简单绿化工程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京珠高速公路信九段在大规模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保护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其生态工程的综合应用为生态工程的技术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