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辉门集团动力总成研发出一种高度优化的创新型活塞环铸造工艺,为发动机制造商提供更为优质、高强度、耐磨的活塞环产品。所采用的高度自动化立式成型工艺能够增强材料完整性,改善对于制造工艺的控制。由于发动机制造商不断追求高度小型化及更先进的喷油技术以减少油耗和CO_2排放,对于燃烧室周围部件,尤其是活塞环在热负荷、机械负荷和摩擦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虽然可通过使用较薄的活塞环减少发动机摩擦,但是为保持合适的抗弯强度,必须使  相似文献   

2.
激光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最主要的应用当属激光焊接。激光焊接主要用于车身框架结构的焊接,例如顶盖与侧面车身的焊接,传统焊接方法的电阻点焊已经逐渐被激光焊接所代替。激光焊接技术使工件连接之间的接合面宽度减少,既降低了板材使用量也提高了车体的刚度,对零件的焊接几乎不产生变形,焊  相似文献   

3.
每周新闻     
《汽车与配件》2012,(2):6-10
新型焊接工艺和绿色焊接材料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所涉及到的有关焊接工艺和焊接新材料的内容,将是国家未来5年重点支持焊接行业发展项目的政策依据。该规划将"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工艺,搅拌  相似文献   

4.
激光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最主要的应用当属激光焊接。激光焊接主要用于车身框架结构的焊接,例如顶盖与侧面车身的焊接,传统焊接方法的电阻点焊已经逐渐被激光焊接所代替。激光焊接技术使工件连接之间的接合面宽度减少,既降低了板材使用量也提高了车体的刚度.对零件的焊接几乎不产生变形,焊接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焊后热处理。目前激光焊接零部件已经广泛采用,常见于变速器齿轮、气门挺杆、车门铰链等。激光焊接运用对于减轻车身自身质量、提高车身的装配精度、增加车身的刚度、降低汽车车身制造过程中的冲压和装配成本,减少车身零件的数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欧美发达产业国家中,有50%~70%的汽车零部件是用激光加工来完成的。其中主要以激光焊接和切割为主,激光焊接在汽车产业中已成为标准工艺。在美国汽车产业中心底特律地区有40余家激光加工站,用于汽车金属件的切割和齿轮的焊接,使汽车的改型从5年缩短到2年。激光焊接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各大汽车厂商无一例外的将激光焊接应用到  相似文献   

6.
吴黎  吴欢辉  李荣  李小春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7):136-138,149
文章以广汽菲克焊装车间为背景,介绍了激光飞行焊技术及镀锌钢板常见焊接缺陷与工艺优化措施。通过金相分析及配对T检验方法,验证预先激光打点工艺对车门激光飞行焊焊接缺陷的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光打点可以在95%置信区间减少(2.706,4.361)个焊接缺陷。T检验统计技术替代破坏性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在焊接工艺优化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激光焊概述激光焊接是以聚焦的激光束作为能源对工件相应区域或填充焊丝进行加热融化形成焊缝的一种连接工艺。根据是否需要填料和焊接温度的高低又可细分为激光焊和激光钎焊(图1)。与其他连接工艺相比,激光焊具有焊接强度高、速度快、精度高、工件变形小、烧蚀少、焊缝美观等优点。二、激光焊在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人们对车身性能和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激光焊接工艺在整车制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光焊根据其焊接板件的结合形式又可分为重叠焊、拼焊、钎焊  相似文献   

8.
正激光焊接技术是目前发展较好,应用范围较广的新型再制造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世界各国对其都有较高的关注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从航空航天领域方面分析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提出对激光焊接技术的未来展望,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学者提供相关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排放法规限值的日益收紧对发动机的各项研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改进燃烧和提高发动机效率的要求,导致发动机的负荷增加和磨粒尺度增大。改进发动机会导致活塞环及活塞环槽面临苛刻的摩擦学条件,因而活塞环端面磨损正成为活塞环设计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防止活塞环端面磨损最常用的方法是镀铬。但这种方法在耐久性(厚度太薄)和金相图(表面粗糙)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现已开始采用氮化处理的不锈钢第1道活塞环,以改善对端面的保护。与镀铬层相比,氮化层的硬度较高,且比较光洁。然而,对于新一代载重车发动机而言,在某些情况下,采取氮化处理应对摩擦学条件的能力也有其局限性。一种新的解决办法是采用热喷涂工艺。这种工艺能增加保护层厚度,从而减少活塞环与活塞环槽的磨损。为了在严酷的工作条件下评价各种端面磨损解决方案的效果,设计了特殊的发动机试验程序。对各种活塞环技术的评定结果显示,热喷涂的性能最佳。长期试验结果也显示,热喷涂层能提高端面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正> 活塞是决定发动机寿命的主要零件之一,而活塞最薄弱的部位是上活塞环槽(气环用槽)。因此,为了提高上活塞环槽的耐磨性,通常是在该处,安装耐蚀高镍铸铁,灰铸铁或钢制嵌件。但这种方法不够可靠,因为难以保证嵌件与基体材料的结合质量。另外,由于难以获得均匀的强化层,所以还不能利用氩弧堆焊,等离子堆焊以及电子束堆焊等方法来强化活塞环槽。因此,汽车工业工艺研究所的专家们提出了自己的方法——采取用激光熔化耐磨配料使铝活塞环槽区合金化。  相似文献   

11.
激光焊接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精密的束焊连接工艺,特别适合同种及异种金属材料间的连接,其已在传统钢制车身、全铝及钢-铝混合车身以及底盘核心关键总成与零部件的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高强、轻质特性的新型优质金属材料或者零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将逐年提升。而在连接高强、优质金属合金材料及其零部件方面,激光焊接有着其他连接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伴随着激光焊接工艺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其将在未来的汽车制造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对汽车用3A21铝合金的激光复合焊接工艺(激光 TIG)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型的影响规律及激光与电弧的复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焊复合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焊缝熔深和焊接速度,从而实现采用小功率激光焊机实现铝合金激光焊接的目的。在较宽的工艺参数范围内,YAG激光复合焊接铝合金具有焊缝成型美观等优点,且可大大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结合白车身顶盖激光钎焊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工业化实际应用,探讨了顶盖激光钎焊产品工艺设计及焊接缺陷调试方法,重点介绍了顶盖激光钎焊产品结构设计、零部件尺寸精度控制、顶盖激光钎焊生产线工艺规划和平面布置、焊接缺陷调试方法,以及激光钎焊人工检查及返修工艺。通过全面地介绍顶盖激光钎焊产品工艺设计和缺陷调试方法,为后续新车型顶盖激光钎焊产品设计和工艺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激光钎焊是常规激光焊接的扩展,是一种高质量和高精度的焊接方法。文章主要针对介绍焊接生产线激光钎焊系统的工艺原理、系统组成和工程应用,以及激光钎焊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两种陶瓷化活塞环-气缸套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沙漠车用发动机的活塞环-气缸套副的抗磨拉磨损能力,研制了两种以碳化物陶瓷为工作表层硬质相的陶瓷化环-套副,即陶瓷复合涂层活塞环和激光陶瓷合金化活塞环对陶瓷复合涂层气缸套。通过摩擦学试验、模拟沙漠使用环境下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和沙漠车使用考核,证实了这两村新型环.套到的减摩和耐磨特性。介绍其制备工艺特点及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低温(小于300℃)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P—CVD),在活塞环表面生成双向扩散的金属陶瓷复合层,试验和实际运用表明该技术能提高活塞环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导热性和韧性,并降低金属磨擦系数,从而降低活塞环的工作温度,减少变形,提高气密性,改善发动机整机性能和排放,提高活塞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王杰 《北京汽车》2022,(4):35-39
以聚丙烯汽车雷达支架为研究对象,以拉伸强度为评价指标,设计全因子试验,分析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拉伸强度的主效应依次为焊接速度、焊接输出功率、焊接面积和焊接高度。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拟合度较高,最优工艺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汽车工业变速箱、混合动力系统中,齿轮的最新激光焊接工艺的研究应用,以及近年来的新进展,取得了对于传统电子束焊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汽车技术》2007,(2):46
激光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最主要的应用当属激光焊接。激光焊接主要用于车身框架结构的焊接,例如顶盖与侧面车身的焊接。激光焊接技术使工件连接之间的接合面宽度减少,既降低了板材使用量也提高了车体的刚度,且被焊接零件几乎不产生变形,焊接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焊后热处理。目前激光焊接零部件已经广泛采用,如变速器齿轮、气门挺杆、车门铰链等。激光焊接的运用对于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车身装配精度、增加车身刚度、降低汽车车身制造过程中的冲压和装配成本、减少车身零件数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今天,由于激光加工独特的柔性和生产效率,它已经成为各个生产环节中的独特的工艺。尤其是激光焊接在各个工业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激光焊接以外,激光钎焊,激光冷/热送丝焊接和激光复合焊接也大大拓展了激光的应用领域。随着近年控制技术和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焊接的使用也越来越简单容易,这也促进了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