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具有自主性、隐蔽性、环境适应性、可部署性和高效费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军用和商用等领域.智能化是目前AUV技术的研究热点,智能AUV具有更先进的"智能"技术,能够极大地拓展海上无人装备的任务范围,提高作业能力.结合典型智能AUV设备,对近年来智能AUV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对智能AUV的关...  相似文献   

2.
邢玉林 《航海》2023,(6):7-10
针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现状;然后结合现有海事航海保障业务开展及船舶配备情况,分析指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作业、远程控制等5个角度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转型进行了分析,可为海事航海保障智能船舶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船舶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物联网和5G通讯的广泛应用,智能设备在相关船舶上也有大量应用。截至2020年9月,中国船级社(CCS)已认可检验了15家企业25个型号90余台套的智能设备,涉及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货物等智能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船舶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物联网和5G通讯的广泛应用,智能设备在相关船舶上也有大量应用。截至2020年9月,中国船级社(CCS)已认可检验了15家企业25个型号90余台套的智能设备,涉及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货物等智能系统。  相似文献   

5.
船舶智能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智能化是船舶发展的重要方向。船舶智能化是在综合传感、通信、信息、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船舶具体应用环境,构建基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等特征的智能系统,使船舶航行、管理与服务更高效、更低秏、更安全和更环保。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三个方面介绍了船舶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从船舶智能航行和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分析了船舶领域智能化现状和展望。船舶智能航行方面,探讨了综合船桥系统和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方面,分析了水路ITS、交通流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并提出了基于可视分析解决船舶管理大数据处理的流程。  相似文献   

6.
<正>从中国船级社网站获悉,《智能船舶规范》是基于中国船级社近年来的科技研究成果,并充分考虑了国内外有关智能船舶的应用经验和未来船舶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编制而成。CCS智能船舶规范体系由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六大功能组成。智能化程度上,分别从船舶数据感知、分析、评估、诊断、预测、决策支持、自主响应实施等方  相似文献   

7.
严新平  刘佳仑  范爱龙  马枫  李晨 《船舶工程》2020,(3):I0012-I0017
近年来,智能船舶技术已受到全球造船界与航运界的广泛关注。智能船舶以实现船舶及其配套设备、航行环境的智能化、自主化发展为目标,深度融合传统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现代信息通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从部分设备智能到全船智能系统、从内河到远洋、从单船智能航行到协同智能编队航行、从人机共融到远程自主的逐步发展,实现其以增强驾驶、辅助驾驶、远程驾驶、自主驾驶等为代表的阶段性功能,最终呈现智能航运新业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综合船桥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航海智能化对于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的重要性。航海智能化作为一种技术发展趋势,能够满足当前对航行安全和效率的需求。综合船桥作为航行智能化的技术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现代控制、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船岸一体化、船舶智能航行,提高航行安全、效率和经济性。文中回顾了航海智能化发展技术的基础,给出了航海智能化的概念,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航海智能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内河船舶智能航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内河船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定义面向内河的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的概念,提出智能航行系统的框架结构。根据船舶通导设备及岸基云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支撑,设计12种智能预报警的类型、语音服务内容和图标,介绍偏航及桥区等智能预报警的算法流程,并最终展示语音、警报灯和图标3种形式的智能预报警显示效果。该系统可实现船舶航行全过程中的智能预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当前船舶行业对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多领域技术群体和交叉融合呈现增长趋势,船舶制造技术也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保证船舶在航行和实际作业中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针对船舶航行保障系统中各设备单元分散独立、智能化低和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对船舶驾驶室中航行保障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该系统利用现场总线实现航行保障单元间的互联互通、协调工作,方便终端用户操作及监控,提高了船舶航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今,船舶智能化方兴未艾,世界主要航运国家都制定了智能船舶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智能船舶内涵丰富,包括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船体、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等多个方向,通过“智能赋能”,使船舶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和高效。  相似文献   

12.
国内海工市场保有大量海工支持船(OSV),但是目前国内海事监管对OSV的运营还没有专门的管理规定。针对国内OSV运营范围管理在船舶分类、人员转运、载运少量危险品、载运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海上设施供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各国政府对OSV监管法规提出关于国内OSV运营范围管理解决方案的建议,为政府主管机关制定相应的OSV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际海事组织对海上水面自主船舶层级划分出发,结合当前航标船舶航行作业、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通过论述MASS四层级划分下航标船舶"标准先行,改造为主,梯次推进"的智能化发展思路,以及对关键技术的简要分析,从服务航海保障事业的角度,客观简要地分析了不同自主层级航标船舶智能化发展所需经历的阶段及相关软件、硬件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从钢壳三维作业生产设计、钢壳智能化加工制造、工厂物联网建设和钢壳焊接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BIM技术在上述各方面的实施方法,实现BIM技术在船厂钢壳智能制造中对模型设计、交付、智能生产线集成、网络安全、物联网建设、人员设备监控、焊缝地图等功能的实际应用,为船厂在钢壳施工中所使用的设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与BIM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促进钢壳制造在BIM管理平台中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客货滚装在生产效率、客户体验、监控监管、信息业务融合等方面存在的缺点,依托湛江港徐闻港区客货滚装工程,通过"智能、高效、便捷、安全、互通"示范主题,结合BIM技术,打造湛江港徐闻港区客货滚装智慧港口,推动"互联网+票务"、港口作业无纸化、渡海车票电子化、闸口作业智能化、安全监管智能化等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创新客货滚装物流运作新模式,提高客货滚装港口物流运作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邮轮薄板分段车间复杂作业工艺及设备信息联通问题,基于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分段生产车间智能化管控方案,提出由智能设备层、设备控制层、制造执行层、车间管理层、智能决策层组成的多层级系统框架;围绕薄板分段生产车间主要工艺设备,提出包含信息感知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数据分析应用系统设备物联集成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传统船舶的性能测试评估方法已无法充分满足智能船舶的多元化应用需求。在传统船舶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智能船舶的测试更应结合用户使用需求,充分考虑如海洋科学调查、海洋考古搜寻等实际作业任务对智能船舶的测试要求。围绕智能航行、智能探测等智能船舶的核心应用功能,对海洋科考和考古搜寻的典型作业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测试场景规划,为构建服务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航行脑"系统的概念设计。该系统是服务于船舶智能航行的人工智能系统,由感知、认知和决策执行等3个功能空间组成。"感知空间"获取船舶在航环境和自身状态信息;"认知空间"根据感知的信息抽象出航行态势,实现自身状态辨识,最终基于人工驾驶记录和机器学习建立智能船舶驾驶行为谱;"决策执行空间"利用"感知空间"反馈的信息修正"认知空间"的态势认知,在驾驶行为谱的支持下实现对智能船舶的鲁棒控制。分析"航行脑"系统的"感知空间""认知空间"和"决策执行空间"等关键技术,并展望"航行脑"系统在智能货船上的应用,以实现货船的智能航行,达到减少配员、降低排放和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散货码头的数字港口智能化改造中的难点,开发了散货码头智能控制系统,通过集成生产作业模块、辅助功能模块和信息管理模块,可实现装船、卸船和斗轮堆取料等大型设备的无人化操作和散货作业流程的全自动控制,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分析探讨LNG运输加注船的作业安全影响因素,设计面向LNG运输加注船的智能作业安全管理系统,应用船舶智能化技术,采用数据、视频等感知手段并进行信息融合,建立作业管理模型,提供安全管理的辅助决策输出,提升LNG加注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