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车型门内板调试过程中前端窗框下部褶皱严重,左右件缺陷形式及位置一致,属于外露缺陷。通过对拉延件面品状态分析、对工艺及模具稳定性分析,明确门内板冲压成形过程中,拉延工序对缺陷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拉延工序进行工艺及模具优化。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补充造型优化,进行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的质量改进。分别采用拉延针对性控制进料,拉延模具到底状态修磨,内部增加工艺造型吸塑,拉延凸凹模拔模面补偿,外部工艺补充造型优化缓解板料聚料趋势等措施,对拉延工序模具进行成型稳定性提升。结果显示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可以消除。  相似文献   

2.
某轿车车型门外板在调试过程中出现水切面波浪缺陷严重现象,前后门左右件缺陷形式和位置相近,严重影响整车漆后目视效果,属于不可接受缺陷.通过对模拟分析中成型减薄料厚分析、成型失效分析、成型起皱分析、拉延筋设计分析、水切面对应的外部受力分析等,明确实物拉延件法兰边状态及拉延模具成型圆角对门外板水切面波浪缺陷的影响,对拉延模具...  相似文献   

3.
某车型发罩外板调试过程中两条主要特征棱线暗坑缺陷严重,奥迪特评审B类项,左右侧缺陷形式和位置相近,属于不可接受缺陷。通过对工艺评审中特征棱线模拟油石打磨断点问题和成型阶段状态的分析,明确发罩特征棱线成型过程中拉延工序凸凹模型面对型变化对发罩特征棱线暗坑缺陷的影响,对拉延工序进行工艺及模具优化。结果显示发罩特征棱线暗坑缺陷优化至奥迪特C类项状态,能够保证漆后缺陷不可见,从而提升了整车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侧围外板拉延成形易产生开裂、起皱以及塑性变形不充分等问题,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运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压边力、冲压速度、摩擦系数、模具型面间隙以及拉延筋阻力系数五个变量因素对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法和极差分析法,以降低最大减薄率为目标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明确了各变量因素对侧围外板最大减薄率主次影响的优化方法,并分析了试验结果方差,得出了影响减薄率的显著因素。运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成形仿真,获得了良好的成形效果。利用成形仿真结果指导现场试模,得到无开裂、起皱、塑性变形充分的零件,最大减薄率为19.8%,最大增厚率为3.6%。研究表明,将正交试验应用于成形仿真可以改善侧围外板拉延成形质量,并能提高试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优化侧围外板模具的拉延筋解决了制件起皱的质量问题,并从工艺设计、模具制造、调整维修等方面阐述了零件拉延起皱、开裂的控调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燕妮 《专用汽车》2011,(11):77-79,83
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例,介绍了利用CATIA及AUTOFORM软件对侧围外板进行成型仿真分析,并根据成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工艺优化的方法。最终证明了利用成型仿真分析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冲压成型的实际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在虚拟的环境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可以指导;中压工艺和冲压模具的设计,较好地控制因设计不当造成模具报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宝来侧围零件生产过程中棱线部位出现表面暗坑缺陷的问题,结合各工序模具结构分析了表面暗坑缺陷来源,并通过调整试验找到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即棱线内凹处对应模具工艺设计不合理。利用Catia软件对各项整改措施进行筛选验证和分析,最终通过将凸模打磨出L形凹坑,反凸烧焊加高出L形工艺凸包,调整工艺凸包R角大小和位置,将与暗坑对应压料板形成的压料面改造成强压活动压料面的方式,消除了表面暗坑缺陷。  相似文献   

8.
介绍客车车身侧蒙皮、顶盖与侧围相交外圆角蒙皮的成型工艺.重点介绍辊压成型的工艺过程;分析该工艺的先进性、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侧围外板在试制阶段的冲压工艺与量产阶段不同,通过对某款SUV车型侧围外板冲压工艺性分析,确定该零件冲压过程包括拉延、翻边整形和两序侧整形工序,零件的轮廓和孔采用激光切割技术切割完成,阐述了冲压方向建立、拉延成形性分析和侧整形模具设计的过程,经过调试制作出满足试制车辆匹配要求的侧围外板。  相似文献   

10.
轿车覆盖件拉延动态仿真及成形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丰田轿车前围板拉延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探索了轿车覆盖件拉延成型数值模拟的一般过程。利用ETA/DYNAFORM软件对前围板进行了拉延过程的模拟,针对压边力、凸凹模圆角、拉深筋设置及坯料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消除了拉裂及起皱现象,提出了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奔腾轿车外板-后围板在拉延过程中的钢板锌层剥落、制件起皱和开裂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模具调整等方面说明零件产生拉延起皱、开裂等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左-右侧围前柱上侧内板一般采用拉延工艺方法。此工艺方法存在材料利用率低,工序多,生产过程中模具磨损严重,造成尺寸衰减等问题。本文采用成形工艺取代传统的拉延工艺,极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同时降低了模具磨损。此种复杂高强板件采用成形工艺方案取得了满意结果,零件合格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冲压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模具表面质量磨损严重、;中压件产品质量存在缺陷的问题,开展了有关模具复制及优化的技术研究。以复制某右侧围拉延模具为例,阐述整体侧围拉延模具复制及优化的过程。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光学扫描设备提取模具表面数据,应用虚拟合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后,通过CAE分析确定产品的成形性,并将CAE分析结果融合调试经验,最终优化加工数据。具体分析了侧围拉延模具复制过程中应注意的诸多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汽车冲压模具。  相似文献   

14.
针对白车身典型高强钢零件门槛支撑板拉延工序的纵向裂纹问题,介绍了门槛支撑板的产品特点及工艺信息,分析了U形拉延件的走料状态,总结出开裂原因。通过改变拉延筋的位置、强度和局部走料状态,不仅解决了拉延工序的纵向裂纹,而且提升了零件的材料利用率。对高强钢零件的拉延筋式样及布置方式也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的冲压翼子板成型过程中,合理的工艺排布是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前提,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零件报废、返修等)。文章主要根据翼子板结构特点进行工艺分析,制定了落料—拉延—修边侧修边冲孔—冲孔侧冲孔侧翻边侧整形—翻边侧翻边整形侧整形工艺方案,同时进行了成型模拟分析,对影响成型质量的坯料尺寸及拉延筋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坯料尺寸的合理性和拉延筋力的大小设置对产品成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个模具料屑维护的实际案列积累经验,总结出料屑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从板料到冲压件的工艺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对落料、压机设备、模具3方面阐述,其中模具方面重点从拉延成型料屑,修边冲孔料屑及翻边整型料屑进行分析。并通过案列反射到新项目模具验收时关于料屑的注意事项,形成一套料屑维修标准流程,出现料屑问题时能直接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汽车侧围外板成形质量及其尺寸精度,以某车型侧围外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冲压工艺稳健性分析,在前期准确模拟评估回弹量,以保证CAE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优化后的补偿策略进行全工序回弹补偿,有效控制汽车侧围外板回弹;最终通过实际生产验证了尺寸精度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提高制件成形质量和尺寸精度,减少了后期因回弹造成的模具调试工作量,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8.
为缩短制件设计开发时间和优化工艺参数,文章通过Auto form软件对某汽车前围板成型过程进行分析,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方案设计.通过分析冲压过程工艺参数(冲压速度、凹模圆角、摩擦系数、板料厚度和压边力等)对前围板成型缺陷的影响程度,使用Minitab软件对各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得出5因素影响制件开裂大小,它们依次为凹模圆角>板料厚度>压边力>摩擦系数>冲压速度.并用Mintab软件优选方案,得到了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BORA NF轮罩外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拉毛,起皱(波浪),开裂等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及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对拉延工序进行分析及调试,包括CAE模拟分析、压料圈的研配方法以及压料圈上的平衡块的配平方法;并为缩短拉延模的调试周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冲压模具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冲压件质量、生产效率和废品、修返品损失,而拉延模调试技术是保证模具稳定工作的关键。介绍了新宝来后轮罩出现拉裂、缩颈、起皱、缺边、拉毛等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提高模具生产稳定性方面的拉延模调试过程,包括拉延平衡块的配置和压料面的研配方法,深拉延模具的拉延筋和压料面在控制板料流动方面的作用分配,拉延件缺陷、变形的分析和对策,并提出改进冲压工艺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