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合理预测城市隧道纵向通风情况下风机噪声的分布规律,进而为城市慢行隧道采用射流纵向式通风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文章选取了两座典型城市下穿隧道对隧道纵向通风时的噪声进行现场测试研究,分析单组及多组风机运行时隧道内噪声的分布规律,并总结给出城市慢行隧道的噪声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无风机运行时噪声主要为中低频噪声,其最高噪声水平集中于1 000~2 000 Hz之间,而风机噪声频段分布主要集中于250~4 000 Hz,其最高噪声水平集中于500~2 000 Hz;开启单组射流风机时,风机噪声在隧道内基本呈现出线性衰减规律;开启多组射流风机时,两组风机之间的噪声水平基本为对称分布,沿纵向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分布规律,且噪声水平相对于单组射流风机运行时有所提高,平均噪声增量为4 dB(A)左右;城市慢行隧道噪声控制标准为距地面1.5m高度处的噪声水平不宜大于65 dB(A),建议城市慢行隧道不宜采用全射流纵向式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2.
三车道公路隧道射流风机设置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流风机的升压效果不仅与风机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风机位置等外部条件有关.运用大型通用CFD软件对三车道公路隧道中射流风机的射流场进行模拟,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公路隧道中射流风机的合理安装位置.结果表明,射流风机的纵向影响距离在200 m范围内,当风机纵向间距大于100 m时即可获得理想的升压效果.为了减小两股射流之间的干扰及隧道壁面的影响,一组中两台风机的净距应在2~5d(d为风机直径)之间,最佳净距在3~4 d之间.  相似文献   

3.
现行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考虑CO的海拔高度系数取值主要是针对低海拔隧道,而海拔超过2 200 m的取值均按照线性延伸处理。随着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西部高海拔公路隧道的不断涌现,考虑CO的海拔高度系数规范取值正确与否值得商榷。文章通过对汽油车各车型CO排放量的现场实测,推导了一种考虑多车型的CO海拔高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地计算隧道需风量的可行方法。依托某隧道工程实例,分别采用规范中考虑CO的海拔高度系数值以及考虑多车型CO海拔高度系数修正值来计算该隧道需风量及风机功率。通过对比分析,采用考虑多车型CO海拔高度系数修正值计算的风机功率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射流风机的升压效果不仅与风机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风机纵、横断面的设计位置等外部条件有关。双车道公路隧道横断面空间有限,合理设置风机位置对风机效率的提高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大型通用CFD软件对隧道中射流风机的射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为了降低两股射流的相互干扰以及隧道壁面对射流的影响,两台风机的净距应当为1D~2D,最佳净距为1.5D;为了降低隧道内壁对射流的干扰,风机的高度应尽量接近建筑限界,风机距离隧道拱顶的距离为1.2D;隧道纵向上为避免两组风机互相干扰的同时又达到最佳升压效果,纵向距离L应在100~120 m之间,最佳纵向距离应为110 m。  相似文献   

5.
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于1999年10月制定的射流风机性能试验标准(ISO13350)。主要内容包括射流风机术语、试验目的、推力测定、噪声值测定、振动速度测定和试验精度与转换法则等等,可作为正确选用射流风机、验收和评价射流风机性能的重要依据,供设计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科技》2020,(2):11-11
2020年3月13日,由中车株洲所出品的WT3300D146风电机组在云南火木梁风电场成功吊装,该机组成为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安装海拔最高、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此前,该型风电机组已在西北3000m海拔高度无故障运行18个月,机组可靠性获得检验,功率特性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检测,优异的发电性能获得鉴证。  相似文献   

7.
巷道式通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隧道工程建设中,利用平行导坑做为长大隧道的辅助坑道的情况日益普遍,平行相邻隧道的修建亦不时出现.针对此类双洞条件,经济合理地设计与有效地实施施工通风方案,无疑可以提高隧道施工水平.而传统的及改良的巷道式通风仍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如风机布置数量多、功率大,经常移拆风机,风流方向不易控制,存在污风循环,以及难以解决多工作面施工通风等问题.本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有平行导坑的长大隧道及平行相邻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技术的改进、完善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多竖(斜)井复杂运营通风系统的能耗,将运营通风多模式转换系统应用于特长公路隧道分段纵向通风中。基于隧道内回路风压平衡和通风网络理论,提出隧道通风模式初拟、极限交通承载量计算、动态化通风模式选择、射流风机台数确定及通风能耗对比优化的通风设计流程,研究多模式通风转换系统的运作方式,对比分析常规分段纵向通风方式和多模式转换通风方式的运营能耗。结果表明,隧道远期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达到最大值3 137 veh/h时,需开启29组射流风机,此时隧道各段风速小于8 m/s;一天中31.25%的时段通过模式1即能满足通风要求,52.08%的时段需要通风模式4才能满足通风要求,多模式转换通风较仅通过模式4进行通风总功率减少20.71%;交通量小于1 726 veh/h时,3#竖井排风量可降低为93 m3/s,隧道内风机总功率可减少37.57%。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纳良一乐业二级公路东风1号隧道进行通风计算,并通过数值模拟及成本分析,选定风机类型和风机数量,为同类型隧道通风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平台,建立加筋土的三轴试验数值模型,对加筋土的加筋有效影响范围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加筋土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得到加筋土的加筋有效影响范围约为0.1m。研究成果将为加筋土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沈阳-本溪高速公路大峪、吴家岭隧道引进的英国Matthews&Yates公司设计制造的φ900mmT/R射流式隧道风机技术原理、性能指标、主要结构特点和技术措施、投资额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引进的φ900mmT/R射流风机是成功的,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内外同类机型的先进水平,尤其在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长距离水平冻结法在广州地铁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州地铁二号线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区间隧道的南端穿越清泉街断裂破碎带,该破碎带由南北侧的破碎带和中间挤压带组成,长度达145 m.隧道施工通过该破碎带时采用了全断面水平冻结法作为辅助施工方法,冻结施工总长度115 m,冻结管单管长度最长达62 m,而目前国内外水平冻结的长度仅45 m.文章对该冻结施工方案的产生过程作了回顾,并结合广州地区气候特点和工程地质特点,详尽地分析了长距离水平冻结施工技术在广州地铁清泉街断裂破碎带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陇南尚德镇尚德4号桥和尚德5号桥及其之间的短路基在2020年"8·12"暴洪泥石流灾害中水毁,施工人员对原旧路1~13m和1~20m桥梁和短路基进行彻底拆除,清理河道,并沿旧路线形新建8~2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本文通过旧桥概况、水毁原因和方案比选等几个方面对尚德桥的水毁恢复重建方案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论证,并提出...  相似文献   

14.
针对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问题,在分析路面抗滑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复做表面构造和加铺防滑罩面层两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分析其特点,提出了未来研究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希望为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公路隧道通车里程日益增长。公路隧道通风中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通风方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fluent计算软件模拟计算公路隧道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工况流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为公路隧道纵向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其价格趋势,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其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QTBM理论,对引红济石隧洞工程前期的开挖进度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该工区TBM在Ⅲ类、Ⅳ类围岩中掘进速率较为稳定,而在V类围岩中掘进速率较低;同时,获得了适合该工区的岩体品质参数以及TBM净掘进速率、平均使用率等相关参数;并据此对该工程TBM待开挖段的工程进度进行预测,预测表明剩余6600m的开挖尚需...  相似文献   

18.
根据设计资料,某高速公路在不同路段采用不同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结合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两种路面结构进行不同轴载水平下的力学分析,研究超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可为评价路面使用品质和路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施工会对周围土体、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造成极其不利影响。文章依托佛莞城际铁路长大深基坑工程,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墙体深层水平位移、墙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和支撑轴力实施监控量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初期,墙体侧移表现出悬臂弯曲状,水平位移最大值点在墙顶附近处。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其最大值点位置逐渐向下移动,最终出现在坑底处;基坑开挖60~120 d内,墙顶竖向位移发展非常迅速,墙顶水平位移达到位移总量的65%左右。基坑开挖120 d后,其位移量变化越来越慢;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支撑轴力越来越大,基坑开挖完成后各道支撑轴力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作为我国铁路桥梁建设中较为常用的新型技术,具有规模化生产和集中预制等突出特点,该技术的应用质量与应用水平直接决定铁路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并影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结合具体工程对铁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保证后张法预应力箱梁施工质量,希望为相关人员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