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井喷态势,高职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开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1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背景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等均以不同方式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高驰 《汽车与配件》2023,(22):46-47
<正>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3)在北京召开,多位汽车行业大咖发表主旨演讲,共话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本刊记者整理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落地关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指出,新一代科技与产业变革推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形成竞争态势。作为信息物理系统的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在推动产业新一轮历史性转型升级。我国明确提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正面临着能源、环境、污染、拥堵等问题,汽车行业亟待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产品的技术制高点,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可行方案。本文总结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车辆联网的过程是车企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运营商转型的关键,这个过程预计会持续到2025年。最迟到2025年中国主要车企都将完成100%车辆的联网,目前车主选配的车联网服务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全行业标配。解决了联网问题,汽车企业才有可能探索智能网联的出行服务创新问题——如何通过车联网支持汽车销售,支持售后服务,支持汽车金融保险等等都是车企迫在眉睫需要回答的问题。而从车企当前的智能网联痛点看,智慧营  相似文献   

5.
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包括车辆整体感知技术、决策控制技术、测试评价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基础平台包括计算、云控、终端、高精度动态地图和信息安全基础平台,总结了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并给出针对传统车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博世于2月22日正式对外宣布,将成立新的智能网联事业部,以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交通服务供应商转型。据了解,该事业部将专注于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车辆共享、驾乘共享(网约车/顺风车)以及针对驾驶员打造的一系列网联服务。在业务方面,博世透露称智能网联事业部将进一步拓展既有服务,目前已有的具体产品案例为:用智能手机开启车门,向驾驶员发送错误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能够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最佳载体,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又驱动和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分析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文献,以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基于人工智能创新驱动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出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网联汽车4大系统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用中央处理器(CPU),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用关键零部件发展路径,旨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交通事故、城市道路拥堵、化石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问题,并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线控底盘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执行机构,也是传统汽车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必要途径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促进汽车产业转型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一款智能网联巡逻车为例进行动力系统与线控底盘的匹配研究,对动力系统驱动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的参数选择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线控驱动、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进行选型与优化。此研究为智能网联巡逻车动力系统和线控底盘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归纳总结,梳理出以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术语定义、测试体系和事故责任划分4个部分组成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建设体系。通过标准解读明确了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过程中相关法规标准演变历程,以及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所面临的技术性要求和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网联和智慧城市是当下的两大热点,也是未来出行所面对的重要挑战。大陆集团乘势而为,开发创新技术和服务,以助力智慧城市的实现。智能网联和智慧城市是当下的两大热点,也是未来出行所面对的重要挑战。而5G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非常深刻,通过5G不仅可以使车辆互联,还能实现车与基础设施等的互联互通。面向智慧城市,大陆集团开发了智能接驳服务、城市车队管理、智能停车、智能十字路口及智慧物流等服务。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和线控制动系统的相关内容,对汽车制动系统方式进行了科学分析,探讨了智能网联汽车线控制动系统技术的有效应用,针对网联汽车线控制动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旨在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其线控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的优势,弥补其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现如今,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这些新技术集成的载体,将成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和依托。我国十分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智能网联试验场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中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长安大学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的测试和研究经验,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模块化柔性试验场,该试验场包括应用场景、感知发布、网络链路和管理服务4个层次。应用场景层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天气、道路和交通条件,验证智能网联交通设备和服务在不同环境、不同场景的适应性;感知发布层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设备以及可变情报板等信息发布设备,实现环境数据及交通信息的采集,并下发相应的控制信息和服务信息;网络链路层由车载异构网络构成,通过网络间的协同工作,为应用场景层和感知发布层的设备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层负责下层数据的存储、备份、处理和可视化,并实现下层测试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在上述模块化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室内测试台架,配合试验场进行交通场景构建、测试场景复现和单一要素分析,实现智能网联交通的柔性场景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试验场具有标准化的测试条件,可控可追踪的测试流程和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能够模拟真实的道路交通场景,提高智能网联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测试效率。该试验场的建设、推广与应用,能够推进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为实现未来交通信息服务和交通系统的创新与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混合动力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相结合的意义。着重论述了在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动力汽车进行能量管理的优势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智能网联的技术要求,最后对未来二者的依托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道路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的基础阶段.梳理了我国典型城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的政策现状,对各省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未来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和系统构成。详细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制定情况。分析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技术发展集中体现在智能交通与大数据扩展,而标准体系与技术要求相结合势必将更加趋于完善化。  相似文献   

17.
为把握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资源需求,从产业格局的层面将数据资源分为决策控制数据、网联交互数据、评价测试数据、产业服务数据4种类型,重点探讨了各类数据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关键作用,并系统梳理了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数据的需求变化趋势,以期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资源整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检测和定位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情况、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的检测与定位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检测与定位技术的发展。通过提高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检测与定位技术的有效性,发挥新能源汽车的传感器和定位技术的作用,可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服务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距离我们也更近一步,但随之而来的技术问题也日益凸显。文章主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依托长安大学智能汽车试验平台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对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高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健康发展,并带动相关智能化产业蓬勃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注意事项"这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重点结合"教学方法"、"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