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虚拟轨道自导型运输系统列车新架构——悬浮跨接走行虚拟轨道列车.介绍了悬浮跨接走行模式的架构型式及关键部件的结构.通过车辆运动学分析,以及导向力和运动自由度匹配性分析,讨论了列车结构的循迹充分性;利用解耦控制理论分析了列车的运动解耦性.采用悬浮跨接走行模式的虚拟轨道列车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全轮转向控制实现车体各个横...  相似文献   

2.
黄爱萍  王奇  谷丰 《机车电传动》2020,(2):118-123,136
简要介绍了智能轨道快运电车(简称智轨电车)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从系统顶层危害分析出发,以列车脱轨危害为例,阐述了智轨电车危险源和安全功能的识别过程;结合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相关安全标准,通过事故严重度、事故暴露概率和避免伤害3个方面阐述了智轨电车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判定和定量计算依据,进而确定了智轨电车安全相关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最后给出了实现智轨电车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安全减轻措施。  相似文献   

3.
动态消息     
新交通导轨电车在天津试运营2007年5月10日,天津开发区新交通导轨电车正式开始载客试运营。导轨电车试验线全长7.86km,是一条纵贯天津开发区西部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线。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10日,天津开发区新交通导轨电车正式开始载客试运营。 导轨电车试验线全长7.86km,线路途经生活区、工业区、学院区,是一条纵贯天津开发区西部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线。  相似文献   

5.
1888年,有轨电车出现在美国里士满市。我国于1906年在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05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成立,着手铺设从静安寺至广东路外滩的电车轨道,该线于1908年3月5日正式落成通车,上海现代公共交通由此起步。丁丁当当的有轨电车,曾是上海的一道移动风景线,标志着它的  相似文献   

6.
涡流制动可分为涡流轨道制动和涡流盘形制动两种。涡流轨道制动涡流轨道制动已在951型新干线试验电车上采用,并从1969年开始进行了各种试验。在制动时,该装置接入电制动回路中。对制动力比例为70%和50%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胶轮单轨电车的导向机构进行详细分析,其结构满足Ackerman转向原理,表明了结构的合理性;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胶轮单轨电车动力学计算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重点考察导向装置的性能。结果表明,在B级路面谱上车辆的平稳性能好,且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厦门快速公交(BRT)1线运能已不能满足客观需求的现状,结合该线建设时预留的条件,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地铁(B型车)、直线电机系统、跨坐式单轨及自动导向轨道(APM)等进行对比,建议该线改造为现代有轨电车制式。从动力性能、环境友好、改造工程量、综合造价、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比胶轮导轨电车和钢轮钢轨电车,认为胶轮导轨电车更适合于该线的运能改造。  相似文献   

9.
庞巴迪Primove无接触网电力牵引系统将在奥格斯堡电车路网示范运用。Primove将电缆埋在轨道下,通过电磁场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车辆下方的感应线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沈阳地铁9号线十六标段1号竖井和1号横通道下穿沈阳有轨电车2号线为工程背景,对地铁竖井横通道下穿既有电车轨道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采用"竖井横通道交替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有轨电车轨道的沉降,不影响有轨电车的正常运营;提高了竖井和横通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于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和措施,本工程竖井和横通道安全顺利完工,并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分析胶轮+导轨式有轨电车动力走行部的导向机理、脱轨机理,介绍电车3种类型的动力走行部导向机构。为研究导轨电车的轮轨关系,对其动力走行部的脱轨机理展开试验研究,设计动力走行部滚振试验台。试验台可以模拟电车空载和满载条件,以及直线、曲线通过工况。通过测量导向轮的横向力、垂向力和垂向位移3个参数,研究分析导轨电车导向、脱轨机理,并建立相关评价标准。试验台为导向机构的优化及电车运行安全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有轨电车上乘客行为仿真是研究现代有轨电车模拟器视景及乘客信息系统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3ds MAX建模软件构建了三维虚拟列车模型、人物的三维模型及基本动作,以Unity3D为应用平台,以VC#2017为编译器实现对三维模型的驱动控制,从而实现对人物基本动作的仿真。对有轨电车上乘客的行为仿真,可给现代有轨电车模拟系统提供必要的场景支持,可以广泛应用于对列车驾驶员的培训当中。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轨道工程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许多城市相继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系统项目,低地板技术的现代有轨电车造型新颖、舒适、转弯半径小的特点突出。轨道工程作为有轨电车中最重要组成系统之一,承受车辆的荷载,并引导车辆运行。针对有轨电车系统特点,阐述有轨电车主要技术标准差异性,结合目前国内外有轨电车轨道工程结构技术现状,重点分析轨道系统中钢轨形式、扣件、道岔、道床结构及减振降噪5个方面关键技术及相关问题,提出一些设计见解和建议。特别针对现代有轨电车维修困难和振动噪声问题,提出的轨道系统优化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地铁车辆段设计、建设经验及现代有轨电车特点,对影响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总平面设计的资源共享、出入段线、洗车线、试车线、段型、物业开发等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结合车辆掉头功能综合设计出入段线、段型的思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采用贯通式运用库和洗车作业方式,针对物业开发提出咽喉区不上盖和增设天井的建议.结合设计实例,对...  相似文献   

15.
有轨电车在运行过程中,易在交叉口处产生瓶颈,导致有轨电车通行速度降低、乘客舒适度下降。从有轨电车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现状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优化、公共交通组织优化、慢行交通组织优化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武汉市有轨电车作为实例,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并利用VISSIM软件仿真模拟了实施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徐鼎  张静 《都市快轨交通》2013,(6):167--170
以深圳市龙华新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为背景,结合国内外其他有轨电车的应用及实践,对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模式及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智能控制系统的设想;总结现代有轨电车行车控制系统应具备的完整功能,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方案进行论述;最后指出有轨电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秉承有轨电车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控制系统应体现综合性、小型化的特点,控制逻辑要完整、实用。以期能指导现代有轨电车控制系统的建设标准,为现代有轨电车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限值要求,以测试数据给出了典型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水平现状,系统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声源分布和噪声产生机理。针对现代有轨电车噪声特性及其产生机理,提出了车内外噪声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轮轨噪声是现代有轨电车的主导声源,通过弹性车轮和嵌入式轨道结构实现轮轨噪声声源控制,通过风挡隔声控制和结构传声路径控制实现车内噪声控制是有轨电车减振降噪的关键技术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有轨电车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在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整体通行能力的前提下,使得有轨电车优先通过交叉口。利用VISSIM工具,对无信号优先,绝对信号优先和条件信号优先控制下的有轨电车交叉口进行模拟和评价,验证信号优先和条件信号优先控制策略的适用性。通过仿真得出结论,若给予有轨电车最高的优先权,使有轨电车平均延误时间最小,停车次数为0,采用绝对信号优先控制策略较好;若在基本上不影响整个交叉口的平均延误和服务水平的情况下给予有轨电车信号优先,采取条件优先信号控制策略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现代有轨电车在交叉口与社会车辆通行发生冲突,均衡现代有轨电车与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益,在非饱和交叉口中,针对现代有轨电车早到和晚点两种情况,构建了现代有轨电车优先控制策略的基本框架。以延长绿灯时间、缩短红灯时间、插入优先相位三种优先策略为基础,提出了现代有轨电车优先主导下的交叉口控制流程;并结合现代有轨电车车速引导控制,提出了车速引导与交叉口信号组合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通行的关键在于对路口交通的处理,通过连续设置有轨电车检测器,实时获取有轨电车通行的位置信息,实现有轨电车信号控制器和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基于交互信息的类型,设计优先控制流程和控制方式,实现现代有轨电车的主动优先控制。应用结果表明,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不停车通过率达到86.02%,平均速度由原先的21.7 km/h提高至25.6 km/h,有效地提高了现代有轨电车路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