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建模及仿真方法为出发点,对各类混合交通流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剖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微观混合交通流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启示,主要应综合考虑交通参与者交通特性的多样性,并以交通行为分析为基础进行建模;进行充分地数据调查与拟合,以进一步校正混合交通流模型,力图更为精确地再现不同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互相干扰,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与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理论和它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模型的优点,提出了采用元胞自动机对海上输油管道腐蚀穿孔进行仿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介绍了元胞自动机在该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元胞自动机模拟海上输油管道腐蚀穿孔过程的建模步骤。  相似文献   

3.
我国双车道公路(二、三、四级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中运行速度模拟和事故率模型研究尚属空白.将首次提出我国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一致性预测模型,同时介绍TRB最新事故率研究模型,为制定我国双车道公路安全评价标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将安全理念融入工程各阶段,为道路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双车道公路盾构隧道为例,设计了三种不同分块型式的管片结构,并采用梁-弹簧模型模拟装配式管片结构,借助于有限元法分析了在不同拼装方式下管片结构的力学特性;通过对内力和变形的分析比较,并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及其造价等因素,认为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的管片结构宜采用10块分块型式;管片结构的正负弯矩值相差很大,故宜将内外两侧的钢筋分开进行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5.
交通组织作为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改扩建期间行驶安全、降低流量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平衡旅客与高速公路运营主体利益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龙山至火村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充分考虑大车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针对改扩建期间施工作业区出现的两幅车流单向通行和一幅车流双向通行情况,以车道限制不同车型运行为条件,设计不同工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案。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得到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作业区道路通行能力最优的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缓解职住分离带来的潮汐式的交通拥堵,本文首先分析阐述了潮汐车道应用与发展情况,通过其在一二线城市应用的成功经验,论证了其在三四线城市应用的必要性。以昭君路为例,对其进行实地交通调查,提出了应用于昭君路的潮汐车道设置方案,基于vissim对其进行路段仿真,选取平均每车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以仿真结果对其进行可行性的量化分析,由此论证了潮汐车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人车技术的逐渐成熟,传统路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利用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完成车道级路径规划。已有的车道级路径规划从车道变换风险、不安全因素和实际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未对换道策略合理性进行研究。本文以NGSIM数据为基础,研究换道次数与车道级行程时间关系,提出以路段级行程时间作为换道策略评判标准,并进一步分析车辆时空轨迹图,给出了最优换道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了管理和解决潮汐式交通拥堵,本文对拥堵特性进行了分析,对使用潮汐车道解决潮汐式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潮汐车道的设置条件和设置方法,调查了选定路段的交通现状及高峰交通量,通过VISSIM软件进行路段仿真,论证了潮汐车道对潮汐式交通拥堵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桥梁建设阶段不可能完全考虑到将来的交通发展和通行变化,公路路网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可能对既有桥梁提出新的交通通行要求。对既有桥梁特别是特大桥梁进行改造以满足新的交通通行要求,具有节约工程造价、节约工期、延续桥梁使用寿命以及消除拆除重建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等现实意义。本文对某主跨198m的连续刚构特大桥桥面增设车道进行改造研究,从针对性桥梁检测、原设计核算、桥梁改造影响分析、改造实施方案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可靠的结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换道对交通流的运行有重要影响,为探究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换道行为,本文将换道决策过程分为车道决策和安全决策两个阶段,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特点,提出了车路协同环境下综合考虑驾驶人车道选择特性和换道安全性的分层换道模型。模型的第一层为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车道决策Logit模型,第二层为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安全决策模型。然后,从路段视频中提取车辆实际行驶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检验,利用元胞自动机对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一般换道决策Logit模型和所建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较一般Logit模型,本文所建模型更能优化车辆自主性换道行为,提高路段通行效率和交通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Shared lane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are designed for use by vehicles of different movement directions. Shared lane usage increases the flexibility of assigning lane grouping to accommodate variable traffic volume by direction. However, a shared lane is not always beneficial as it can at time result in blockage that leads to both capacity and safety constraint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to simulate traffic movement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with shared lanes. Sever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both for a single shared lane and for an approach with a shared lane. Simulation of a single shared lane used by straight‐through and right‐turn (as similar to left‐turn in the USA) vehicles suggests that the largest travel delay occurs when traffic volumes (vehicles/lane) of the two movement streams along the shared lane are at about the same level. For a trial lane‐group with a shared lane, when traffic volumes of the two movement stream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shared lane usage is not efficient in terms of reduction in traffic dela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ble to produce the threshold traffic volume to arrange a shared lane along an approach.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cellular automata (CA) based traffic flow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recent past. Often, the speed‐flow‐density relations obtained from these models are only presented and their apparent similarities with observed relations are cited as reasons for considering them as valid models of traffic flow. Hardly any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microscopic properties (like time‐headway distribution, acceleration noise, stability in car‐following situations, etc.) of the simulated stream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such evaluations. The article also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the evaluation of six existing CA‐based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ne of them satisfy all the properties. A new model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to overcome these shortcomings is briefly presented, and results supporting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odel are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非机动道路内的交通现象通常为电动自行车与人力自行车混合行驶状况,车速离散是该类道路内交通流的重要特征。结合杭州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混合非机动交通流车速离散特性,分别建立车速离散特性评价参数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归一化车速离散度分别与各影响因素成线性回归关系;除电动自行车比例因素之外,车速变异系数与其它各因素成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震后城市交通系统通行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包含路段单元通行概率、路段连通概率及路网连通概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通行性计算理论,为城市路网的连通可靠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是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介绍了慢行交通的特点、定位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从宏观上了解交通事故的研究态势,利用文献计量法对WOS数据库收录的474篇文献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发文量历经了零阶段、稳定阶段和上升阶段;中国研究机构数量和发文量都位于世界第一;研究领域形成了由122位作者组成的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方向经历了以交通参与者、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安全为研究目的的变化;关键词分析得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交通事故安全、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及交通事故影响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城市绿色交通,建立了城市绿色交通评价体系,包括环保性指标等3个评价项目和道路绿化率等8个评价指标,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价值函数法适用于城市绿色交通评价。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同趋向化等处理,采用价值函数法计算评价体系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