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对中国大学主体地位缺失的思考,从康德道德哲学的视角,分析大学自由的内在逻辑——人即主体、人即目的和大学为自身立法捍卫人的主体地位,并指出大学自由与自律之间的内在统一。通过揭示绝对的大学理念与有限的个人理性之间的固有矛盾,认识到实现大学自由作为大学发展的使命所具有的崇高感与沉重感。大学使命的达成必须依靠个人和大学的共同努力,把期待改善大学外部生存环境这种外向型的恩维方式,转向塑造大学自身的独立品格与自由精神;把依靠外部政策的给予,转向内部人格的建构;巩固大学的制度理性,限制个人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论个人自由的四个领域和三个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个人自由是最直接可体验的自由。个人自由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自我条件才能实现。从自我条件来说,自我能力和自我意识是个人自由实现的基础。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私域自由构成个人自由的四大领域。人在这些领域里的自由选择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就体现出人的自我实现的程度。它们共同体现人的现世存在状态。无论哪种自由,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一种选择,一种自主和自主意识,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个人自由意味着在“三维立体”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自主性的选择:在存在维度上“选择”不同的个性;在价值维度上“选择”自我的价值;在自我维度上“选择”主体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网络文化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切入点,有利于高校思政课与网络文化两者的人本互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的继承、现实运用和发展。了解这一论述的时代背景.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的心灵哲学研究进路通常将塞尔提出的“意识条件”视为构成强人工智能体的充分条件,即只有在某一人工智能体拥有意识的前提下,才能认为它是强人工智能体。然而,拥有自我意识不意味着可以直接成为一个主体。成为一个同时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的“主体条件”为强人工智能体设定了更高要求。两类条件的关系上,意识条件是主体条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从前者向后者的发展中,强人工智能体需经历如下三个发展阶段:作为直接性的自我意识、作为奴隶的个体,以及作为一个主体。在不同阶段上对人工智能论题的讨论是实质不同的。混淆或忽视意识条件和主体条件的区分导致了当前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日本80年代确立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宽阔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和“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的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则提出“全人”的观念,即“健康的人、独立的人、创造的人、道德的人”。这反映着现代教育的着眼点已由对“物”即工具的理性层面的关切转到对“人”即主体的价值层面的关切。  相似文献   

7.
略谈学分制与职业性质——兼谈航海类专业的学分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与选科制密不可分。作为一种制度,学分制与选科制是在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完成并推行的,然其思想核心则源于德国的大学传统。德国大学传统的三原则之一是“学习自由”,即学生有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科目,这与德国大学以个性发展与完善为目的、培养自由职业者(Professional)的宗旨相关。  相似文献   

8.
德育深层次的改革要求凸现和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德育过程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过程,使德育完成从主客体间性向主体间性、从物化向人化、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根本转变,建立起遵循平等原则、互动原则、个性化原则、开放原则的新型的主体交往式德育。  相似文献   

9.
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历来是以育人为己任,是主体人的再生产。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仅看作是受教育的对象,被动的接受知识,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根据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强调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教评估中的自我意识是评估各主体在不断的反观自身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对被评主体地位的确立,评估主体的成熟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及学生思想特点等因素制约着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德育工作是民办高校重要而又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本文阐述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呈现的新特点以及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的成因。就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使民办德育工作变得"务虚"、民办高校德育内容的空泛化使德育工作因脱离现实而被弱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直觉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思维属于认识论中的非理性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直觉 思维有着自己的基本形式和鲜明特点,并在主体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明显的作用,认真研究与把握直觉思维,对新时期有效加强与改进党的思维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文章结合教学体会,就高职课程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的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供广大高职教师参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院特色教育—海员培养的为视角,探索职业素养形成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以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为目标,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开发,寻求一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15.
百年交大人才观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大学在一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因时演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老交大时期,主要培养理、工、管各科的专门人才,建国后,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的最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提倡科学与人精神并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传统,放眼世界,与时俱进,全面发展是交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院特色教育—海员培养的为视角,探索职业素养形成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以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为目标,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开发,寻求一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德"、"礼"为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把"性相近,习相远"视为仁政、德礼教化的理论基础,强调重德礼、轻政刑,反对不教而诛。道德教化是一种精神的约束和激励力量,它是调节以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诸种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稳定并使之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手段。孔子的教化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并维系其可持续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托自身优势,实现嘉兴港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兴港自1986年乍浦港区开发以来,受政策导向与资金限制,在实践中依靠自身条件优势,创新港口发展模式。在新一轮长三角港口群建设中,嘉兴港作为浙江沿海港口群落的“桥头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对嘉兴港自身条件的优劣势分析,提出要实现嘉兴港的大发展,还需在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人才引进以及市场环境培育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是影响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与网络环境的作用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直面网络环境使高职院校德育效果弱化的现实,高职院校德育的解读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载体功能、发展功能显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育应当侧重理论还是实践?恐怕再没有什么问题如同这样的话题能引起目前高校教育界的如此关注了.本文拟对这一话题,结合笔者在从事"两课"教育工作中的所历所感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