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研究实际车辆运营状态下的行车参数特征及车辆荷载作用效应,基于宜泸高速南溪长江大桥路段的动态称重系统(WIM)实测数据,建立了符合宜泸高速行车车速、车距和轴重参数的概率模型,依据MATLAB软件编制随机车流模拟程序,对6种跨径(6,8,10,20,30,40m)的简支梁进行随机车流加载,得到随机车流作用下简支梁桥设计基准期内的荷载效应极值概率分布,并与我国公路Ⅰ级、英国BS 5400和美国AASHTO设计荷载规范对比。结果表明:车流量和车速大小随驾驶人员作息时间呈规律性变化;纵向车距服从威布尔分布,各车道车辆分布不均衡;车辆轴重服从高斯混合多峰分布;随机车流作用下简支梁桥的实际荷载效应平均值为设计荷载效应平均值的0.82倍,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合宜泸(宜宾—泸州)高速公路南溪长江大桥,在分析猫道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从塔顶跨越方案确定、猫道总体布置、猫道承重索和扶手索选择、锚固与调节系统设计等方面介绍了猫道方案设计,并通过节段风洞试验与计算分析,验证了猫道结构的抗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然而在山岭隧道工程中,由于结构形式较上部建筑有很大区别,利用Revit等BIM软件建立精细的山岭隧道结构三维模型尚存在困难且难以重复利用。针对该问题,首先系统地提出了山岭隧道结构BIM模型分解方案,将模型分解为基本构件并沿轴线划分为基本单元,根据构件特点给出单元长度确定原则,并根据其是否具备可复用性分为标准段与特殊段。其次,将模型分为3个细节层次(LOD100,LOD200,LOD300)以满足不同设计阶段的需要,提出标准段单元的多尺度参数化建模方法,为隧道结构BIM建模提供了依据,并为提高BIM模型可视化管理效率奠定了基础。最后,提出了模型基本单元自适应拼接方法,根据隧道轴线的里程桩号及其对应的三维坐标与设计断面类型,将不同长度的标准段与特殊段单元模型按照离散化的轴线自动拼接,形成完整的隧道模型。以云南省保泸高速老营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Revit软件建立了隧道结构标准段与特殊段参数化模型单元,采用Unity3D软件并编写拼接程序,实现了模型单元的自适应拼接与多尺度分级加载,得到完整的老营隧道结构BIM模型。多尺度参数化建模与自适应拼接方法提高了隧道工程结构三维模型的复用性与建模效率,对BIM技术在山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永泸高速是重庆高速公路网的重要项目,起于永川区王家堰三环高速公路,止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与永泸高速四川段相接,并将实现与重庆三环高速和九永高速的互联互通。路线总长20.905 km,总投资23.08亿元。目前,永泸高速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到2020年,永泸高速公路将建成投用。目前,重庆至泸州有两条高速路可选:一是走成渝高速至隆纳高速;二是成渝环线渝泸段。永泸高速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8):106-106
<正>近日,雅(安)泸(沽)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的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境内的干海子小半径双螺旋隧道正式贯通。这种高速公路小半径双螺旋隧道属世界首创,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典型范本。雅泸高速公路上另一座小半径螺旋隧道——铁寨子1号隧道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臂凿岩台车在雅泸高速公路大相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并与手持风动式凿岩机在钻孔速度、能耗、安全性、施工成本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三臂凿岩台车在特长隧道较硬或坚硬围岩施工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介绍四川省雅泸高速公路大相岭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变形控制施工技术.该技术由于采用有效的支护方式、开挖顺序、超前地质预报和相应的围岩量测,避免因围岩挤压而发生的变形侵限及塌方,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2009,(4):59-59
2009年6月3日,作为宝(鸡)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的控制性工程麦积山特长隧道(原大坪里隧道)全线贯通,标志着宝天高速甘肃段建设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该隧道双洞总长为24.58km是迄今为止甘肃省最长、全国第四长的公路隧道,其6330m的独头掘进长度创下了亚洲公路隧道最大独头掘进纪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根据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标准,分析各种光源的特点,并对影响隧道照明特性进行分析;再根据节能和功能性原则对隧道照明方式进行优化,通过广西宜河高速为例,在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几个方面对照明节能在全寿命周期内进行效益评估,并得出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跨分岔式隧道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强  吴金刚 《隧道建设》2011,31(6):668-677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莲塘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大跨分岔式隧道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计算,对"2+2车道"和"2+3车道"分岔的断面形式,连拱段结构设置的必要性,钢支撑的选型以及系统锚杆的布设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主要结论:1)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选取"2+2车道"的设计形式;2)小净距段隧道受力状态及施工工法前后转换方面均较连拱段有优势,建议取消连拱段;3)大跨分岔式隧道分岔部一般设置在隧道工程地质较好地段,以方便大跨分岔结构的实施,如莲塘隧道将分岔部设置在Ⅲ级围岩段,而对于开挖跨度接近30m的大跨段,初期支护一般应设置钢格栅,此时应优先选用"钢筋格栅+喷锚"的初期支护形式;4)莲塘隧道分岔部位于Ⅲ级围岩段,系统锚杆设计长度以5 m为宜,应于拱部、侧墙均匀布设。  相似文献   

11.
李丰果 《隧道建设》2009,(Z2):99-103
介绍了高阳寨隧道出口、大瑶山一号隧道出口、九峰河导流洞进口、赛里木湖隧道出口、中咀二号隧道出口不同的山体偏压,采取的不同施工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隧道洞口山体偏压在进洞前事先宜处理,山体偏压不宜采用卸载方式处理,山体偏压段洞内施工时宜先施工深埋侧,下台阶开挖宜从洞内向洞外施工;若已进洞而山体位移,必须采用洞内、洞外处理,先后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2.
复杂地质燕尾段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相钦 《隧道建设》2007,27(4):74-78
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长4730m,其中出口端为双线大跨加燕尾段,穿越坡积体、堆积体、岩溶和富水的断裂破碎带等地质复杂地段,通过对该隧道大跨加燕尾段的施工方案制定和实施,介绍在复杂地质地段的大跨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何海为  胡如盛 《隧道建设》2009,(Z2):163-166
结合济—广高速大潜段上某小净距隧道的修建情况,简要说明了在软弱围岩段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和关键施工技术,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赣崇高速尖峰岭隧道通过特浅埋段施工为实例,介绍一种软弱围岩地段浅埋隧道的施工方法。实践证明施工方法合理,取得了较好的单位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类似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隧道建设》2013,(11):902-902
近日,河北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对张承高速承德段千松坝隧道进行了全面检查,对该隧道风积沙段建设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提出本隧道风积沙段施工技术填补了省内风积沙隧道建设管理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隧道通过煤矿采空区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永武高速龙井隧道施工中,针对采空区段隧道施工采取双层小管棚超前支护,喷锚封闭,泵送混凝土回填,隧道洞身加强支护和设置缓冲层和施工监控量测等技术措施,使隧道施工安全稳妥地通过采空区地段,为今后此类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营造安全、舒适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景观,有效缓解驾驶人的疲劳、焦虑,提升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区间段行车安全,基于山区高速隧洞景观现状,归纳总结并提出山区高速隧道景观设计策略和原则,并以城开高速公路隧道景观为例,详细分析了“问道山川,重塑秦巴古道记忆”的洞门景观和春夏秋冬的3D裸眼彩绘洞内景观,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减震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本身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是近年来大量震害研究调查发现,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很容易遭受严重破坏,开展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动力响应和减震措施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数值计算并结合雅泸高速公路勒不果喇吉隧道,研究了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的抗减震措施。结果显示,减震层对穿越断层隧道的减震效果明显;合理减小隧道衬砌刚度,对穿越断层隧道减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隧道施工中如何在最大保护环境前提下条件下快速、安全、顺利地通过隧址不良地质地段进行施工是困扰将军沟隧道施工的技术难题。论文通过数值分析,对比了台阶法隧道施工和CRD法隧道施工围岩的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并结合将军沟隧道的施工现状,建议将军沟隧道穿越浅埋挤压变形段宜采用CRD法。论文介绍了将军沟隧道穿越挤压变形段的施工技术对同类隧道的施工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悬索桥隧道锚的构造特性,基于国内外现有的施工技术,以四川省南溪大桥隧道锚施工为例,对隧道锚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分块掘进法,成功地解决了洞内坡度陡、洞内截面变化频繁、空间小等问题,保护了岩层的完整性;对锚固预应力体系采用级差分批张拉法,保证了预应力体系的施工质量;锚塞体砼浇筑过程中采用温控与监控相结合的方法,为大体积砼的浇筑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