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从有关方面获悉,随着上海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停车泊位的不足,将成为制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瓶颈。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上海国际智能交通技术展及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如果按照国外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的要求,上海的公共停车泊位只有10.7%,基本停车泊位与机动车拥有量之比为60%,这意味着要达到“一车一位”的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2010年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80万辆,年增长率达到5%~ 10%;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上海市机动车拥有量达320万辆,届时中心城内停车泊位缺口将达到106万个.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朱伟明在参加“2012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上海中心城区车位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即将达到40万~ 65万.为了填补停车泊位的缺口,上海市正在探索“错时停车”和“晚间道路资源利用”等举措,尝试通过“打时间差”的措施来缓解停车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停车系统     
《城市交通》2005,3(1):79-79
广州停车泊位缺口42万个,缺口达60%。市政府规划投资16.8亿元人民币用于亚运会的停车场建设。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静态交通规划建设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从投资者和使用者双方的角度出发,全盘考虑经济、交通、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才能使公共停车设施供应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市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有限的停车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鉴于此,提出了停车资源共享的方法来缓解供需矛盾.通过分析配建停车设施、路内停车设施及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服务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停车需求时空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及管理中挖潜的必要性,理清了停车资源共享实施的四个方面:单个建筑物范围内停车资源的规范化和挖潜、相邻建筑物间配建停车位的共享、路内停车资源的利用和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由此提出基于共享理念的停车资源配置框架体系,分别从现状调查、停车供需矛盾分析、方案配置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停车资源共享配置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结合实际算例对停车共享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解决我国停车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明确各类停车设施的经济属性,是解决目前停车规划实施难的战略性政策研究。针对传统停车规划中停车经济属性不明晰的问题,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分别研究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的经济属性。提出配建停车和路内停车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偏向私人产品范畴,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应确立以市场化、企业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从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市场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强调停车的土地出让政策、收费政策以及后续的建设政策都应围绕其经济属性制定。  相似文献   

7.
以分析居民区停车行为及制定合理的居民区停车收费价格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居民区进行停车调查,在对居民区停车调查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居民对于停车费接受意愿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停车方式选择行为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停车收费价格可以使停车设施合理有效利用,这一结论对北京市居民区停车收费价格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和对红谷滩停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南昌市总体规划、红谷滩交通发展战略等研究成果,对现有停车生成率模型进行修正,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合理的建筑物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制定了适合红谷滩实际情况的停车配建指标,其次对每个小区、每个地块的2020年所需停车泊位进行了预测和规划.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政策和建...  相似文献   

9.
冯天军  丁超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35(12):124-124,126
分析了老城区的停车特性,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规划布局方案,并给出了停车策略建议。通过划分停车影响区域,均衡停车设施交通负荷,达到提高影响区域的交通运行效率、缓解老城区"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城市交通》2014,(2):100-100
本书对中国城市的停车现状以及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停车政策发展目标、战略任务与基本策略;研究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三类停车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探讨停车配建指标规划流程、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要求和方法,以及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和管理对策;详细回答不同经济属性停车设施如何进行产业化建设,提出停车经营的政策措施;讨论交通工程技术以及信息化在停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路内停车执法管理对策及实践;提出城市老旧居民区、医院、学校,以及超市、商场区域的停车管理措施;对停车证制度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数字     
《家用汽车》2013,(11):27-27
日前.哈尔滨全面启动静态交通工程.大力实施停车场建设,通过公共空间辟建、既有街路两侧配建.新建道路增建等多种方式.增加停车空间.计划新增停车泊位142万个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9):198-199
总结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国内代表城市的公共停车场在建设与经营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分析了公私合营(PPP)模式在公共停车场设施方面的应用。根据目前实施的相关政策,介绍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停车场建设的相关政策,并展望了智能停车诱导与智能停车支付在城市公共停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方面统计,2011年底上海全市注册机动车251.6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汽车保有量19;5.7万辆,同比增长15.5%。全市私人机动车注册量174.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20.0万辆,同比增长18.9%。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原本就存在的“停车难”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停车泊位,但往往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路内停车与路内行车的矛盾就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矛盾。围绕这一问题,本期组织5篇文章开展讨论,并期望广大读者来稿发表各自见解,以期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的公共停车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和意向相结合的停车场用户问卷调查方法对停车场现状进行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影响停车场用户的停车目的、停车价格以及停车费用支付者等因素进行筛选,并确定影响停车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用的停车产生率模型存在局限性,对于混合土地利用模式可能高估停车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建筑物停车泊位共享进行研究。以停车泊位共享理论为基础,提出混合土地利用模式下基于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及方法。将泊位共享理论应用于无锡市某地块,结果表明,按照基于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计算,高峰停车需求总量减少20%,项目设计的机动车停车泊位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实行泊位共享可以降低建筑物停车配建规模,减少总停车泊位建设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6.
停车产业化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机动化带来的停车问题,在我国推动停车事业产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停车产业化政策,分析了目前制约停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并以北京市“停车难”的典型区域为案例,进行了增设停车场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估算。认为在必要的政策扶持下,停车场可以实现产业化发展,投资者可以获得经济回报。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的公共停车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和意向相结合的停车场用户问卷调查方法对停车场现状进行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影响停车场用户的停车目的、停车价格以及停车费用支付者等因素进行筛选,并确定影响停车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及其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中采用停车诱导技术可以通过给需要停车者提供有效的停车信息,减少因寻找停车场而产生的附加道路交通量,从而达到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停车选择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近20 年停车选择行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既有研究方法多采用非集计模型建模,忽视了该模型“完全理性 人”假设的缺陷和不足;影响因素主要关注停车收费、停车便利性对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针对 违章停车的惩罚因素缺乏深入的量化分析;在智能交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停车诱导信息系 统的停车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依然停留在排队车辆总数、总行程时间等宏观因素,较少关注融入停 车者主观偏好的微观因素;研究区域多集中在中心商业区,而对于具有刚性停车需求且停车资源 匮乏的居住区的停车选择行为研究不足。最后提出了停车选择行为的研究趋势和方向,旨在为城 市静态交通的规划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诱导后即有完整停车信息下的多项logit停车选择模型,其中共有4个停车场属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诱导前即无停车信息下的停车选择模型,包括停车寻泊路径选择的logit概率模型和把不确定信息下转化为不完美信息的停车场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诱导前和诱导后各路段上的车辆数、各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以及排队等待入库的车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