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D型喷射系统也称速度密度型喷射系统,由于D型喷射系统是通过进气压力传感器间接测量发动机进气量的,所以它和直接测量发动机进气量的质量流量型喷射系统的故障现象有所不同,在故障诊断时也应该注意到它的特殊性。进气歧管真空度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很多因素可以影响进气压力传感器传递给发动机控制模块进气量的信息,因此空燃比也容易受到影响。影响进气歧管真空度的主要因素有:点火时间过迟,配气相位不正确,进排气系统泄漏和堵塞。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06,(45):33-33
排量1.4L的Twin-Tec采用双顶置凸轮轴16气设计,SFI顺序多点燃油喷射、DIS全电脑控制的直接点火系统以及VGIS可变进气歧管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华1.8T轿车发动机采用电控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电控单元单元(ECU)除了对发动机的喷油、点火、进气及相应的机构进行精确地控制外,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通过ECU中的控制程序,还能实现起动加浓、暖机加浓、加速加浓、全负荷加浓、减速调稀、强制怠速断油、自动怠速控制等功能,满足发动机特殊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  相似文献   

4.
张付军  郝利君  黄英  葛蕴珊  孙业保 《汽车工程》2000,22(5):338-341,337
本文以一台柴油机为对象,将其改造为压燃式天然气发动机。该机采用了电控多点为敢顺序喷射以及电控高能点火等新技术,并对进气系统、燃烧系统等进行了专门设计。实验表明,经改造后的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机相当,初步测试表明其怠速排放性能远低于我国现行标准GB14761.5-93。  相似文献   

5.
汽油电控喷射发动机的HC和CO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春  徐航 《汽车工程》1993,15(4):200-205
本文研究了汽油电控喷射发动机进气涡汽、喷油方式、喷射位置、喷油正时、空燃比及点火参数和多次点火方式对汽油进气道喷射发动机的HC和CO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影响混合气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进气流动、喷射参数及点火参数)都对HC和CO有很大的影响;在优化喷射参数后采用高能点火对改进排放效果不太明显。试验中采用的连续多次点火方式对排放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介绍丰田皇冠轿车2JZ-GE发动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供油、进气和电子控制3个组成的结构布置。工作原理。电子控制系统采用一个微型计算机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点火提前角、怠速转速,并具有自诊断功能。列表给出电子燃油故障码和发动机ECU维修检测参数。  相似文献   

7.
1.3.燃油喷射方面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汽油机的缸内直接喷射方式对燃油喷射系统的要求肯定要明显高于进气道喷射方式,因为前者不仅要实现高负荷时在进气行程期间的喷射,而且还要满足部分负荷时在压缩行程后期即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的喷射要求,因此其喷油压力要明显高于进气道喷射方式,需达到5~12MPa。  相似文献   

8.
《重发科技》2006,(1):38-39
共轨系统将燃油压力产生和燃油喷射分离开来,如果把单体泵柴油喷射技术比做柴油技术的革命的话,那共轨就可以称作反叛了,因为它背离了传统的柴油系统而近似于顺序汽油喷射系统。  相似文献   

9.
富康轿车电控喷射系统中的传感器有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等7种,文中分别介绍各传感器的结构、功能及其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发动机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概况及其分类方法,并对其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和构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5种检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方法,并以丰田汽车公司皇冠3.0轿车用2JZ-GE型发动机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为对象,介绍了用和表检测技术参数法对其进行检修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喷摩托车的喷油脉宽并非恒定不变,本文测试的只是原地运转无负载情况下的优客摩托车喷油脉宽,实际工作时,喷油脉宽还受发动机温度、进气温度、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转速(负载变化)、蓄电池电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闭环控制状态下,除了这些因素外,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信号也是影响喷油脉宽控制的因素。同样,点火提前角和点火线圈一次侧导通角的控制也受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姜丁  陈家骅 《汽车工程》1994,16(5):269-275
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子汽油喷射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案-自学习模糊控制,自学习控制通过对燃油喷射脉冲宽度的调控,使发动机在运行的全过程中始终在保证动力性的基础上达到油耗最低的最佳或满意状态,自学习控制中喷射脉宽的增量是由模糊控制来确定的,实验证明,该智能控制系统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柴油机供油系统匹配试验的结果分析 ,阐明了车用直喷柴油机低速不稳定现象是由供油系统的异常喷射造成的 ,并进行了机理探讨。最后提出了改善不稳定喷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志忠  韩宗奇  马玉环  王展  苏丹丹 《汽车工程》2007,29(6):479-481,501
介绍了电喷发动机闭缸循环工作节油的理论基础,给出了闭缸循环工作的控制电路和工作模式,并进行了怠速和等速行驶燃油消耗和排放性能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缸闭缸循环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喷气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青  梁宝山  李虎  张纪鹏  孙济美 《汽车工程》2000,22(6):389-392,412
本文研制开发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压缩天然气(CNG)电控喷气系统。试验表明,电控喷气可以明显改善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合理选择加载喷射压力和喷射相位可有效地提高燃烧速度和燃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喷油压力的智能开关型模糊PID复合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车用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对象 ,提出了智能开关型模糊PID复合控制 ,开发了仿真软件 ,进行了PID控制、模糊控制、模糊PID复合控制的仿真 ,说明智能开关型模糊PID复合控制更适合于柴油机的燃油喷射压力控制  相似文献   

17.
电控发动机喷油控制MAP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求解进气压力及发动机循环喷油量时运用了数学模型算法。通过改建发动机试验台架、采用试验和参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初始喷油脉宽数学模型。仿真计算得到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的初始MAP图,其结果与国产汽油发动机的台架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电控可调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台CA488汽油机改造为电控可调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了电控多点燃气顺序喷射技术、电控高能点火技术、可调喷嘴涡轮增压技术及中冷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采用可调喷嘴涡轮增压技术可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优化增压器在全工况范围内与发动机的匹配,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增压后天然气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与原汽油机相当,低速转矩特性明显改善,同时发动机使用经济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车用大功率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车用 6V1 5 0柴油机原有的机械控制喷油系统为基础 ,开发电控喷油系统 ,实现了对喷油量的电子控制。采用高速开关型数字电磁阀作为电液执行器的电液转换元件 ;采用 MC68HC1 1 E2单片机作为电控单元的核心 ;在喷油泵供油齿杆位置闭环控制的基础上 ,实现柴油机转速闭环控制 ;开发了实验监控系统 ,以满足电控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匹配的需要。进行了电控喷油系统与6V1 5 0柴油机的匹配实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喷油率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优化燃烧过程与喷油系统特性的关系以及各种喷油率控制模式的要点 ,分析了国内外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实现喷油率控制的各种方法及其发展状况 ,提出了喷油率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