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普遍采用2‰的坡段以解决纵向排水问题,但设置2‰的纵坡不仅增加车站土建施工难度,还对后期的设备安装、装修等带来诸多不便。文章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结合线路平面条件、车站布置、隧道断面等,分析城际铁路与地铁纵断面设计异同、地下车站设置平坡对排水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内排水可通过垫层找坡、底板找坡等方式解决,隧道内排水可通过沟底找坡方式解决。端头为直线的地下车站可设置为平坡;端头为曲线的地下车站不宜设置为平坡,需根据缓和曲线、竖曲线、道岔等参数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平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铁道工程学报》2012,(12):100-103
研究目的:在地下车站设计中一般将车站主体结构设置一定的纵坡以满足地下车站纵向排水需求[1-2],但设置纵坡不仅增加了车站土建施工难度,也对后期的设备安装、装修等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从地下车站设置纵坡的原因、所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并研究地下车站采用平坡的设计方案。研究结论:经过研究对比,地下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平坡、在车站底板设置沿车站纵向的"人"字形双向排水沟的设计方案满足国内相关规范要求及车站功能需求,且有利于降低土建结构及后期装修施工难度、提高土建结构施工精度、减少设备安装处理工序、避免与其他接建工程的高差处理,工程总投资较常规纵坡车站方案增加较少。因此推荐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
对地铁车站结构找坡给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车站内采用平坡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并建议能将该方法推广到以后的车站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对地铁车站结构找坡给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车站内采用平坡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并建议能将该方法推广到以后的车站设计中。  相似文献   

5.
"独立地面式地铁车站",系单独把地铁车站建在地面,而进站前及出站后的区间线路均建在地下,进出站有斜坡段联接的一种设置车站方案.本概念可扩展为"独立高架式地铁车站"或"独立浅埋式地铁车站".  相似文献   

6.
典型多层地铁车站中间层起火时的通风模式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典型3层十字交叉换乘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针对地铁车站内可燃物的状况,设计峰值为2MW的t2-增长稳定火源,根据地铁车站结构、各层公共区防烟分区和通风系统设置,将紧急通风模式分为起火层下层送风机组关闭和开启2种。选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DS5.0,将火源设置在地下2层靠近站台端部处,建立地铁车站三维模型,采用大涡模拟(LargeEddySimulation)方法对起火层机械排烟效果进行模拟。对起火层内流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开启地下3层送风机组可使补向地下2层的风量和地下2层的压力增加,有效地降低火源所在防烟分区内的烟气层厚度和温度,实现更好的防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庭式地铁车站作为地上建筑的先进设计理念,目前在国内部分城市地下二层车站中也被采用。以国内首例设置中庭、钢筋混凝土分叉高柱的地下三层平行换乘车站——乌鲁木齐地铁1、5号线国际机场站为例,简要介绍了其主要结构设计方案。通过车站标准段与中庭段计算结果对比及车站三维抗震分析,论证了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其结论可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天津地铁既有地铁车站结构改造工程,对大型地铁车站地下结构的改造方案进行研究。提出沿车站长度方向隔跨跳仓改造、沿深度方向自上而下分层改造的方案。在地下车站结构改造过程中,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既有地下车站结构、新设置的地下连续墙的内力与变形,在此基础上对改造方案进行了优化。改造工程实施效果良好,实测的变形与数值模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型地铁车站消防设计性能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针对大型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多、换乘公共区防火分区面积超标、车站深度大、地下联络通道长度超过60 m、地铁结合商业开发等特点,进行消防性能化分析,供今后城市中心的地铁换乘站或枢纽车站的消防设计参考.研究结论:从利于人员逃生的角度设置出入口,消防出入口应减少和商业开发的结合;地下多层车站或站台距离地面的高度很大时宜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火分区面积超出规范时要设置有效的排烟、蓄烟和自动灭火系统;车站商业开发部分应同步进行消防设计,并与地铁车站的消防设施协调统一,必要时应进行专门的性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形式,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地铁同国铁、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模式的联系也愈发密切,有必要对地铁与高铁车站及各种交通模式的接驳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区域交通枢纽的立体化发展更加理性和合理化。研究结论: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实际工程———地铁太原南站为例,阐述了地铁车站与高铁车站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地下中央换乘大厅集中进行换乘,使高铁、地铁、停车、商业、广场各流线之间畅通无阻,同时对地铁穿越太原南站地下工程区间特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建议该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最终展望了太原南站区域交通枢纽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成为典型的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发展的引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结合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南门车站的方案设计,通过对站位和站型的研究,论述了南侧、北侧方案的各种车站型式,分析了各种方案对规划、文物保护、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和管线改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南侧并线方案、北侧分离岛式方案,解决了有关方面技术问题,工程可实施性强,北侧分离岛式方案首次采用H型分离岛式方案,为环境复杂地铁车站的方案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津地铁1号线既有车站改建的实例分析,论述了既有地铁车站改建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对于其他地铁既有项目也会面临的局部改建和设备更新的问题。地铁车站的设计应以预测规定年限的客流量为依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将车站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地下车站3类,较系统地归纳出这几类车站与周边建筑结合的典型形式,并通过国内外案例说明各类结合形式的要点、效果及特点,使之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建筑的设计者及决策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线林家大堰高架车站为实例,将鱼腹岛式车站与侧式车站的主体形式、桥墩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运营管理、客流组织、行车条件、配线条件、车站体量、城市景观、独柱墩体系下结构体系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最终确定高架三层单柱墩侧式车站方案作为实施方案,以期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标准站的站位和车站型式,对高架轨道交通使用功能和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对城市规划及城轨周边地区未来的发展也有间接影响。介绍了高架标准站的设计原则,通过对高架路中站与路侧站的比较,确定路中站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对高架路中站2种站台型式(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及设备管理用房采用内置或外挂4种常见车站型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高架标准站应该采用路中岛式,设备管理用房内置的车站型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葫芦岛北站的总体设计、平面设计与功能组织、立面造型与建筑空间的塑造等,该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小型旅客站房在适应新时代铁路交通建筑需要的前提下所提出的“精品意识”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蒲健 《铁道通信信号》2010,46(11):65-66
山区铁路无线场强覆盖存在许多盲区和弱场区,首尾电台通信系统能够较好地克服这些问题,提高通话质量,保证行车的安全。介绍首尾电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总结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案例,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终点站设计,该方案一期节约了工程投资,预留将来延伸条件以及与其他线路的多种换乘条件.说明在一条线路的起终点,往往需要预留延伸或与其他线路换乘的条件,同时也说明车站可能有多种配线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结构形式以全地下站为主,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控制下,会出现个别特殊形式,如地上站,高架站,半地下站等。文章以大连地铁4号线前牧车站为背景,从车站规模、功能、站后区间形式、施工工法、拆迁等方面,对半地下站方案及全地下站方案进行多方位对比分析。经过综合研究,最终推荐前牧地铁车站采用半地下车站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新型地铁车站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分析广州轨道交通5号线站厅、站台层分离的典型车站,着重论述地铁车站建筑布置形式与站址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布置形式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问题阐述设计观点和思路,并提出该类方案适用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初步的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