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2.
BOT模式在深圳地铁4号线续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伟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18--20
介绍深圳地铁4号线续建工程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建设的背景、目的、法律依据、谈判过程、达成的协议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连第二轮线网规划,探讨目前线网规划技术中三大热点问题,"面-点-线"规划新内涵、规划时序争议、市域与市区网融合模式的争议。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面-点-线"规划思路中,"面"不仅包括线网规模,更强调"层次";"点"也不局限在大型客流集散点,还包括各种功能区;"线"也不仅包括空间上的道路走廊,还应强调各"点"时间上的联系。针对规划时序,建议采用先远期后远景然后回归远期的规划思路;针对市域网和市区网的融合,建议采用枢纽和多点多线外围切向衔接模式,利用城市轨网及公交网完成市域线的集疏散,慎用穿越中心城模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投资控制模式无法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控制中管理界面复杂、承办方激励不足等问题,亟需优化投资控制技术与工具,形成项目投资控制新模式以解决新形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管理与激励问题。以控制权配置、不完全契约与内部控制等理论为指导的"投资-建设-回报"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控制中运用的创新包括:基于项目控制权配置的投资控制手段与工具选择的创新;基于风险初次分担与再分担联动的合同价格控制的创新;基于"投资-建设-回报"的BT项目分阶段过程回购的创新。在上述投资控制模式的创新提出后,通过"投资-建设-回报"方式下投资控制模式创新路径在深圳地铁5号线的投资控制模式中的运用,验证了本研究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车集团已推出新一代200 km/h级新型中速磁浮列车,但相应的线路技术标准未做系统性研究。本文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线动力学模型,依据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安全性评价指标,兼顾静力学计算结果,确定中速磁浮最小竖曲线半径,结果表明:(1)垂向加速度最大允许值决定最小竖曲线半径取值,且仿真分析结果较静力学计算结果大;(2)推荐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取5 000 m,困难情况下取4 000 m;(3)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取12 000 m,困难情况下取9 000 m。  相似文献   

6.
制动力作用下线-桥结构动力分析的二次离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车制动力通过移动轮对作用于线桥结构 ,具有明显动力特征。为此 ,提出的二次离散方法先将移动轮对的制动力时程转换为结构固定节点的制动力时程 ,实现空间离散过程 ;再应用直接积分法对线桥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 ,完成时间离散过程。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采用直线电机车辆的轨道交通的车-线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与车辆动力学分析通用软件ADAMS /Rail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广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线路设计参数进行的仿真计算,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8.
任民  王晖军 《中国铁路》2009,(12):25-28
分析2000—2008年省级区域间铁路旅客交流动态变化、旅客交流地域指向变化、客运交流空间范围变化,并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对我国省级区域间铁路旅客交流进行系统模拟,定量分析铁路客运交流变化特点;对铁路客运发展方向、运输组织、发展战略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缓和曲线长度是线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是影响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为探明160 km/h级市域快线中,缓和曲线参数对行车安全平稳性的影响规律,在车-线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理想轨道模型及CRH6车辆模型。通过动力学分析方法,证明横向舒适度是确定城轨线路超高时变率、欠超高时变率的控制因素;建立车-线动力学性能与缓和曲线参数间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立的关系模型,确定超高时变率和欠超高时变率允许值,从而给出满足安全性和舒适度标准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构造物中心线和列车运行轨迹的线路空间曲线线型在铁路系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空间曲线变化点对列车运行动力特性的影响也成为关注重点。为完善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理论提供相关依据,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和行驶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线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高速列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曲线运行状态;分析模型仿真结果,对车体经过缓直点产生的振动的衰减时间进行统计并计算得出相应的振动衰减距离。结果表明:缓直点引起的车体振动衰减距离主要取决于车体横向振动衰减,且随实设超高增大而增大,与曲线半径关系不明显;线路相邻的两平面曲线以及相邻平面曲线与竖曲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00 m,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宜小于230 m。  相似文献   

12.
以泉州湾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仿真方法研究在横风作用下CRH3列车通过塔梁交汇区时气动荷载的变化。基于风-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研究车辆的动力响应,对车辆行车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考虑塔梁交汇区风场效应对车辆的影响后,车辆气动荷载发生突变,各项动力响应均有所增大,车体加速度变化较显著;当风速达到25 m/s时,横向加速度增大34%,竖向加速度增大41%,均超过了规范限值,桥上行车需要限制车速;在分析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的动力响应时,塔梁交汇区风场效应引起的列车气动荷载变化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以基线(里程线)各点里程为已知条件求出间距线及其状态,二线以原点为起点以连续的动态长度信息向基线的间距线逼近,在合理误差限内求得各里程点的线间距。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高压自闭、贯通线的事故进行了分类分析,提出了预防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铁辅助线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铁道线路一般包括互线、车场线(含出入线和试车线),辅助线和联络线,其中辅助线包括折返线,存车线,停车线,渡线和安全线等。由于这些辅助线大都从车站接轨,在工程设计中往往需与相关车站一并考虑,因此有时也称之为车站配线,地铁辅助线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实现合理调度和确保行车安全,各种辅助线的功能不尽相同,地铁工程的造价又相当高,要完成经济,安全、高效的工程设计,必须充分研究各种辅助线的功能需求及其设计要点,现就各种辅助线的设计谈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正线、辅助线及配线设计时,需要设置单渡线.由于正常线间距很难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对单渡线插入短钢轨长度的要求,通常采用加宽线间距的方法解决,但恶化了正线标准、加大工程量.对单渡线的插入短钢轨长度不满足《地铁设计规范》要求时,在单渡线结构不作加强和改进,并以确保行车安全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单渡线线间距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大跨度铁路桥梁线-桥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推导理论公式建立桥梁与有砟轨道的垂向变形映射模型,并通过算例对变形映射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大跨度桥梁线-桥系统划分为桥梁,有砟道床和轨枕,扣件和钢轨三个子系统开展垂向变形映射关系研究是可行的;通过线-桥垂向变形映射模型计算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的钢轨垂向变形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一致,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映射模型是正确的;通过线-桥垂向映射模型计算钢轨变形,可以避免在有限元模型中建立轨道结构,从而减少模型单元数量,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8.
哈大客专四线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刚构-连续梁因其上部结构高度较低,可以有效地节省桥下空间,适用于线路坡度受一定限制时跨越道路而设.而在铁路枢纽内,股道较多,跨越道路频繁,采用此种桥梁形式较为合理.本文着重介绍了四线并行刚构-连续梁下部桩基础计算整体刚度、上部结构外荷载的取值方法,结构内力的计算,各截面的验算和配筋,该设计对于铁路枢纽多线并行跨越道路时的设计孔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自动移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提出了阶段移线法,该方法把移线过程从一个带回路的图结构简化为一个树结构,进而又简化为一个计算机非常容易处理的链结构,介绍了实现阶段移线法的两个关键技术。在《计算机编制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系统》等试验环境中,运用阶段移线法自动处理移线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列车运行线调整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力机车整车校线过程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电力机车整车校线的方案,制作了一种校线仪器代替传统万用表,从而提高了校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