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武汉轻轨二号线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组对洪山广场站的平面布置设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深入的探讨,在众多方案中优选出“正跨广场设站与斜跨设站”两大方案。最后从“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有利于与其他交通线相衔接”、“运量因素”、“施工因素”等四大方面对两大方案进行了比选,确定推荐“斜跨设站”。  相似文献   

2.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5):I0006-I0007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起源于1985年。实验室整合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铁道部重点实验室”运输自动化与通信实验室”、“交通运输系统模拟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以及铁道部“GSM—R研究与应用模拟系统实验室”.依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全国评估排名第一的“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经过多年建设.不仅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具备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而且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3.
论述模拟法人的概念和体制优势,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部门建立模拟法人管理体制“合理授权”与“战略管控”相结合的总体思路,详细阐述了“授权与明职”、“推行战略预算管控”、“开展关键绩效考评”的实施方法和操作流程,最后指出了保障实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铁道货运》2013,(9):5-5
2013年5月份以来,南宁铁路局紧密结合货运改革实际,全面开展“铁路走向市场”大讨论活动,注重领导班子与干部职工、“前店”与“后厂”、铁路与客户、先进典型与职工群众的互动讨论交流,集聚民智、破解难题,激发了铁路走向市场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曲”与“奇”是文学创作的特征,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在行文中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认识“曲”与“奇”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曲与直、奇与平之间的辨证关系,便于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运输向着高速、重载、高密度方向快速发展,实施行车设备“天窗”修已经成为提高铁路设备质量、解决维修与运输矛盾、确保运输安全的必由之路。大型车站站区“天窗”作为“天窗”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实施“天窗”修的一个难点。而落实大型车站站区“天窗”的基本条件,就是如何划分一个合理可行的站区“天窗”单元。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20日,第二届海峡物流论坛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同期举办2009海峡两岸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 “海峡物流论坛”以打造“海峡两岸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物流产业高端论坛”为目标,以“2009: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致力于创建“三大平台”,即海内外物流企业、物流地产、物流园区拓展合作的平台,海峡两岸物流与制造业、港航及供应商之间定期交流的平台,海峡两岸物流及相关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沿线对“低慢小”无人机感知与预警的需求,设计了铁路“低慢小”无人机态势感知与预警平台,阐述了平台的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具体功能与关键技术。该平台已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试点区域内进行了试运行,可辅助铁路部门进行“低慢小”无人机监测与预警工作,降低“低慢小”无人机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威胁的概率,为铁路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曹麟 《中国铁路》2006,(3):45-46
新乡工务段对线路维修管理实行“修养”分开,深化“天窗修”管理,将影响设备稳定的作业项目全部纳入“天窗”点内实施;强力推行作业“零”误差理念和“一、二、三”线路检查法,精细打造“零缺陷”线路;针对线路局部道床板结、连接零件损伤、几何尺寸超限等趋向性病害,实施“单项修”,提高线路的平顺度;加大站专线设备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对管内站专线设备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站专线设备问题库”,使正线与站专线设备质量得到均衡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由河北、山西、陕西省铁道学会联合召开的电力机车检测学术研讨会议于1989年10月18日至19日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1篇,其中“随机动态检测牵引电机绝缘状态可行性探讨”、“电力机车主断路器微机检测装置”、“韶山1型电力机车电气线路微机检测原理与应用”、“自动停车装置的自动检测诊断探讨与研究”、“提高自动检测装置抗干扰能力的两种方法”、“提高韶  相似文献   

11.
地铁线网往往会在城市中心区规划2条及以上的线路并形成换乘。若换乘站并未能同步实施,先建车站往往通过预留换乘节点的方式以形成今后的换乘条件,使得后建车站的设计、建设难度增大。以南宁地铁先建的1号线与后建的3号线换乘站金湖广场站为例,基于复杂的控制条件,探究出不同的方案并进行比选,引入“0-4评分法”及“权重评分法”进行方案评分,最终得出合理的3号线站位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相对+绝对”复合测量模式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取得突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测量环节上,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车载全站仪免置平设站的轨道精测方法,通过全站仪免置平设站方法打破了全站仪必须置平才能设站的传统,采用轨道中线坐标“设站即测量”的方式,从根本上消除了原有小车棱镜测量环节中测角误差的存在。线路试验表明:相比于现有“相对+绝对”复合测量模式,该轨道精测方法测量结果更稳定,不但提高了测量效率,还改善了测量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JJG 1092—2013《机车速度表》在检定对象、测量范围、误差的表述形式、基本误差的确定和溯源设备的计量要求等方面的变化内容及其依据,结合实际的检定工作,总结执行《规程》的注意事项,为检定人员深入了解规程的要求,在执行时正确理解和掌握内容实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工程建设条件差,高速铁路线型标准高,适应地形及绕避不良地质的灵活性差。对于长达数百至上千公里的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带状工程,众多的地质灾害绕无可绕、避无可避时,只能避大就小,海量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线路和工程方案。高效识别“长线路、宽廊道”范围地质灾害,量化百年服役期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科学确定“宏观走向”“空间线位”“工程设置”等多层次风险调控举措,实现以“减灾”为核心的方案群多目标智能优化,是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成功修建与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简介了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设计成套技术,该技术以“一套减灾选线理论与方法”+“三大减灾选线支撑技术”为核心,成功突破了复杂艰险山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瓶颈,支撑了6300 km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指导了1.3万km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并被其他陆地交通项目借鉴利用,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20年3月12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中城轨〔2020〕10号文件正式颁布实施。《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将智慧城轨建设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交通强国”和“智慧城市”建设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实现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城轨行业必须坚持把智慧城轨作为“交通强国”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抓手,统筹规划,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运车站作为实现综合交通线路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既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石,也是客运生产的信息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客运车站业务优化需求的激增,发展铁路智能客运车站将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对铁路智能旅客车站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智能车站“一个核心,三大领域”的系统构成,并从出行服务、生产组织、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客运车站智能化的主要业务功能,展望未来智能车站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对铁路智能车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公转铁”机遇带动下,北京局集团公司将货运增量重点由煤炭转向“三港三品类”,进行运力资源倾斜。分析“三港三区域三品类”货运量、装车卸车,从运输价格、运距结构、运力匹配、装卸车组织、环保政策、路企双方设备能力等方面分析货运增量影响因素,提出“三港三区域三品类”货运增量对策,即:增强货运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强运输组织释放“三港、三区域”运能、调整作业方案实现效率提升、依托“公转铁”政策支持优化运输结构、落实专用线扩能改造助力货运上量,提升“三港三区域三品类”市场竞争力,满足货运增量需求,实现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优化存量资源配置、能源结构调整、“公转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浩吉铁路开通、唐呼铁路能力逐步释放,重载铁路运输需求分布发生变化,大秦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主要重载铁路运输通道,其需求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阐述大秦铁路上、下游行业发展和运输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市场供需、竞争环境及铁路内部等方面分析影响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需求的关键因素,结合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需求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需求。研究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需求变化,对决策项目投入、保障货运增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娟  黎明  王有为 《中国铁路》2021,(2):107-116
作为国家空间政策的重要抓手,高铁枢纽选址应遵循“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烟台中心城区为例,建立高铁枢纽选址的“交通、产业、空间”主要指标体系和选址模型,分析“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时序特征、空间特征,厘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句法和重力模型组合的方法,研判烟台市区未来“交通、产业、空间”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从发展关系来看,2006—2016年“交通、产业、空间”未实现同步发展,总体呈现“核心区最高、东西两翼次之、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2)从未来发展来看,烟台南站北部地区适于建设新的城市中心,能推动空间优化和产业升级;(3)选址潍烟高铁烟台南站能促进未来烟台城市空间拓展,据此提出基于“交通、产业、空间”耦合协调的高铁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乘客触发全自动驾驶列车车门紧急手柄的情况,分析车门及其紧急装置的特性,在车载A T C和车辆接口中增加保持门关闭信号作为车门打开的最终授权,通过研究各种场景下车载A T C和车辆之间信号或信息的时序,保持门关闭信号可以对触发车门紧急手柄的情况起到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