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基于崇遵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工程发生的地质灾害,从地质情况、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出发,探讨凉风垭隧道塌方机制及初期支护大变形破坏的原因,分析了其与断层破碎带围岩、地下水、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针对灾害特点,研究地质灾害段隧道的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提出相应的灾害治理对策,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保证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的安全。本文对类似条件下的隧道修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硬质破碎岩体中隧道的支护通常采用提高支护刚度的设计思路,虽然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施工风险,但也存在着无法有效利用围岩自承能力、初期支护大变形、二次衬砌开裂甚至破坏等一些问题,影响隧道的使用安全。基于以上背景,通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不良地质条件中隧道的支护思路和方法,即采用“锚杆+内压(支撑)构件”形成锚肋组合支护体系作为围岩加固手段,代替传统的高支护刚度策略。构想通过理论推导、数值仿真、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等手段,研制形成适用于硬质破碎岩体中隧道的柔性支护。  相似文献   

3.
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施工中,除了地质条件差,施工过程中还会遇到埋深浅、偏压、等诸多因素,隧道施工工艺更加复杂,难度更大。本文通过在前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对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小结,实现类似围岩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4.
以张家界市某山区公路隧道为例,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对初期支护的影响,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和相关工程经验及时调整初期支护形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变更支护形式后初期支护的受力状态。支护后监控量测数据及变更后支护效果表明,在中薄层的呈近水平产状的泥质灰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可依据隧道施工开挖效果和拱顶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地下水出落情况及时判断是否需变更隧道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梁山隧道的地质情况,结合施工中开挖、初期支护、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监控量测等方面所使用技术,对隧道施工作了论述;通过地质超前预报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提前预报的目的,确保永久性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启峰 《路基工程》2009,(3):98-100
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差分程序,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双洞交错重叠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在各施工阶段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及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结果表明,设计中采用的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能满足隧道安全性要求,由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为19.2mm。  相似文献   

7.
TBM在块状岩体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因工作面不稳定而导致工期延长、工程造价超支等现象。合理评估块状岩体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是确保工程施工方案合理性的基本前提。以合理评估块状岩体隧道TBM施工时间及成本为研究目的,从地质模块、施工模块等方面对基于概率统计学的DAT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DAT模型,结合圣哥达基线隧道工程地质数据,对"非块状岩体"、"块状岩体"两种工况下的TBM施工时间及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块状岩体地层条件与非块状岩体地层条件相比,施工工期与成本大幅增加;(2)块状岩体地层条件对工期的影响要大于对施工成本的影响;(3)基于DAT模型,对隧道施工中影响工程时间及造价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能够为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埋特长隧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埋深大,设计制约因素多,常伴有断裂带、破碎带、岩爆、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文章以深埋特长隧道财神梁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隧道掌子面所揭露围岩岩体、结构特征进行调查、记录以及分析掌子面围岩等级,分析监控量测所得实际围岩变形案例,对不同级别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分析深埋特长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洞口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险峻地带,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设计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设计一般为双向掘进,洞内出洞,施工过程一般比较谨慎保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靠超前小导管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将施工方案由双向掘进洞内出洞优化为单向出洞。该文以文马高速公路土司城隧道出洞施工为依托,采用超前小导管代替大管棚超前支护,对独头掘进隧道"晚出洞"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软质岩体环境下,针对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衬砌、中隔墙及围岩等结构受力状态复杂、变化频繁等特点,以某大跨径双连拱隧道为实例,对隧道施工开挖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系统分析了隧道围岩、中隔墙随隧道的开挖和支护过程的应力及塑性区的发展、变化规律,得到了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时,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对同类隧道设计及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池类基坑换撑设计不仅需满足基坑本身安全与稳定性,同时还需兼顾施工便捷性、工期要求、工程经济性以及水池满水等功能性试验要求。本文在总结南京软土地区水池类基坑工程换撑设计基础上,提出利用水池主体结构的扶壁(或璧柱)、内部纵横向壁板作为换撑体系的基坑换撑新思路,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为同类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曹坤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96-99,I0009
城市主干河道往往兼做城市防洪排涝的主通道,对城市防洪起重要作用。在相关城市规划、水利规划指导下进行工程设计,利用数学模型模拟验证防洪河道工程设计,可以得到设计方案下的水流流态,以及工程范围内上下游水位工况。基于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使其与规划相符,验证该河道工程作为城市防洪是满足规划要求的。  相似文献   

13.
徐国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203-205,M0022
针对市政给水等工程中出现的高填方区域,部分挡墙的设计高度超过12 m,甚至达到20~30 m,其自身的稳定、安全在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鉴于实际工程建设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结合山东省某山地净水厂工程实例,围绕生态加筋土挡墙的设计与应用,以传统重力式挡墙为对照,从结构特点、稳定性、经济性、生态性及施工难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总结了生态加筋土挡墙在高填方给水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构建简单易行且符合实际设计需要的公路黄土坝式路堤汛限水位及涵洞泄洪力计算方法,在已有坝式路堤水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其合理的水量平衡原理及水位关系理论,分析归纳出理想均值水位和汛限水位的方法理论基础;同时为避免不合理的具体库型对坝式路堤的影响,引入水利方面处理库型的方法,利用蒸发渗流理论得到水位与总损失量关系曲线以确定理想均值水位,再借鉴水利方面测量库容方法构建水位库容关系曲线,继而确定汛限水位,从而构建得出设计需要的坝式路堤汛限水位及涵洞泄洪力计算方法步骤。最后采用已建的坝式路堤对该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坝式路堤涵洞设计方法套用现行公路手册是不合适的,与实际情况不符,即绝大多数坝式路堤不需要设计涵洞,提出了构建水位-总损失率关系曲线以确定理想均值水位,构建水位-库容关系曲线以确定汛限水位,利用调洪公式进行涵洞设置与否及泄洪力设计的三步骤设计法;在水量平衡原理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引入水利方面处理库型库容方法能避免库型影响,使库容测量能够切实可行;构建的设计计算方法用于天巉线K168+740~K168+880坝式路堤时,得出的汛限水位为16.60 m,路堤历史最高水位为15.47 m,汛限水位偏大,该方法用于实际工程设计时偏于保守。所构建的方法可为公路坝式路堤设计、水利淤地坝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钱江新城在钱塘江边建设城市阳台时,同时建设了平行于钱塘江大堤的管廊,将电力、通信和两根给水管道纳入其中集中管理。该文介绍了管廊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设计原则及具体设计内容,同时,对于放置于管廊中的DN1600给水管的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市政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成为主流。基于当前市政建设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该文分析了清水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及其成因,并且从清水混凝土自身质量以及其施工工艺两个角度出发,对提高和保证清水混凝土表面质量的可操作性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超长储水构筑物结构设计中经常要考虑温度裂缝对水池结构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简要介绍常见的3种设计措施,并说明应根据构筑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宁波江南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工程规模、工艺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进出水水质指标、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景观水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污染,其水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基于以上现状,上海辰山植物园营建的同时配套建设了水体净化场。该文介绍了水体净化场的工程设计及多模式运行的设计和管理措施,为类似城市景观水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章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2):242-245,259
利用公路路面铣刨出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集料制备再生水稳基层材料,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来自同一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烘干或不烘干处理对再生水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影响较小,最佳含水率一般比再生级配集料吸水率高约4%~5%;对于不同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压碎值越高,再生水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越低;综合考虑再生水稳的性能,选择来自路段1的再生细集料与路段3的再生粗集料按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水稳用于工程实践,再生水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