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鞘岭隧道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乌鞘岭特长隧道岭脊区段为区域性大断层组成的宽大挤压构造带,围岩破碎软弱,挤压大,变形显著.迫切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变形控制技术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研究结果:通过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变形控制技术研究,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预留合理变形量、多重支护、适当提高衬砌刚度的柔性结构设计,短台阶或超短台阶快开挖、快支护、快封闭和衬砌适时施作的施工技术,成功控制了隧道大变形.  相似文献   

2.
在乌鞘岭隧道F4—F7四条区域性断层组成的宽大挤压构造带中,主干断裂规模大,地层相互错断拼接。查明岭脊地段的地质特性和水文地质状况及围岩变形机理,确定隧道结构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并依据超前地质预报进行动态设计,提出控制隧道变形的各种措施、选择的支护结构参数和断面形式是合理的。采用了三步台阶同时爆破、超短台阶开挖、三台阶四步施工等关键施工技术。在开挖爆破、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仰拱施工、防水板铺设和二次衬砌等关键工序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大隧道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稳定、快速地进行,可在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岩堆等不良地质地段进行超前预支护。介绍了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作为双线取直的重点工程,雁门关隧道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发育,将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对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评价,并对施工期的涌水量进行预测.研究结论:根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并结合物探及钻探资料综合分析表明:隧道所处区域构造发育,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好,导致地下水发育;地下水分布以断层带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一般断层带水为强富水,而基岩裂隙水为弱富水-中等富水,隧道集中涌水段主要发生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带.由于隧道断层带涌水量较大,并会出现突泥涌砂情况,因此防护措施应以堵为主,施工期间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相似文献   

5.
介绍乌鞘岭特长隧道F7强挤压断层破碎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机械设备配置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6.
怀玉山隧道穿越断层地段,由于岩层破碎易诱发透水、塌方等事故,造成隧道施工困难。隧道施工爆破设计遵循“短循环、多打眼、少装药、弱爆破”的原则,介绍了爆破开挖方法、爆破参数和安全防护措施。实践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在隧道穿越断层地段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林兵 《铁道建筑》2012,(9):61-63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工程中难度大、极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段。本文结合新疆喀拉萨依隧道工程,运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该隧道F7断层破碎带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精度较高的地质预报,并制定了相应的开挖支护方案。同时,对该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拱顶下沉等进行量测和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于施工过程,最终实现喀拉萨依隧道安全、快速穿越该断层破碎带。其成果可以为隧道穿越类似断层破碎带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埋隧道岩溶突水灾害的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明确岩溶山区深埋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基础。研究方法: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宜万铁路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的深部岩溶地质特征,岩溶洞穴、管道的形成与地层岩性、岩层构造、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特征等岩性构造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岩溶地貌和地下水条件与隧道突水灾害的关系。研究结论: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工程位置与岩性分异界面、岩层接触界面、褶皱核部转折端、断层等地质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些部位是大型岩溶洞穴可能出现的位置,因此隧道线路上这些地质位置也是岩溶突水灾害形成的可能部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灾害危险地段的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9.
结合长梁山隧道进口段施工 ,着重介绍断层及其影响带、节理密度带及其他Ⅳ级、Ⅴ级不良工程地质地段 ,保持和控制工程地质体稳定的工程措施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注浆技术是通过隧道不良地质的常用方法之一。齐岳山隧道穿越多个断层地段,通过长、中、短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准确判定隧道围岩地质,施工中采用注浆回固技术通过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