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阐述目标配合比设计中最佳改性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依托TLA改性沥青在瑞赣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对中面层TLA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进行设计;同时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水稳性等路用性能进行室内试验检验,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表明该设计配合比具有良好的性能稳定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依托北京新机场至德州高速公路,对表面层胶粉改性沥青ARHM-13(W)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并通过性能试验验证了各项性能指标,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目标配合比设计中最佳改性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通过对SBS改性沥青及改性剂技术指标分析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的过程控制,阐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沥青路面工程,设计了5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C进行了配合比优化研究,通过马歇尔试验结合极差法分析了主要筛孔通过率和油石比对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等5个主要技术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技术要求,提出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C的级配和油石比的优化范围.结果表明,优化配合比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可应用于南方湿热地区重交通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进行了不同掺量的TLA改性沥青的沥青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低温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LA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性能、抗低温开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铺筑的沥青路面具有优良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通过对SBS改性沥青及改性剂技术指标分析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的过程控制,阐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良好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条件下,能使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明显提高。本文将根据工作实际经验简要讲述SMA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0.
GTM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TM方法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性能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由于荷载和车流量剧增而出现的车辙、泛油、破坏变形等质量问题,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养护费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掺配TLA改性沥青能有效提高其路用性能,通过实验路确定了TLA改性沥青的设计配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中的材料、过程、施工设备的研究,提出了湖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控制的要点,对于我国利用湖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路面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TLA及TLA改性沥青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概况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GTM沥青混合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GTM的施工特点和施工中原材料、拌和、摊铺、碾压中的控制要点进行系统的阐述,有助于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对基质沥青和TLA改性沥青的高温动态流变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了一定温度和频率范围内的动态流变性能参数,并通过分析TLA掺量不同的改性沥青的动态性能参数变化规律来分析TLA对沥青的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TLA后沥青复数模量增大,相位角减小,沥青的车辙因子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6.
李明  邹勃 《北方交通》2007,(1):26-28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聚酯纤维的研究,分析了聚酯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指出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为利用纤维加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SMA路面的配合比设计,研究了SMA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及路用性能,并对路用性能进行了现场检测,表明在一定级配、油石比6.2%左右时,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配比设计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