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兴起和加深,各种有限经济资源在面对各国和地区不断膨胀的需求时,其稀缺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围绕着这些紧俏经济资源,代表各国和地区经济利益的政府迫于政治、经济的诸多压力,也纷纷出面参与争夺经济资源,展开体制与制度的激烈竞争,而税收竞争就是这些竞争的结果或工具之一。从这一角度来讲,国际税收竞争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都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提升本国的综合竞争力。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作为一国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为了改善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先进 《中外公路》2004,24(5):117-120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社会公益性、经济先导性、军事战略性、资源密集性、网络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这是国外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属性的基本认识。这些重要认识对各国公路交通政府主管部门的战略制定和政策设计有重要影响,在这些国家出台的重要战略或政策文件中有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是各国优势产业及其链条的生产力竞争,同时也是各国政府能力的竞争。经济转型时期,政府能力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其大小强弱的衡量,主要从政府有效程度、政府权威程度、政府法治程度三个方面来把握。提升政府能力可以从创新政府体制、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人才资源和开发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5.
浅析汽车产业专利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是最有效的竞争资源,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博弈工具。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持续发展,各国各产业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自主创新,力争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力。汽车产业是创新竞争最为典型的产业,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商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和产业创新,以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专利是科技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专利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创新的竞争。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这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将难以在世界上立足。所以在科技创新队伍中对科技创新者的培养就至关重要。提高创新者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使他们在科研过程中的自我管理系统得到有效、高速运行。所以本文从科技创新者的角度构建出自我管理系统模型,这个系统由人格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构成,本文也是从这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挑战,海尔集团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为全球瞩目,本文从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源,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结构,国内的宏观环境和跨国经营几个方面分析了海尔的企业内外部资源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1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1.1有效缓解资源浪费石油是汽车消耗的最大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资源。当前世界大力倡导绿色生态文明,传统燃油汽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探索能够代替石油的产品,以保障汽车产业的顺利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相继推出了各种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油电汽车、油汽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汽车对石油的依赖。个别国家或地区,为了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扶持;有的地区限制燃油汽车的行驶,甚至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最初10年是许多高科技领域(例如超导、生物、新能源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高科技领域的产业化一旦取得突破,将导致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与社会变革。因此,围绕高科技研究开发,世界各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并且呈现出"以国家为单位"和以企业为单位"的科技竞争相互交织的局面。竞争在国家之间和企业之间展开在国家层次上,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和源泉,因而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在企业层次的科技竞争中,跨国大企业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竟争的重要角色,在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1998年200家跨国大公司的销售额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4,预计到2000年300家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将可能达到西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4。目前跨国公司已直接控制全球生产量的1/3、国际贸易总额的40%、全球技术  相似文献   

10.
吕锦 《上海汽车》2004,(9):8-11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简称CAFTA)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中国、东盟的汽车企业可以将双方的竞争转为一种积极的合作型竞争 ,通过各国间的协调机制 ,可以在区域内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分工体系 ,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 ,实现有序竞争 ,带动双方汽车企业生产能力、生产水平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这也会对双方汽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技术进步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70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进入90年代,各国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各国汽车厂商都增加了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拓宽了R&D的领域,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城市影响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西部省会城市的影响力进行排序和评价,从而提出建设性建议,旨在促进西部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客车售后服务的几点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商用汽车》2004,(11):32-33
中国是世界上客车第一大市场,国内已经有几家企业的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在汽车这个大行业中,中国的客车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从全球经济来看,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车辆拥堵现象都是世界各国急于解决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从这些问题考虑,发展客车就成为一种必然.强大的市场支撑和比较优势的组合,中国的客车有能力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各客车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全球经济约增长2.0%,1995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8%。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东欧和原苏联地区的经济也出现较好苗头,但原苏联地区各国经济下降幅度虽在减小,却仍呈继续下降态势。1994年,全世界各国出口总额增长8.0%,1995年增长率将达到8.3%,全球经济明显好转,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日趋活跃,预计1995年进口将增长7.8%,出口  相似文献   

15.
顾列铭 《经济导报》2010,(28):34-35
当今世界,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自主创新是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对经济增长有巨大推动作用,各国纷纷大力加强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6.
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它不仅影响着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影响了信息和知识型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等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同其它产业一样,汽车制造和维修业受信息资源和  相似文献   

17.
公路运输在过去的30年里,已经成为主要的陆上运输方式和各国现代经济的特殊伙伴。目前,公路运输承担了全世界货物运输总量的75%,和全世界旅客总运量的90%。这就是说,它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因此,各国各地区本着不同的目的对公路运输制订了一系列的不同政策。本文主要介绍欧美载货车使用,即公路货物运输的相关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来,全球经济发展朝着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信息革命,科学技术作为自己经济竞争的手段与武器,信息技术产业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去发现,去重视,去开拓。我们河南省是拥有全国最多人口的大省之一,也是拥有最多劳动力资源的省份之一,在未来的经济竞争道路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发展本省的经济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对河南省产业进行重新分类,单独将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一类产业,然后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河南省信息技术产业与河南省三次产业进行一定的分析,进而对河南省以后的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薛刚 《中国电动车》2014,(12):121-12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渐渐兴起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已经取代关税壁垒成为各主要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贸易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阐述在新的国际贸易形势和WTO协议框架下,非关税壁垒尤其是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各国之间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扩大区域内的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均有重要意义。而发展交通运输是开拓经贸合作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先决条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中明确交通运输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优先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