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有长沙中低速磁浮线路设计速度为100 km/h,根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工业化规划要求,需要进行160 km/h提速磁浮交通技术攻关。基于既有线路结构,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分别对速度为100,120,140,160 km/h下的承轨梁、基床等结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梁体动应力、加速度、动位移以及基床动应力均满足列车运行要求,提速后,既有长沙中低速磁浮低置结构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田学伟 《路基工程》2014,(2):217-220
东北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拟提速至160 km/h,既有路基基床病害较为严重,大范围需进行病害治理及基床加固处理。经过调查分析既有线的历史、现状和病害原因,初步探讨基床加固承载力标准,确定较为经济合理的基床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志潼 《路基工程》2013,(4):130-133
在长期车辆动荷载的作用下,铁路路基及基床将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振陷),成为轨下系统工后沉降的主要部分。对路基黄土进行了动三轴试验,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郑州—西安客运专线CK451+400处的路基总振陷量。结果表明:在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的总振陷量达59 mm,不能满足车辆平稳运行的要求,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轨道-路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路基动应力沿线路横向和纵向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轴重和基床表层模量对路基动应力的影响,为以后重载铁路基床的设计和养护维修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路基面竖向动应力沿线路横向和纵向的分布都不均匀,横向大致呈“M”形。基床表层动应力的衰减最为急剧,约为40%。随着轴重的增加,路基各层竖向动应力都在增加。基床表层弹性模量为150 MPa时,轴重每增加5 t,基床表面竖向动应力最大增加26.1%。40 t轴载下,基床表层弹性模量每增加50 MPa,基床表面竖向动应力最大增加2.68%。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在轴重增大、速度提高情况下的变形和动力响应,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系统总结了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纵向动力响应规律。分析表明:轴重的变化是影响动应力峰值的决定性因素;列车上桥时,动位移在距桥台0~25m范围内比较集中,变化明显,在该范围内动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在15m左右位置动位移达到最大值。25t轴重、速度100km/h时,桥两侧点的加速度峰值均显著增加;尤其速度提高到120km/h后,影响更甚;上桥侧过渡段路基表面动位移和加速度峰值变化受轴重等因素的影响较下桥侧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特点,参照《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确定了现代有轨电车轮载冲击系数。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基床表层动荷载分布形式,采用了基床表层动应力按三角形分布的方法。运用Boussinesq弹性理论公式和Odemark的模量与层厚当量假定,确定了路基不同深度处的动应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沈正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2):22-24,36
结合镇江城市道路路基处治项目,进行了固化粉煤灰的动三轴试验,分析了固化粉煤灰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及动力特性,研究固化粉煤灰弹性应变、累积塑性应变、临界动应力和动回弹模量变化规律,论证了固化粉煤灰作为城市道路路基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动应力是影响固化粉煤灰的动回弹模量大小的主要原因,其临界动应力值在90~100kPa之间,动态特性完全满足城市道路路基的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数值模型,研究有轨电车路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变化规律,分析有轨电车动应力随着不同行车速度、路基横断面位置、路基深度的传递规律,同时分析不同基床结构与地基土下动力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动应力在路基中呈现出两端大,中间小的特点,总体上呈马鞍形分布;有轨电车轮载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快速衰减,在深度达到0.7 m左右时,动应力衰减一半;路基结构中的动应力随基床结构弹性模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且受基床底层弹性模量影响更大;随着地基土弹性模量增大,路基结构内动应力会略微增大,但路基结构的竖向位移会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铁路路基基床设计国内外情况、及我国重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设计,并借鉴公路路面设计提出关于强化基床设计的构思。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重载铁路列车轴重的不断增加,作用于路基上动应力也随之增大,进而引起路基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增大,严重影响了列车的安全运行。通过对路基现场动态测试和室内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压实度的重载铁路路基土体的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随动应力增大的变化规律,为预测轴重增加条件下的路基稳定性及变形的发展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的动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轨道的几何不平顺角度出发,提出了列车荷载的简化计算模型。通过改变基床表层、底层及地基土的刚度,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路基进行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揭示基床及地基刚度对路基的变形、动应力及加速度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内部不同深度处列车动压应力的计算方法和路基基床厚度的控制标准,首先将列车轮对动荷载简化成作用在轨枕底的矩形均布荷载后,按布辛尼斯克传递法计算轨枕中心下不同深度处的动压应力,然后对动压应力沿不同深度处的衰减情况和静压应力的比值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按动静比小于等于20%控制标准计算了基床总厚度;分析了采用动应力一个参数确定基床表层厚度和基床总厚度的具体控制值,并对计算得出的基床表层厚度和基床总厚度与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将列车荷载简化为一激振力并作为等效轮轴荷载,运用FLAC3D内置的FISH语言编程实现列车荷载的定时、定点施加,从而模拟列车在轨道结构上的移动加载过程。以遂渝线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结构为对象,建立三维动力分析模型,基于FLAC3D计算平台,利用编制的动力加载程序对轨道路基结构进行了动力响应计算,分析了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各结构层的动位移、动应力响应特性以及动响应在路基深度范围内的衰减特性,并以基床表层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了其刚度变化对路基动力响应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路基路面结构受交通动荷载重复作用,表现出疲劳特性,并会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塑性变形。通过3组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研究了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花岗岩水泥稳定土和土工格室加强等不同路基结构形式的路基路面结构受交通动荷载作用的动力特性,分析了路基路面结构动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得到路基路面结构动应力、应变和永久变形随车辆荷载大小、车辆荷载通过量(对应加载次数)、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论证了全风化花岗岩及其水泥稳定土和土工格室加强作为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评价了路基处理的效果,确定了路基质量控制标准,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重载铁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重载铁路基床结构的厚度、控制标准相比国外同类铁路明显偏高。参考国内外现行的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设计技术标准,结合非洲某国一矿区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设计实例,对重载铁路路基结构技术标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推荐:轴重40 t重载铁路工程,基床厚度为2.7 m,基床表层采用0.8 m厚级配碎石;基床底层采用AB填料或改良土。  相似文献   

16.
薛世龙 《路基工程》2007,(2):111-112
结合广深准高速路基基床加固前后实际工况,利用路基动力分析模型,对路基基床表层加固效果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列车速度160km/h时加固前后基床动力性能指标,并与测试结果比较,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成都粘土及其石灰稳定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永贵  罗强 《路基工程》1998,(2):34-37,33
本文对成都粘土及其石灰稳定土作了大量的动态三轴试验,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了两种土的临界动应力、临界回弹模量、破坏应变与含水量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含灰率加固效果。探讨了灰土在路基基床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建 《路基工程》2002,(3):35-39
我国首条开通速度大于160km/h的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其基床表层和路桥过渡段填料均采用级配碎石。本文主要叙述A14标试验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配比试验、毛体积密度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以京化(北京-阳原县化稍营)高速公路二期路基工程为研究对象,借助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研究分析车辆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车辆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动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车辆动荷载对路基竖向动应力值σy影响较大,而水平向动应力值σx影响相对较小;车速差异对路基动应力值影响显著;动应力值沿水平方向衰减较快,其传递距离存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方湿热地区红黏土路基受干湿交替环境和行车荷载往复作用而出现过大附加沉降的问题,为揭示反复湿化和动载联合作用下路基红黏土的累积变形演变规律,采用喷雾加湿和暖风干燥的方法对压实红黏土试样进行定量增湿与脱湿,制备了4个不同湿化幅度和5种不同湿化次数的试样,并通过动三轴试验测试了湿化幅度、湿化次数和动应力幅值对累积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随湿化幅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存在临界湿化幅度为1.5%,超此幅值时累积应变成倍增加;试样经历初次湿化时,即从0次到1次,累积应变增幅较大,第2次和第3次时增幅放缓,而进行到第4次时,累积应变增幅又变大;动应力较小时,累积应变在较少振动次数下趋于稳定,而当动应力超过临界动应力水平,试样累积应变迅速增长直至破坏,且动应力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随着反复湿化幅度和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累积应变状态受湿化幅度、湿化次数和动应力幅值的耦合影响,从塑性安定型演变为增量破坏型,其典型滞回曲线形状由从疏到密变化到从密到疏,面积越来越大。最后基于试验加载结束时累积应变的幂函数变化规律,以湿化幅度、湿化次数和动应力幅值为变量,建立了动力湿化应变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常出现的稳定型累积应变状态的湿化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