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降低镀覆在钢板表面的铝硅镀层对激光接头的不利影响,采用薄镀层热成形钢材料配合激光填丝焊技术,获得了焊缝内铝质量分数小于1%的激光填丝焊接头。对该接头进行了宏观及微观组织分析,发现热成形后焊接接头组织被全马氏体组织取代,避免了软化现象。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热成形前后试样的抗拉强度从约570 MPa提高到约1 500 MPa,接头的薄弱环节位于母材,高速拉伸对接头的抗拉强度没有不良影响,而断裂伸长率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3种同厚度、不同成分及工艺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制造热冲压成形零部件,并进行零件的落锤冲击测试评价,采用碰撞断裂指数CIndex分析3种材料制备的零件抗开裂能力,并分析了CIndex与材料本身相关力学性能的关系,发现,随着热成形钢的极限尖冷弯角度增大,CIndex值显著提高,而CIndex值与热成形钢的强度和延伸率没有显著的关联。分析了热成形钢的极限尖冷弯失效的机理,铌微合金化提升了热成形钢极限尖冷弯角度,进而提升了热冲压成形零件的抗碰撞开裂能力。  相似文献   

3.
热成形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汽车轻量化、安全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简要阐述了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技术原理、成形设备、镀层技术、成形技术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分析了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对高强钢板热成形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欧洲车身会议参会车型的车身用材统计,分析了钢、铝、塑料等材料在车身的应用现状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以高强度钢为主、多材料复合应用是未来车身用材的发展趋势.高强度钢向着更高强塑积、更优性价比等方向发展,其中热成形钢在车身的用量会逐渐增大.随着高强度钢的发展,其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冷冲压成形的开裂和回弹、焊接...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潜力,采用涂装试验、点焊试验、腐蚀试验、冲压试验以及胶粘试验方法,对比了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与传统热浸镀锌钢板的特性.结果发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耐腐蚀性能更加优异,零件成形时的安全裕度更大.使用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能够显著延长车身使用寿命、提高车身零件成形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RP钢板在我国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工作已取得的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强度和冲压级别的系列化,本文对这一汽车车体用钢新品种的制钢依据,基本性能,成形性能,焊接性能以及应用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并着重阐述其成形,焊接和应用特点,以及应遵循的工艺和使用原则,旨在进一步推广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含磷钢板在我国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强度和冲压级别的系列化,文章对这一汽车车体用钢新品种的制钢依据,基本性能,成形性能,焊接性能以及应用问题进行了介绍,并着重阐述其应用特点,旨在对进一步推广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阻点焊工艺研究模压淬火态CR1500HF镀锌热成形钢焊接接头性能,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焊点接头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镀锌涂层和裸板热成形钢焊接工艺窗口。结果表明,镀锌板焊接工艺窗口为1.2~1.6 kA(裸板的焊接工艺窗口为1.4~1.8 kA)。且随着电极压力的增大,焊接电流逐渐增大;焊接过程中镀锌板熔核中并未出现液态金属致脆(Liquid Metal Embrittlement,LME)现象。  相似文献   

9.
高效、高感知质量、低成本的工艺是汽车焊接制造领域追求的永恒目标,基于冷金属电弧钎焊热输入量小、飞溅极少、焊缝成形美观、焊接速度快等独特优势,从该工艺的技术原理、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实例,论证该工艺的技术优势及应用范围,为其在薄板焊接、钢铝连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对Nb、Ti含量变化对其碳氮化物析出的影响规律进行计算,确定了1 800 MPa热成形钢的成分。对该热成形钢的平衡相图、主要析出相的析出温度、特定相中元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析出相的长大行为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材料的主要相组成和相变特征基础数据。对微合金1 800 MPa热成形钢的力学性能和三点弯曲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热成形钢淬火后的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细小的马氏体块(Block)是1 800 MPa热成形钢具有高强韧性的主要原因。最后采用充氢+慢拉伸的方法检测了热成形钢的延迟断裂敏感性,表明在充氢时间小于2 h的条件下,热成形钢具有优异的延迟断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将某新开发的微合金化1.8 GPa热成形钢牌号与传统钢牌号进行了从材料到零件级的安全性能测评。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钢种,微合金化1.8 GPa热成形钢基于组织细化、第二相析出、残余奥氏体三大关键因素,具有更加明显的安全性优势。建立了2种材料的动态断裂模型,微合金钢在相同应力状态下具有更高的极限断裂应变,显示了更强的断裂抗力。对2种1.8 GPa热成形及1.5 GPa高强钢车门防撞梁进行了落锤冲击试验,微合金钢1.8 GPa热成形车门防撞梁有更加优异的抗碰撞侵入及碰撞吸能性能。  相似文献   

12.
汽车用热镀锌钢板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常用的热镀锌钢板,对热镀锌汽车板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镀层附着性与成形性、耐腐蚀性进行了阐述,并对生产热镀锌IF钢的退火工艺、镀锌工艺和合金化退火工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钢是车身轻量化的主要材料,高强度钢成形技术是其在车身上应用的关键。文章在介绍高强度钢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冷冲压成形、热冲压成形、辊压成形、液压成形、变厚板成形技术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和发展动态,简述了高强度钢在国内外车身轻量化项目及欧洲车身会议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除了各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的协助以外,汽车工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受节能减排政策影响,轻量化设计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目前主流发展趋势,优化汽车结构件设计与降低结构重量的前提,是要为高强度、密度小的轻型材料匹配合适的焊接工艺。铝钢金属板件具有提升车身结构安全性与减轻车身自重等应用优势,但由于铝合金与钢这两种材料的热属性参数相差过大,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焊接作业操作难度。磁脉冲焊接工艺作为当下一种新型焊接技术,将其应用于汽车车身铝钢金属钣件焊接,既能解决上述问题,又能满足大批量工业生产需求,为汽车制造领域中加强铝合金材料的使用以及实现汽车轻量化设计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介绍高强度钢在汽车车身中的运用及发展状况,并就其冲压成形性、焊接性等加工性能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桥梁建设》2021,51(5)
武汉汉江湾桥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示范工程,在主桁结构设计中结合受力特性及构造特点,采用了Q690qE高性能桥梁钢。Q690qE高性能桥梁钢在母材研制过程中采用了低碳多元微合金化思路,其组织形态为低碳贝氏体,通过调整C、Mn、微合金元素含量及降低碳当量保证其低温冲击韧性与焊接性能,采取TMCP加回火的生产工艺保证低屈强比和综合性能。在焊接性能及工艺试验研究中,对不同焊接方法所匹配的焊接材料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严格控制热矫温度在650℃以下、严格执行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的工艺要求及减小焊缝氢脆问题等关键质量措施。通过引入脆性断裂极限状态理论,采用CTOD试验并辅以宽板拉伸试验作为验证手段,确定不同工作温度下,Q690qE高性能桥梁钢容许使用的最大厚度,对其防断服役性能进行评价。Q690qE高性能桥梁钢除具有较高强度外亦兼具良好的焊接性能和防断性能,其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高性能桥梁钢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增重法研究了22MnB系列有镀层和无镀层的热成形高强度钢板在成形加热温度下产生的表面氧化现象,并通过SEM、EDS、XRD、MML等微观分析方法对钢板表面氧化膜及生成物的形貌和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涂层钢板在850℃~930℃范围内,表面严重氧化,并产生Fe2O3、Fe3O4等氧化膜。有涂层钢板加热后涂层厚度和合金元素的分布发生变化,厚度略微增加,镀层中合金成分浓度变低。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在铸造行业中,对某些铸件有着特殊的性能要求,如气密性、耐蚀性、焊接性等,要求能承受较高的静载荷,而且壁薄、结构复杂.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典型材料是铝-硅-镁合金,牌号为ZL101.该合金的力学性能较高,又有良好的铸造性能、流动性,无热裂倾向,但是在铸造工艺方面,却有着很多的问题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Nb-Ti微合金化汽车用钢QStE340~460TM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珠钢EAF-CSP流程Nb微合金化技术的系统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混晶问题,并利用Nb-Ti复合微合金化技术成功地开发了汽车用钢QStE340~460TM。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含Nb-Ti钢带具有优异的韧性、冷成形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完全满足汽车、半挂车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珠钢EAF-CSP流程Nb微合金化技术的系统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混晶问题,并利用Nb-Ti复合微合金化技术成功地开发了汽车用钢QStE340~460TM。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含Nb-Ti钢带具有优异的韧性、冷成形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完全满足汽车、半挂车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