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汽车的制动踏板特性展开研究,揭示了制动减速度、制动管路压力、踏板位移以及踏板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面向制动踏板感觉的制动系统各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并在AMESim软件中建立相应的静态/动态仿真模型,结合实车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基于模型研究了橡胶反作用盘刚度以及制动软管变形对踏板特性的影响。采用制动踏板感觉指数(Brake Feeling Index,BFI)评价体系对试验样车的制动踏板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了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制动盘与制动块之间的间隙,提高制动软管杨氏模量以及橡胶反作用盘刚度等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现有的制动踏板感觉,从而为设计出具有良好踏板感觉的制动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汽车制动踏板感觉已成为当前整车厂商越来越关注的汽车品质之一。电子液压制动器因其响应快、安全性高、可线控制动等优点,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真空助力器。文章提出一种适合解耦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踏板感觉设计与评价方法,以提高系统开发效率,提升制动踏板感觉。应用实例及车辆试验表明,踏板感觉理论设计能够吻合正常测试,评价方法能够对应主观感受并指导踏板感觉设计。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制动后,出现制动手把、踏板、活塞回位困难和制动无法解除等现象时,叫制动不良。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鼓式制动系统故障 1.手把、踏板回位弹簧不正常检查前制动臂拉杆上的回位弹簧,若弹力过弱,应更换;检查后制动踏板的回位弹簧,若弹力过弱、折断,应更换;若是脱挂,应正确安装好,并挂牢挂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实现赛车的轻量化设计目标,针对制动踏板,利用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制动踏板进行结构优化并重建模型,并与原始制动踏板做强度分析与疲劳分析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拓扑优化设计后的制动踏板,其变形量、应力分布均好于原始制动踏板,并且质量降低了22.1%,实现了轻量化设计目标,对赛车零部件设计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与优化汽车制动踏板感觉,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动力学理论分析,基于AMESim建立制动踏板感觉仿真模型,利用实车动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建立的模型研究了汽车制动系统各部件参数和踏板踩踏速度与制动踏板感觉的关系,引入制动踏板感觉指数(BFI)对试验车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提出制动系统的改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调整踏板杠杆比、制动器等效弹簧刚度等制动系统参数能够显著提升车辆的制动踏板感觉。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动方程式赛车的制动、加速性能,设计了一种用于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制动、加速踏板总成机构,通过安装滑道实现制动、加速踏板的前后位置的移动,使用平行四边形结构让加速传感器与加速踏板臂连接,避免了驾驶员对加速传感器的踩压致使传感器损坏,超行程开关通过底板上的圆孔槽可以实现前后位置的移动,可以快速实现超行程开关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客观评价角度对制动踏板感的改进进行了阐述,针对某车型制动信心不足问题,对制动踏板感客观数据结果与行业标准校核后,发现踏板感性能各指标普遍较差。后结合整改方案,通过对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等结构及参数的变更分析,制定对比验证方案,以验证制动系统优化方案可行性,并给出试验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利用AMESim软件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所采用的双膜片弹簧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建立了仿真模型,包括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制动主缸、制动管路及制动器,并以试验数据为参照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制动系统进行了静态和动态仿真研究,分析了制动踏板位移与制动力、踏板位移与制动管路油压、踏板位移与制动减速度及踏板力与制动减速度之间的关系,为优化该车制动系统提升制动踏板感觉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误区一:先踩离合器踏板后制动踏板。有的人怕制动熄火,养成先踩离合踏板后踩制动踏板习惯.还有的人认为切断动力后制动会更有效,这都是错误的。踩下离合器踏板后。不受驱动力牵制的车轮会增加汽车惯性,同时,行驶的发动机转速迅速降低到怠速。进气管总的真空度降低,真空助力器的辅助力变小。制动效能下降,制动距离会变长。正确做法是应当先踩制动踏板,等车快停下时.再踩下离合器踏板。  相似文献   

10.
VIN:LSGZR5354LH××××××.行驶里程:10463km.故障现象:车辆正常停放一晚后突然无法换挡,踩制动踏板时无法移动排挡杆且无法移出P挡.故障诊断:车辆拖车进站后首先试车验证,启动车辆并踩制动踏板时尝试挂挡,发现换挡杆确实无法从P挡移出,观察仪表无故障灯点亮及故障提示,踩制动踏板观察换挡杆面板处制动踏板指示灯可随制动踏板动作点亮、熄灭.验证客户描述的问题属实.  相似文献   

11.
针对部分实习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误将油门踏板当制动踏板急踩的现象,提出加装防误踩油门装置的设计构想,并通过实车运行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制动踏板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因素。因此制动踏板是否可以提供给驾驶员舒适的踩踏感、充裕的踩踏空间是制动踏板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汽车轻量化,分析了制动踏板的轻量化,通过对工程塑料的材质对比和CAE分析选定合适的踏板材料,并进行了制动踏板台架试验和车辆耐久验证。并结合某公司某车型平台上进行了实际开发研究和应用,从而达到减轻了整车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分三轮摩托车与三轮电动车机械制动系统基本相同,大都由制动踏板、制动拉杆、制动分配轴及制动摇臂等组成,虽然大都能满足制动性能的需要,但操作舒适性较差,均有制动踏板硬的感觉。针对这一问题,从制动摇臂的长度、制动摇臂与制动拉杆的夹角、被动摇臂的角度位置、制动分配轴的转动角度和制动分配轴支撑点位置的选择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对操纵机构的影响因素,为三轮车设计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玉东 《汽车运用》2004,(11):38-38
制动效果差诊断方法为:①踩制动踏板,如踏板不升高、无阻力,应检查制动液是否缺失,制动分泵、管路及接头处是否漏油,总泵、分泵零部件是否损坏。②如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制动效果不好,连续踩无改善,踏板逐渐升高,可判断为制动系内有气体,应排气。③连续踩制动踏板,能回位升高,制动效果有所改善,为磨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应调整或更换。④连续踩制动踏板,位置能升高,有下沉感,应检查漏油处。⑤踩下制动踏板,位置很低,再踩,位置不能升高,感觉发硬,则总泵有堵塞,应消除。⑥制动踏板高度正常,既不软也不下沉,但制动不良,则为磨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或有油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弥补制动踏板感觉整车试验和评价的不足,研究关键因素对制动踏板感觉的影响,开发构建了乘用车制动踏板感觉试验台架,制定了台架试验方案和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制动踏板感觉台架试验,通过与整车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制动踏板感觉台架试验的有效性。接着通过台架试验重点研究了推杆速度和助力器真空度对制动踏板感觉的影响。结果表明:推杆速度和真空度对制动踏板感觉特性的诸多参数与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真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双级制动踏板机构的运动性能、力传动性能和人机工程学分析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对两种轿车双级踏板机构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双级踏板机构力传动比等效转化为单级踏板机构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制动过程中人体各关节运动角的变化,并依据此参数对踏板机构人机工程学进行评价。提出了双级踏板机构初始位置的设计方法,可保证制动踏板实际使用的最大行程点位于踏板总设计行程的中间位置,此时制动踏板比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制动踏板感觉直接关系着制动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进行商用车制动踏板感觉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不同参数下的制动感觉通过主观评价进行对比,将舒适的制动踏板感觉下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试验量化,形成常规制动踏板感觉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9.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9款本田凌派车,搭载1.0T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2 000 km,因制动踏板偏硬且制动力不足而进厂检修。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验证故障现象。起动发动机,踩下制动踏板,明显感觉制动踏板偏硬,且制动踏板高度也不能降低。进行路试,当车速达到20 km/h时,快速踩下制动踏板,伴随有制动踏板弹脚的现象,制动踏板高度能降低,但制动效果并不好。同时组合仪表上的VS故障灯点亮,信息显示中心提示"制动系统故障,制动性能可能降低,请联系前往特约店"(图1)。结合该车的故障现象分析,初步判断制动系统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液压制动系统制动踏板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仁新  彭刚 《汽车科技》2008,(Z1):42-44
踏板行程是决定车辆制动减速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制动踏板机构应具有足够的行程,但储备行程过大,当一个回路失效时,踏板行程增加较大,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会延长,引起制动距离增加.而且驾驶员可能会因为不熟悉的踏板位置而感到紧张.通过对车辆减速度与制动踏板行程关系的推导,阐述了液压制动系统制动踏板机构设计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