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四川省纳黔高速公路K44+650~K44+850段左侧山体滑坡,介绍滑坡概况及其基本特征,分析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利用室内试验结果和反算的滑坡体参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并计算滑坡推力以及采用抗滑桩处治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滑坡计算参数合理,采用2排抗滑桩的处治方式得当,处治后滑坡稳定。  相似文献   

2.
符红 《中外公路》2019,39(3):40-46
由于受到强降雨、地下水位上升等不利组合作用,肖家湾山体发生滑坡并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属中层土质滑坡,滑面为折线形。针对此滑坡特点,该文通过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区3条剖面在不同工况下稳定性进行计算,提出了增设锚拉桩板式挡土墙+骨架护坡+锚索(方案1)和增设抗滑桩+骨架护坡+抗滑挡土墙+截排水(方案2)两种处治方案。经分析,两种方案在施工工艺、施工难度上相差不大,且均能解决滑坡造成的危害,但相比于方案1,方案2更加经济,故推荐第2种方案为滑坡最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加筋土挡土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滑坡滑塌治理方案,从规范验算的角度,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加筋土挡土墙处理滑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土墙可结合现场情况从加筋材料、坡脚矮墙角、边坡排水等方面设计;以某高速路段K40+370K40+470边坡为实例,基于规范进行加筋材料的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加筋材料满足稳定性要求;同时进行外部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比加筋前提高了40%以上,局部稳定性安全系数比加筋前提高了60%以上,同时危险滑面后移也加强了边坡稳定性,综合验算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土墙能有效地治理该边坡。  相似文献   

4.
抗滑桩设计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针对抗滑桩加固边坡设计中抗滑桩内力计算、合理桩长的选择这两个问题,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直接计算抗滑桩所受的滑坡推力、桩身内力、滑面形式,优化锚索的锚固力,使锚索与抗滑桩协调作用。研究不同桩长的抗滑桩加固效果,发现沉埋桩不仅可使边坡达到足够的稳定性,而且沉埋桩所受的滑坡推力降低、桩身内力比全长桩更为合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沉埋桩可更为有效地加固边坡,这为抗滑桩设计中选择合理桩长的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利用加筋土挡土墙处理公路滑塌边坡,从有限元数值计算角度利用特征点对加筋土挡土墙处理滑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土墙可从加筋材料、坡脚矮脚墙、边坡排水等方面进行设计;以加筋土挡土墙处理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高速公路路堑边坡K30+240—330滑塌为例,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加筋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比加筋前提高21.3%,边坡滑动面后移约10m,边坡稳定性得到提高,加筋土挡土墙能有效加固边坡。  相似文献   

6.
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K35+650-+810段右侧滑坡除具备一般的堆积体滑坡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错落性,依据现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对滑坡的形成机理及稳定性进行论证分析,结合施工提出抗滑桩+深层排水+清除松散体+坡面防护的分区段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光慧 《路基工程》2006,(1):126-129
通过对K401滑坡地质概况、特征、形成及变形机理以及稳定性分析,采用排水与支挡结构物相结合的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同一根抗滑桩被巧妙地设计为具备稳定滑坡和挡土墙基础两重功效。  相似文献   

8.
李传宝 《路基工程》2013,(2):165-167
合肥至福州铁路客运专线DK438+755~+880段,以桥梁跨越兹坞坑滑坡前缘。为确保工程安全,对滑坡采用抗滑桩进行整治。采用传递系数法获得滑坡推力,通过受力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桩长。目前,抗滑桩已施工完毕。监测结果表明抗滑桩桩顶位移满足规范要求;而滑坡体在雨季保持稳定。事实证明,抗滑桩在合福客专兹坞坑滑坡的治理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抗滑桩和挡土墙这两种支挡结构物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均有广泛的运用,桩墙联合支挡结构兼具了两者的优势和特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抗滑桩桩长、嵌固长度和弹性模量等3个影响桩墙联合支挡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展开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桩长为坡脚处至基岩表面深度处距离的两倍左右为宜,较大的锚固长度和弹性模量能有效减小抗滑桩自由段的水平位移,但出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在能满足整个支挡结构稳定的前提下,选择较低弹性模量的抗滑桩更有利于节省经济。  相似文献   

10.
公路的改扩建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文中针对壶大(壶瓶山—大京竹)改扩建公路K16+640—700段边坡滑坡灾害,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分析边坡滑坡失稳机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后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提出锚索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方案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以宝成线K95+060山体滑坡为例,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情况等综合分析滑坡形成原因,采用抗滑桩及坡面排水工程相结合的方案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抗滑桩设计过程中,采取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推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抗滑桩设计计算。经综合整治后,山体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速公路K78+990-K79+130段右侧挖方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结构面赤平投影分析了该边坡滑坡的形成机制,利用传递系数法定量计算了滑坡最不利断面的滑坡推力,通过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对该滑坡采取顺层清方加抗滑桩加固支挡的综合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沪蓉西高速公路K54+890~K54+935右侧边坡岩层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形成顺向坡,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黏土、碎石土下伏强~弱风化炭质板岩,稳定性较差,形成长30m、高42m的滑坡。通过该路段工程地质特征分析,结合抗滑桩的抗滑机理,提出采用微型抗滑桩对该路段滑坡进行综合治理。在现场布置了位移监测设施,对微型抗滑桩应用效果进行了监测。监测表明:处置后的滑坡3个月趋于基本稳定,4个月处于稳定状态。因此,采用微型抗滑桩是处置顺层滑坡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万权  杨建国  柴贺军 《公路》2003,(7):147-149
昆明~石林高速公路K22 900~K23 180段土质滑坡在削坡减载之后,仍然发生多次滑动,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构成了很大影响。根据该段滑坡的地质条件和滑坡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有限元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表明目前的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提出了削坡、抗滑桩、挡土墙和排水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某公路大型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平  王德富  胡敏 《公路》2012,(5):99-103
以贵州境在建杭瑞高速公路某大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及滑坡稳定性,提出了强支挡、削坡减载+抗滑桩及全削坡减载等3种滑坡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选削坡减载+抗滑桩方案。实践表明,削坡减载+抗滑桩方案是一种治理滑坡性价比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庆奉云高速分界梁滑坡体厚度达到35m,如果采用全长抗滑桩支挡,桩总长可达50m左右,弯矩和截面都非常大。采用埋入式抗滑桩后桩的长度、截面尺寸、钢筋用量都大大减小,和全长桩相比节省投资1/3左右。本文介绍了该滑坡采用埋入式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算出不同桩长时的稳定安全系数,并以设置埋入式抗滑桩后的稳定安全系数达到规范要求的稳定安全系数为原则。当设桩后的稳定安全系数达到规范要求时,此时的桩长即为合理桩长。工程现场监测数据表明,该滑坡采用埋入式抗滑桩加固后滑坡深部位移和抗滑桩受拉钢筋应力均较小,表明该滑坡治理是成功的,另一方面也表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埋入式抗滑桩的长度设计是可行的,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外公路》2021,41(4):15-20
山区高速公路以路基方式穿越古滑坡后易导致其出现局部复活,甚至整体失稳。G5京昆高速公路(绵广段)K1 581+800~K1 582+280段右侧为一巨型深厚古滑坡堆积体,其前缘因边坡开挖导致古滑坡局部复活,形成新的滑移变形体。在充分查明古滑坡堆积体及前缘滑移变形体的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活特征及成因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抗滑桩为主的防治对策,并根据古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确定抗滑桩最为合理的支挡位置,以最经济的处治措施对古滑坡进行了防治。处治工程完工后,古滑坡的变形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8.
S105线(成青路) K168+910~K169+0段滑坡于2017年6月暴雨时产生滑动,损毁前缘挡墙,严重威胁高速公路的运营和过往车辆的安全。本文在查明滑坡的现状特征、变形历史与前期工程治理效果、形成原理与机理的基础上,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了预测评价,并提出拆除损毁挡土墙、新建抗滑挡土墙、清除危石并修复公路边沟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某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衡重式路堤挡土墙出现变形失稳,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生产。文中根据该区域的踏勘和补勘资料,对挡土墙失稳特征、形成机制、路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失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截排水+注浆+抗滑桩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K171+140~+361段滑坡治理与K171+361~+440段边坡预加固工程为例,结合其工程地质条件、滑坡过程及破坏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诱发机制及失稳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及预加固措施,并基于理正岩土数值分析软件对滑坡治理前后及预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同时采用北斗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对治理全过程及治理、预加固成果进行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深挖路堑陡立边坡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开挖坡面防护不及时,经历冬冻春融、连续强降雨后,地下水下渗浸泡使坡脚砂质泥岩饱和软化并致使边坡垮塌,采用桩板墙、挡土墙、护面墙、截排水相结合的护坡综合治理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