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商用车路试时中排座椅抖动问题,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了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完成模态试验验证。通过四通道扫频试验分析了座椅的振动特性,运用传递路径分析法(TPA)计算了座椅振动传递函数并识别出传递路径贡献量,结果表明,座椅靠背在频率为17.84 Hz处X向振动加速度出现峰值为0.06 g,振动主要传递路径为右前悬挂连结点X向-座椅安装孔Z向-座椅靠背顶部X向。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实施优化方案后座椅振动降低约40.7%,提升了整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测试和分析表明,驾驶室地板振动不仅会导致座椅振动,恶化驾乘舒适性,并且会产生噪声,影响车辆的NVH性能。本文对驾驶室地板的振动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某重卡驾驶室地板的传递路径响应和模态贡献量,并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基于经过校核的仿真模型,对驾驶室地板结构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改进方案。对改进方案的分析显示,在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下,座椅导轨的振动加速度峰值降低了3.1dB,NVH性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三缸发动机MPV车型怠速工况下中排座椅的振动性能。阐述分析怠速座椅振动的激励源特性、整车传递路径特性和座椅响应,研究坐人和不坐人对座椅模态频率和振动频响幅值的影响,以及座椅模态频率和振动频响幅值对怠速抖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座椅坐人相对不坐人模态频率升高,头枕杆振动频响幅值下降。文章制定了头枕杆振动设计目标和座椅NVH前期控制目标,坐人的座椅模态频率与激励频率需避开3 Hz,头枕杆振动频响幅值需小于0. 55 m/s~2。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长安汽车公司某款车身和座椅使用了镁合金材料的汽车,对座椅、车身以及整车进行了低频振动和噪声分析.从振动方面进行的分析有BIW的模态分析、座椅的模态分析、TirmmedBody的模态分析、BIW的接附点动刚度分析、车轮不平衡力下的车内振动分析.从噪声方面进行的分析有噪声传递函数分析、发动机激励下的车内噪声分析.通过分析,掌握了镁合金车身低频结构的振动噪声基本特性,发现了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的结果都满足或接近于分析目标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座椅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校核和振动特性分析需要,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汽车座椅骨架的数字模型,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模块对座椅骨架数字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汽车座椅骨架的前15阶模态结果。根据模态分析结果,确定谐波激励的频率范围,对座椅骨架进行谐波振动分析,选取重点关注的8个节点绘制了应力/频率响应特性曲线和位移/频率响应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考虑实际使用条件,所设计的座椅骨架强度在安全范围内;最大振动位移产生的位置在横梁顶端处,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为后续的座椅蒙皮等隔震原件选择和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探究车内低频结构噪声,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某特种车的有限元结构模型、车内声腔模型和声固耦合模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结构模态,车内空气在其固有频率下声压的振动情况以及对比分析耦合模型和结构模型,为找出对车内振动噪声贡献量大的部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了某SUV主驾驶员座椅在加速时抖动较大的问题,结果表明,主驾驶员座椅2号安装点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在44.5 Hz附近远超目标值,是引起座椅抖动较大的主要原因。结合基于平均驱动自由度位移法所获得的理想挂钩布置点、排气系统结构和车身底部空间,优化了挂钩位置。通过挂钩尺寸和搭接结构优化,大幅提高了排气系统挂钩的一阶局部模态。优化方案各挂钩-主驾驶员座椅安装点的振动传递函数峰值明显降低,最大降幅百分比为36.7%。样车道路测试时主驾驶员座椅靠背测点的振动加速度峰值由1.19 mm/s2降至0.66 mm/s2,主观评价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突破汽车NVH仿真中NTF仿真精度难题,设计制作了“刚性壁乘员舱”,把“声腔模态”与“容器”的耦合效应降到可以忽略。基于此刚性壁乘员舱,分析了子声腔对整体声腔模态的影响,讨论了多孔材料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座椅和地毯等多孔材料模型,量化分析了前围隔声材料对钣金振动与声腔模态耦合的影响。仿真和试验对标的结果表明,空腔模态、空气传递声传递函数、结构传递振动传递函数和声传递函数均获得较好的仿真精度,为整车低频路噪和发动机噪声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爪极电机定子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计算爪极电机定子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定子6阶模态对爪极电机噪声和振动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某款全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在Hypermesh中建立了该客车车身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及频率响应分析,得出了整车的振动特性及关键位置处的幅频特性曲线.同时为了降低驾驶室座椅支架处振动峰值,通过频率响应灵敏度分析确定了优化设计变量并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驾驶室座椅支架关键频率处的响应幅值在15.5 Hz处降低了30.7%,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车身质量也减轻了0.026 t.  相似文献   

11.
以一款城镇客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车身壁板振动剧烈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对其结构振动进行相关研究。对车身进行模态计算和谐响应分析,得到车身结构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和位移响应;结果表明:车身顶棚的振动比较剧烈,尤其在75Hz时振动位移量最大,车身前部和两侧也有明显的振动形变;最后,提出降低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怠速工况下某轻型客车驾驶员座椅导轨异常振动情况进行研究,将发动机3个悬置和2个吊耳X、Y、Z方向的振动作为输入,以座椅导轨Z方向的振动作为输出,建立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模型。采用试验方法,利用矩阵求逆法对每条传递路径的激励力进行了计算,并对主要贡献路径进行识别,发现27 Hz时排气管前吊耳Z向的激励力较大,引起了座椅导轨振动严重。最后对路径耦合对传递路径分析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一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该模型的刚体模态,并在整车状态下进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内方向盘和座椅导轨的振动测试。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刚体模态频率和提高刚体模态解耦率对整车NVH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振动模态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以振动模态构造的损伤标识量作为神经网络识别输入的特征参数,进行结构健康监测。根据云阳长江公路大桥设计资料,考虑桥梁拉索结构的单构件损伤、2个构件损伤、3个构件损伤3类损伤工况,分别采用了模态频率、位移振型模态、曲率模态3种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共建立9个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桥梁损伤识别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振动模态分析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可用于识别斜拉桥拉索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车辆行驶时出现的啸叫问题,捕捉噪声源为增压器同步噪声,对该噪声进行噪声-振动-平顺性(NVH)试验。根据同步噪声的产生机理,对增压器G 值和同步噪声贡献量进行了分析。利用锤击测试分析模态,查找隔热罩是否对同步噪声产生放大影响。对优化方案进行测试验证,保证新隔热罩的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唐中华  张志飞  陈钊  蒲弘杰  李云  徐中明 《汽车工程》2020,42(4):531-536,566
传递路径分析法是诊断汽车振动噪声问题准确有效的方法。试验传递路径分析耗时耗力且需要实制样车,为在整车开发初期诊断汽车振动噪声问题,对整车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含底盘的整车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预测车内声学振动响应,发现驾驶员右耳声压在38 Hz处以及驾驶员座椅导轨振动在59 Hz处存在较大峰值。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整车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该模型合成的声学振动结果与频率响应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虚拟传递路径法对两处峰值作诊断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贡献量大的路径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38 Hz处驾驶员右耳声压降低2 dB,59 Hz处座椅振动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产生制动尖叫的钳盘式制动器各主要零件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集成构建了制动器总成的接触摩擦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制动器振动系统的复特征值分布和模态,分析了可能产生制动尖叫的不稳定模态,并与制动噪声台架试验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制动器发生制动尖叫的倾向;分析了各零件的振动模态对产生制动尖叫不稳定模态的贡献大小,揭示出有尖叫倾向的不稳定模态是由子结构未耦合时的多阶振动模态叠加而成;分析讨论了摩擦因数、摩擦片结构及其背板阻尼对制动尖叫的影响,为控制制动尖叫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8.
缆索吊装法是大跨拱桥施工的一种重要施工方法,施工阶段由支撑扣索与拱节段形成的临时索-拱组合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的动力问题值得关注。该文以贵州大小井大桥节段吊装过程为工程依托,分析归纳索-拱结构模态以及对应频率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拉索抗拉刚度、主拱抗弯刚度和边界条件对结构模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拱结构同时存在索的局部振动模态和结构的整体振动模态;随着吊装节段的增加,结构将更容易出现整体振动;主拱抗弯刚度和边界条件对结构整体振动模态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拉索抗拉刚度对结构整体振动模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测试某轿车副驾驶位置在不同车速下的地板及座椅振动,分析试验结果得到座椅各轴向及总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比较座椅各轴向振动水平和不同车速下的座椅振动水平,对该车副驾驶座椅的平顺性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汽车座椅头枕结构的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构建了国产某轿车驾驶员座椅骨架总成有限元模型,并对座椅头枕后移量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参数化设计语言PCL编写了座椅头枕结构参数化设计程序,分析了座椅头枕结构参数对头枕后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