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导购》2005,(3):21-23
2004年从第二季度开始,汽车市场开始出现逆转,由一季度41%的增长率不断下跌直至负增长。车价也由年初的加价购买到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尽管新车不断出现.降价声不绝于耳,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现象。而到了2005年,从各厂家的销售数字来看,又是形势一派大好。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有人把车市比作股市,车价涨涨跌跌,消费者到底该如何跟进呢?《汽车导购》编辑部就2004年.2005年汽车市场的分析.预测采访了几位汽车厂家的相关负责人。从对他们的采访中,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状况及2005年将会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林 《汽车杂志》2005,(12):165-165
汽车行业是暴利行业。是吗?不是吗?这个问题在中国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2000年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一种并喷式的发展态势,清费者购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跟汽车价格下降不无关系,回想一直,当初许多车厂和一些媒体大力宣传什么国内车价已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车市五盼     
礼文 《汽车情报》2004,(15):21-21,32
2003年车市火爆,可仍然有很多潜在的消费者迟迟没掏腰包,为何?车型不中意是一个原因,但关键还是价格,是消费者对轿车降价的期待。目前,车市谈论最热闹的两个话题是降价和暴利。这两个概念相辅相成,因为有暴利所以要价值回归,要降价。频频的降价让消费者感觉暴利的确存在,对降价的期望更大。  相似文献   

4.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5.
《当代汽车》2007,(7):10-11
车市与股市,这是两个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需要花钱消费的市场,另一个是期待投资增值的市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同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汽车市场而言,目前中国股市的昂首向前是好还是坏?股市的蒸蒸日上会不会对车市产生影响?股市与车市的交锋,空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人们对此有正反两种观点,正方认为股市的红火将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而反方则认为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会对汽车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股市抢走了车市的蛋糕。那究竟这两个市场间有着怎样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影响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汽车导购》2006,(2):22-28
年底既是2005年全年车价的最低点,又赶上消费者要买车过年的好机会.车市便迎来了一年中最火的时候。经销商为降价促销忙得不亦乐乎,消费者大规模的集中购车还导致了部分车型出现了断货,消费者不得不排起了长队。厂家在年底也最忙碌,一边向经销商返点,一边通过压货来清理库存,同时也要做好下一年的预算,汽车类媒体就更加闲不住了,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年度车型评选”.  相似文献   

7.
车价一路狂降,消费者依然持币待购。2004车市遭遇“滑铁卢”,“井喷”时代的风光一去不复还。展望业已拉开序幕的2005车市,复苏的势头是否已现端倪?且不论业界如何预言,让我们从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与新浪汽车频道联合进行的“您如何看待2005车市”的热点调查中,看看消费者如何评价?此次调查共收回234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46份。  相似文献   

8.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7):18-20
如果说2003年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是降价的话,2004年,降价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场波澜壮阔的降价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车市。降价的受益者是汽车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了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降价也警示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9.
近日,一汽一大众在完成宝来B计划促销后,同时向新闻界宣布调整宝来市场指导价格,据介绍,宝来全系列车型在原市场指导价的基础上下调幅度分别为:基本型7500元;舒适型1.2万元;豪华型1.5万元,公开宣布价格调整,对于一汽——大众来说尚属首次。自2002年1月12日夏利大幅降价引发“夏利旺市”景象后,2003年5月23日夏利再度出击,对部分热销车型的市场售价再次大幅度下调,催化本年度第三轮降价高峰,此后,吉利、红旗、威姿、雅酷、富康、派力奥、西耶那等车型纷纷以直接降价、变相促销、新车改款提高性价比等不同形式“闻降而降”促热车市,而且有些厂家一月内两度降价。车价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购车因素,降价自然是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降价消息频频而至,反映近期内消费者由于降价刺激的购车心态出现小幅波动,车市呈现淡季不淡平稳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0.
文龙 《汽车导购》2007,(1):41-43
经常会有消费者问我“该什么时候购车.车价还会降吗”,其实,由于车价不断地无规律地浮动。因此要准确预测一款车型目前降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还会降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判断车市的形势。时下正是岁末年初,即使不用分析当前形势.就凭以往经验也知道这是车市固定的销售旺季.一个购车高峰正在悄然临近。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物极必反,今年汽车降价炒得太多了,所以最近不时有一些人站出来说,都是媒体捕风捉影搞得天下大乱,其实汽车价格已经降得差不多了,与国际价格接轨了,再降就会毁了中国汽车业。上期专栏文章议了议“天下大乱”说。这次主要谈所谓车价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车价与国际市场接轨无疑是消费者多年来最大的诉求。可当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欧洲合资厂家先后宣布其车型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甚至更低后,媒体和公众就是不认,有媒体甚至展开了“车价与国际接轨”的专题讨论。结果是,接轨梦开始变得混乱不堪甚至可望而不可及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还没有走完2005年的时候,业内人士就已经开始关注2006年的汽车市场发展。2006年车市究竟会怎样?业内人士各抒己见,对新一年车市产生了两种略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车市经过了春节前的短暂火热后,近日行惰又有所回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早有专家笑谈:“汽车的降价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价格还是影响车市的最主要原因,2005年初的价格走稳让很多消费者在等待下一个降价高潮的到来,因此,销量依然没能达到经销商所期待的火爆局面。另外,在影响汽车消费的政策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虽是一个好政策,  相似文献   

15.
各地车市     
《汽车导购》2005,(6):101
对于所有喜欢汽车的人来说,最激动人心的就是4月份的上海国际车展了,车市上的畅销车、要量产的新车、各种概念车和豪华车都到齐了。民族汽车企业自主设计的车型也出尽了风头。对于那些想在近期购车的消费者来说,上海车展对他们来说更有实际意义。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本次车展后汽车市场的动态如何,车价应该如何变化。令人失望的是,上海车屡前后并没有厂家宣布降价,更令人不解的是.不光是上海车展,就是在整个“五·一”期间,也没有厂家公布降价的消息,只有经销商为了促销而自行调价。  相似文献   

16.
文龙 《汽车导购》2005,(10):74-75
2005年上半年宣布降价的厂家并不多,经销商对主力车型的降幅也都不大,因此消费者都把“希望”寄托在下半年,“工夫不负有心人”.消费者终于在8月8日迎来了上海大众的“飓风行动”,这次降价活动几乎囊括了上海大众的全系车型,消费者和媒体普遍认为此次降价将引爆下半年车市降价的导火线,其他品牌会纷纷跟进,更有媒体将某某车型的优惠幅度加大和上海大众的这次降价联系起来.加以报道。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通过市场调查来分析一下此次降价到底引起车市出现哪些变化?其他主力车型的市场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7.
森林 《时代汽车》2005,(3):78-79
2005年的中国车市预计不会像去年这样大起大落,会持一个缓慢的增长态势。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580万辆,增长12%,其中轿车需求量为275万辆,增长17%。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表面化。2005年车市这块大蛋糕究竟如何分?将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如原先预计的那样,没有出现2004年式的大起大落,而是保持了一个趋缓、平稳的增长态势。今年车市又将何去何从?大家所关心的2006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火起来,或继续保持平稳上升势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从汽车价格入手,分析我国汽车产业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叙述了车型、基本配置、内饰、附加配置及国内外税率差别等因素对中外车价对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指出国内车价总体来说比国外高,而且越是高档轿车,其差价就越大。但是,从国内汽车产业长远发展的形势看,国内汽车价格的下降速度会逐渐放缓,特别是中低档车会在降价过程中与国外车市逐渐接轨,而高档豪华轿车则难以一时与国外车价接近。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中国车市,车价虽不停地下降,但销量却未见起色,车市低迷依旧。看来,光靠降价拉动销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市场不景气,但是在降价之后相关厂商的短期销售数字上却出现了适度的反弹,让人以为降价似乎奏效了。市场人士分析,一些厂商的销量数字中水分不少。部分厂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