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Mu是细菌的一种噬菌体,因其能在细菌DNA内发生转座和随机插入到别的DNA中去,故近两年来倍受分子生物学者的重视。目前,把Mu经过基因操作后,已成功地作为导致DNA序列插入突变的工具应用于基因工程技术中。但其体积较大,使用受限。本文成功地对其进行了改造,经基因切割和拼接后,得到微小。Mu(称μM),其大小仅为3千硷基对(Kb),其基因组构成是(自左至右):一个对温度敏感的抑制基因;最低限量的、  相似文献   

2.
人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克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编码区。方法 由人末梢血白细胞中提取细胞总DNA ,利用PCR法 ,从DNA中扩增出人神经生长因子编码区基因DNA片段 ;将获得的基因片段插入 pGEM T Easy质粒中 ,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挑选阳性克隆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鉴定重组质粒。结果 经质粒DNA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 ,获得了人神经生长因子DNA片段序列。结论 首次由人白细胞DNA中克隆获得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 ,为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国云南怒族群体线粒体DNA D-环高变区Ⅱ(HVRⅡ)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的群体遗传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的基础数据.方法 应用ABI3730型遗传分析仪,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65名中国云南怒族无关个体血液中利用chelex-100法提取的线粒体DNA D-环高变区Ⅱ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线粒体DNA高变区Ⅱ(HVRⅡ)73~366之间与Anderson序列比较,云南怒族65名无关个体共发现有59个单倍型,401个突变点.SNP基因差异度为0.995 7,核苷酸多态性为0.117 4.结论 云南怒族线粒体DNA D-环区HVRⅡSNP具有高度多态性,是对怒族群体的个体识别、亲权鉴定以及民族起源分子研究有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重组PCR是一种用于体外进行基因重组的简单、高效、快速技术 ,在基因重组过程中 ,不受载体和待连接DNA片段内部自身酶切位点的制约 ,连接时不依赖于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 ,具有传统的DNA重组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带有人乳头瘤病毒 1 6型 (湖北株 )E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L(E7 HB)SN导入NIH/3T3细胞进行瞬时表达。方法 重组质粒转染 3T3细胞通过DNA 磷酸钙共沉淀法 ;E7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RT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 E7基因导入真核细胞后能有效转录并表达E7蛋白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看到E7蛋白主要定位在胞浆中 ,细胞核中也有 ,但量较少。结论 这可能和湖北株HPV1 6E7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26例前列腺癌(PC)伴发高级别上皮内瘤(HGPIN)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34、34βE12、P63、P504s表达的检测,定量测定其MVD和细胞核DNA倍体.结果 不同级别的PIN中MVD和DNA平均倍体均明显高于BPH组,但明显低于PC组(P<0.01),且随PIN级别的增高,DNA倍体的异多倍体数及MVD值随之升高(P<0.01).DNA倍体与MVD呈正相关关系.34βEl2和P63在BPH和LGPIN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呈连续阳性,在HGPIN中呈断续阳性,在PC中呈阴性.P504s在HGPIN中呈灶状阳性,在PC中呈强阳性,在BPH和LGPIN中呈阴性.结论 DNA倍体、MVD与PIN密切相关,是反映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免疫表型进一步证实PIN特别是HGPIN是PC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撒拉族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无关个体为对象 ,研究撒拉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序列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 ,对 10 0名撒拉族无关个体线粒体DNAD 环区高变区Ⅰ (HVSⅠ )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mtDNAHVSⅠ 16 0 91~ 16 4 18之间与Anderson相应序列比较共发现有 83处突变 ,构成 75种单倍型。点突变的主要形式为碱基替代 ,其中转换 83.5 4 % ,颠换 12 .6 6 % ,碱基插入 1.9% ,缺失 1.7%。撒拉族线粒体DNAHVSⅠ基因差异度为 0 .9912 ,偶合概率为 0 .0 189。结论 撒拉族与其他群体比较有其独特的线粒体DNA序列遗传特点 ,与亚洲其他人种及高加索人有明显差异。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在群体遗传学调查及法医学个体识别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分析研究了HSV-2基因结构的基本特点。以限制性内切酶BglⅡ消化HSV-2DNA。得到了13个片段,并用我们自己改建的具有单一BglⅡ酶切点的质粒PHO-314为载体对HSV-2 BglⅡ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化,在国内首次建立了HSV-2基因组的无性繁殖系。经分析鉴定克隆的基因片段e、G,I、J、L、N,O、P,Q、R可占总基因组的60%以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以黄嘌岭-黄嘌岭氧化酶(XXO)系统产生自由基,造成软骨细胞的自由基损伤;软骨细胞DNA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膜流动性降低;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有大小形态各异的囊泡状突起,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或呈固缩样改变、溶酶体增多等超微病理损害。向培养基中提前1d加入硒及维生素E能对抗自由基所致的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正> 1992年2月11日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加州Goeddel,D.V.等人首次成功地鉴定出人类免疫干扰素珈玛(IFN-γ)蛋白基因密码DNA序列。并且利用DNA重组技术获得了由大肠杆菌和培养中的猴细胞表达产生出与人类免疫干扰素珈玛蛋白具有同样特性的蛋白质。并确定在IFN-γ基因密码中含有一个内含子(Intron),而IFN-α和IFN-β都不含有内含子  相似文献   

11.
运用DNA重组技术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DNA分子的BamHI C片断进行了次级克隆,建立了该基因片断中8个片断的无性繁殖系。同时利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多酶解技术,对该片断作了酶谱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Wistar 大鼠海马CA3区的微细结构,在该区内看到大锥体细胞、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有髓无髓神经纤维和多种突触.锥体细胞的细胞核呈圆形,核膜平滑,偶见双核仁,核周质中有丰富的Golgi 复合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和脂褐素.其顶树突粗而长,伸延到辐射层和腔隙-分子层;基树突细而短,到达起始层,各树突上有许多侧棘.篮细胞为卵圆形或锥状,此锥体细胞小,细胞核不规则,核膜折皱、深陷,有时见到单个核仁和核内棒状小体.其突触结构有轴-树、轴-体、轴-棘和树-树突触,轴-棘突触多为非对称性(Gray Ⅰ型),其他突触为对称性(Gray Ⅱ型)或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高斯-经验模态分解(Gauss-EMD)算法,在固有模态函数筛选过程中,用高斯径向基函数插值极值包络线,并将该算法应用于DNA序列的相似性分析当中.这个方法可以简单直观地通过分析DNA序列的余量来分析序列的相似性,通过四个物种线粒体DNA序列实例验证了新算法相较于经典的经验模态分解算法更适用于DNA序列的局部相似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革命性技术,由于它能把痕迹量的遗传物质迅速而简便地扩增百万倍,使原来无法进行分析和检测的各种项目得以完成,所以PCR的问世为传统基因分析、基因诊断技术带来了变革。现已公认,PCR是90年代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之一。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人ECK基因外显子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人eck基因外显子 3(exon 3)的克隆与鉴定方法 ,研究其在ZR 75 1细胞系中的突变情况。方法 设计一对eck基因exon 3特异性引物 ,提取人正常皮肤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ZR 75 1基因组DNA ,并以此作为模板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eck基因exon 3片段 ,克隆入中介载体pUCm T中构建重组质粒 ,转化JM10 9大肠杆菌 ,扩增后经酶切、PCR初步鉴定后 ,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①从正常皮肤组织上皮细胞、ZR 75 1细胞系基因组DNA中 ,经PCR扩增 ,获得了人eck基因exon 3片段 ;②建立了正常皮肤组织、ZR 75 1细胞系eck基因exon 3片段的克隆 ;③ZR 75 1细胞系中eck基因exon 3片段存在突变。结论 从人组织与细胞系基因组DNA中 ,成功地构建了人类eck基因exon 3的克隆 ,并证实eck基因exon 3在ZR 75 1乳腺癌细胞系中有突变 ,为进一步研究eck基因exon 3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克隆、表达和鉴定猴细小病毒 (simianparvovirus,SPV)Vp2蛋白。方法 用设计的SPVVp2区的特异性引物 ,PCR法扩增SPVVp2基因DNA片断 ;将获得的基因片断插入 pThioHisA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挑选阳性克隆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酸序列分析技术鉴定重组质粒 ;以LB培养液培养转化有插入SPVVp2基因的pThioHisA载体的大肠杆菌 ,以终浓度 1mmol·L -1的IPTG诱导蛋白的表达 ;用SDA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和鉴定表达的蛋白。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酸序列分析 ,获得了插入pThioHisA载体框架的SPVVp2基因的表达质粒 ;阳性转化大肠杆菌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SPVVp2蛋白的表达 ;SDA PAGE和用抗 Thio及抗 SPVVp2的特异性抗体的Westernblot分析证实了表达蛋白的特异性。结论 获得了SPVVp2基因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得了高效表达 ,为进一步建立SPV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研究SPV的血清流行病学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使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BamHI C片段发生突变,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胸腺嘧啶激酶基因-小Mu噬菌体DNA系统(TK—mM)随机插入到质粒pRB 132中的HSV-1 BamHI C片段内,用DNA斑点杂交法得到6个在BamHI C片段上有TK-mM插入的重组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TK—mM的插入,BamHI C片段发生突变,而TK—mM在6个重组质粒中的插入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NF-α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肺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结果 TNF-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胞浆中,阳性率为47..5%(19/40),细胞核内无阳性表达;癌旁正常肺组织内无阳性表达(P<0..05)。结论 TNF-α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