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读一篇文章,其中说是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的街头做了个实验,分别把"男"、"女"两个大字贴在路边两个并立的电话亭上,然后躲在一边观察.他们发现,打电话的人皆严格分列,男女决不混用一个电话亭.过了一会,"男电话亭"外站着几个男人,"女电话亭"却空闲着,一法国人见了说,电话亭又不是洗手间,分什么男女?德国人则说,既然门上贴了字,总是有原因的,那就先遵守规则再说吧.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在参加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时发现,面对执勤民警,违法驾驶人进行辩解的借口可谓五花八门,其中一位因酒后开车被查的中年男子见执勤民警要扣车,竟然大言不惭地向民警求情道:"娃儿转学,请老师吃饭,不得已就喝了两盅.警察同志,俺下次注意了,中不?"  相似文献   

3.
3月11日下午,济青高速公路南线沂水交警大队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辆重型半挂货车停在应急车道内。经检查,该货车核载35吨,实载38.7吨,民警随即对该违法车辆进行拍照固定证据。没想到的是,每当民警拍摄驾驶人及车辆时,该违法司机毫不在乎,一边手拿过磅单摆着Pose(姿势),一边问民警:“这样可以吗?”真让民警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4.
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怎样开车才能省油也就成了有车一族关心的话题。汽车燃油经济性不仅取决于发动机有效燃油消耗率、车辆技术状况、汽车行驶阻力,还与驾驶操作方法以及运行条件等密切相关。有效地节约燃油能给驾驶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有些驾驶人在节油方面还存在着一定误区,最终适得其反,不但不节油,还会损坏机件,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车试验,分别在城市道路和公路上,利用EyeLinkⅡ眼动仪测试了20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与注视行为特性。将被试驾驶人分为熟练驾驶人组和非熟练驾驶人组,通过将实际驾驶过程中的交通场景录像逐帧分解,并与驾驶人的眼动数据相结合来确定驾驶人的真实注视目标,对比了熟练与非熟练驾驶人的注视区域和注视目标特征,研究了2组驾驶人驾驶经验对驾驶人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导致2组驾驶人注视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驾驶经验对驾驶人注视行为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城市道路上,熟练驾驶人对近处目标的注视频次比非熟练驾驶人高约18%,而对车内后视镜的注视频次约为非熟练驾驶人的4.7倍;在公路上,非熟练驾驶人对远距离区域的注视频次仅为熟练驾驶人的4l%,而对车内区域的注视频次则为熟练驾驶人的2.1倍;驾驶人对右区域的注视频次平均约为左区域的2.5倍,且熟练驾驶人对右区域关注更多,约为左区域的4倍,而非熟练驾驶人对右区域的注视频次约为左区域的1.5倍;非熟练驾驶人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效率均比熟练驾驶人差。  相似文献   

6.
年轻新手驾驶人的道路安全始终是一个难题,独立持照并拥有自己车辆的年轻驾驶人是道路上最大的危险。此外,车辆安全是所有道路使用者(包括乘车人员和弱势道路使用者,如骑行者、行人等)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车辆如何被选择,并深入了解年轻新手驾驶人对车辆安全以及其他因素的重视程度,来自澳大利亚两个州的青少年被要求设计他们心目中的"完美汽车"。研究结果对年轻新手驾驶人以及不同年龄段、经验值的驾驶人如何预防伤害并提升安全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青少年在描绘完美汽车时对安全性以外的要素关注度较高,这些非安全性要素很可能在车辆购买决策中也拥有较高影响。父母和青少年在考虑购车以及与安全驾驶相关的保险及其他激励因素时,应接受关于非安全性要素相关的风险以及安全性要素相关的好处方面的教育。这种奖励和教育应该更广泛地针对各年龄段的驾驶人(和乘客)。此外,该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创新,通过有目的地介入特定的弱势群体开启其潜在的发声渠道。  相似文献   

7.
基于苏州市区4年的纵贯数据开展疫情背景下出租汽车和网约车驾驶人运营策略形成机制研究。将驾驶人划分为三类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出租汽车驾驶人年龄较大,与社区联系紧密,职业波动性低;租车运营驾驶人多为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更高,职业波动性高;自有车运营驾驶人介于两者之间。构建涵盖收入潜力、运营意愿、盈利能力、工作量等方面的运营指标体系,分析天气、平均气温、节假日、疫情等因素对运营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租汽车驾驶人采用职业认同导向策略,运营稳定;租车运营驾驶人采取风险效益导向策略,运营较少但效率最高;自有车运营驾驶人采取收入优先导向策略,运营最多。疫情期间,三类驾驶人的日均订单数均有所降低,两类网约车驾驶人降低更显著。运营商和监管部门应针对三类驾驶人的人口、职业特征以及运营策略,优化调整相应的派单、营运和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行车安全,设计危险场景并进行虚拟试验,选择眼动参数作为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衡量指标,利用Face LAB眼动仪测试了37名驾驶人的眼动参数,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平均注视时长及注视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不同驾龄驾驶人注视行为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驾龄的驾驶人的危险感知能力有显著差异:当发生突发危险状况,驾龄短的驾驶人的紧张程度较高,平均注视时长相对较小,注视点分布比较集中;而驾龄长的驾驶人对危险区域的关注范围更大,注视点分布分散而密集;就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而言,驾龄短的驾驶人对危险的感知水平要明显低于驾龄长的驾驶人,其视觉搜索策略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陈立忠理了理自己刚做过的笔记,转过身去,朝之前给自己上课的老师看了看,那个老师才下课就已被好些"学生"围在一边交换联系方式.身为北京四合汽车服务公司总经理的她想了想,也站了起来,加入了那些"学生"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驾驶人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中行车,由于频繁进出隧道口,加之山区道路环境变化的影响,驾驶人心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恐惧,这时驾驶人心率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应用动态多参数生理检测仪,就可测得驾驶人行车时的心率值。  相似文献   

11.
道路环境对驾驶人眼动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道路类型条件对驾驶人眼动行为的影响,分别在城市道路、城乡结合道路及山区公路上开展试验,利用EyeLink Ⅱ型眼动仪对20 名驾驶人的眼动行为进行测试和记录,分析不同道路环境中驾驶人的注视区域、注视目标及注视时长等特征.结果表明,驾驶人根据道路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视觉搜索行为,在交通环境相对简单的道路上,驾驶人注视较远且平均注视时间较短,而在交通环境复杂多变的道路上,驾驶人注视较近且平均注视时间较长.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驾驶人的视觉行为规律、提高驾驶人行车安全性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新驾驶人的事故发生率,基于模糊信号检测理论,通过模拟仿真实验手段,设计并进行了危险感知实验和危险分级实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老驾驶人危险感知差异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新老驾驶人危险感知差异性是由于反应偏好不同所致,具有宽大偏好反应的驾驶人反应时距小,反应也更快,反之亦然;经过危险感知训练的新驾驶人反应偏好与反应时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未经危险感知训练新驾驶人的相关系数为0.63,经验丰富老驾驶人的相关系数为0.75;在对新驾驶人的训练中,应注重降低新驾驶人的危险阈值.   相似文献   

13.
自从学遣词造句,老师就教我们"一边……一边……"的用法.譬如:学生们一边拾麦穗一边唱歌.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关于取消广东省机动车长途驾考项目的消息已从多个渠道证实,4月1日起,取消广东省机动车驾驶人长途驾驶项目考试。3月21日,在不少广东驾校的群内流传消息称,"接车管所通知:从2017年4月1日起,取消广东省机动车驾驶人长途驾驶项目考试。"随后,还有一份由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番禺大队"关于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心理负荷变化规律,要求被试驾驶人进行特长隧道环境实车实验。采用EyelinkⅡ眼动追踪装置采集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利用MP150生理测试仪采集驾驶人生理特征参数。在筛选有效数据的基础上,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长度隧道出口段驾驶人的心理负荷特性,并分析统计显著性。结果表明:特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的心率变化率大,波动也较大;瞳孔面积的标准差最大,数据离散,变化幅度大。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客观数据与主观感知评价具有基本一致性。研究表明特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心理负荷较大,对驾驶人的行车安全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件对人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充分考虑驾驶人认知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驾驶人意向行为问卷调查获取各类交通事件影响下驾驶人的行为选择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离散选择分析方法建立描述行为选择概率的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交通事件下驾驶人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特征规律.研究发现:驾驶人的性别、年龄、驾龄及各类交通事件产生的时间延误对驾驶人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而不同类型交通事件这一因素对驾驶人的行为选择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交通事件发生前后的交通诱导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出驾驶人在高原环境下的疲劳特性,选取3个不同海拔的试验点与20名驾驶人进行模拟试验,对试验过程中驾驶人的心率变化与驾驶行为进行记录,以心跳间隔变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疲劳研究并验证其合理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疲劳时间点,建立了驾驶人疲劳的二元Log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为3 500、4 200、4 600 m时,驾驶人平均心跳间隔分别为0.759、0.746、0.615s;大型车与小型车驾驶人在海拔4 600m比在海拔3 500m的疲劳时间点分别提前20.8、8.4min,海拔越高疲劳时间点出现越早;时间、心跳间隔变化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疲劳的比率分别是原来的1.215、1.139倍;大型车驾驶人发生疲劳的比率是小型车驾驶人的14.6%,表明大型车驾驶人表现出更强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8.
紧急状态下的驾驶人高度应激状态极易诱发交通事故,然而采用实车对驾驶人应激进行研究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训练型驾驶模拟器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优点,能被用于驾驶人应激研究。构建了驾驶人应激训练仿真系统,并利用VC++和Open GL等技术实现了驾驶人应激训练视景系统。通过选择30名被试人员进行仿真实验,选取场景完成率和生理指标作为实验参数来验证系统有效性。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仿真系统能有效地提高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对驾驶人在紧急状态下紧急避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人的应激响应操作时间特性,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了测试平台,对28名驾驶人在不同应激场景下的应激操作时间进行了研究.不同应激场景下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非熟练驾驶人的应激操作时间要小于熟练驾驶人,且时间值较为稳定.青年驾驶人的操作时间值最小,且数据最为稳定.此外,随着车速的上升,驾驶人操作时间呈现下降趋势,两者之间符合对数函数关系.以驾驶经验、驾驶人年龄和车速为自变量,采用对数函数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能够对驾驶人的应激操作时间进行准确预测,被试样本实测值落在预测区间的比例达到了98.37%.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原特长隧道跟驰特性及驾驶人决策行为,优化隧道路段限速值,在云贵高原地区特长隧道进行了实车跟驰试验.基于采集跟驰数据,分析驾驶人在高原特长隧道的驾驶决策行为并得到加减速决策模型;提出隧道跟驰过程中驾驶人局部效用最优概念,通过安全跟驰距离模型、驾驶人感知速度模型及驾驶人决策模型,建立局部最优的驾驶人动态决策跟驰模型,仿真驾驶人在隧道路段上的最优决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特长隧道进口段及出口段,驾驶人趋于选择更大的跟驰距离;基于局部最优的驾驶人动态决策跟驰模型,能较好地仿真最优跟驰行为,得到隧道路段最优决策速度并作为最高限速值.本文结论为改善高原特长隧道路段行车安全状态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