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鄂海清  魏曙红 《公路》2012,(2):68-72
以在建的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背景,分析在拓宽路基边载的作用下,新老路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老路基路面结构路用性能以及变形稳定的要求,并结合现场观测资料,对软基上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于拓宽工程软基应采用“三指标”的控制标准,即:拓宽路基施工期老路容许的横坡度变化率、新老路基工后容许横坡度变化率、拓宽路基的容许工后沉降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固结度对沉降曲线的影响,以某工程的测量数据为依据,探索分析了固结度对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较大。在此的基础上,文章还为如何应对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措施可以减小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3.
结合佛(山)开(平)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运用有限单元法分别模拟计算了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新老路基发生差异沉降时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路面结构的应力状态,对差异沉降引起的路面结构层不同位置、水泥稳定碎石层中的附加拉应力和剪应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路基加宽工程中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会使路面结构受力状态发生显著变化,文章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将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转换为结构层底脱空,进行多种不同脱空深度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分析认为沈大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容许工后不均匀沉降差应在1.6cm以内,不均匀沉降坡比不大于0.4%时,沥青路面不产生结构性破坏。  相似文献   

5.
周文 《公路工程》2009,34(5):67-74
新老路基强度不均匀是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病害的重要原因。研究了不同工程条件下,新老路基强度差异程度对路面结构层应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正确认识新老路基强度不均匀性对路基路面的影响,合理确定新老路基强度差异值允许范围,为路堤拓宽工程的新老路基结合处治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建设兵团垦区软土地区的公路工程特点,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来研究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从控制路面结构的容许弯拉应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的因素,包括公路等级、路基宽度、交通量、路堤填土高度等;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计算思路,并总结了计算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根据路基顶面的差异沉降率控制标准,反算出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将是我国本世纪初公路建设所面临的重要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论证了关于新老路基相互作用特性及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的合理性,并提出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良地质下的路基改扩建工程差异沉降处治问题,以莲株高速改扩建工程为背景,考虑路基内部湿度场变化,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不同处治方法下的全风化花岗岩区软土地段的拓宽路基有限元模型,结合位移云图及沉降变形曲线,分析在不同路基拼接技术处治下新老路基、新老地基、路面表面的沉降与侧向变形状况,探讨路基拓宽差异沉降分布。研究表明:拓宽路基沉降集中在施工期及工后1 a内;开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以及对软土地基进行打桩加固处理能有效减小改扩建路基沉降且控制侧向变形和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有限元模拟及控制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辞  何平 《中外公路》2012,(2):29-32
针对目前中国高速公路拓宽改建中的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余弦曲线"状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比较最大差异沉降从1cm增加到10cm时路面应力情况,提出相应的差异沉降控制指标:最大横向变坡率为0.4%、一般横向变坡率为0.254%。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基沉降现象,对差异沉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加宽方式对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最后结合工程实践,采用双侧加宽方式对某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施工,并检测施工后路基沉降及路面平整度。检测结果表明:路基施工完成后沉降量较小,完全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而改扩建施工完成后,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标准差较小,明显满足规范要求,高速公路改扩建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速液压夯实机对中原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新老路基结合部位进行处理,探讨高速液压夯实机对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差异沉降的控制作用。基于HC型高速液压务实机的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艺,确定了低液限黏土路基的含水率、沉降量、压实度与随着不同档位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高速液压夯实机的合理夯实档位。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公路的路基拓宽过程中,新路基的荷载以及工后通车的荷载都会对老路基与新路基造成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并且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工后沉降,对行车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以某高速公路拓宽路基为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路基拓宽工程中典型的不同路基差异沉降处治方式的作用效果与未处治拓宽路基工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了土工格栅与水泥土桩控制路基沉降的变化规律。数值分析表明:土工格栅对控制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有限,而桩基础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于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拼接,重点在于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避免通车运营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该文以具体工程为例,针对拼接路基沉降变形的特点,对拼接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同时对拼接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予以介绍,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能够考虑路面、路基和地基相互作用的弹塑性有限元整体分析模型,通过路面结构在工后差异沉降下的力学响应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双侧拓宽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分析了差异沉降曲线形态、面层和基层厚度对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异沉降曲线呈马鞍形分布时,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工后变坡率不超过0.3%;差异沉降曲线呈倒钟形分布时,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工后变坡率不超过0.45%.差异沉降控制标准随函层或基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保持面层与基层厚度之和不变条件下增加面层或基层厚度,差异沉降控制标准数值不变.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水平,分析了路基差异沉降量的计算理论和主要原因,利用ANSYS15.0绘制数值模型,得到新老路基间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并探讨加宽高度、填料重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基本呈中间小两边大的"凸"形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分别位于土路肩的边缘和新老路基结合位置;随着加宽高度和填料重度增加,加宽路基和地基土各监测点的沉降变形和新老路基间差异沉降也随之变大,且路基加宽高度从2 m至12 m,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129.3%,填料重度每提高5 kN/m3,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平均增加79.4%.  相似文献   

16.
新老路基拼接中差异沉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扩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为实例,运用FLAC3D程序对高速公路新老路基拼接中所产生的差异沉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拼接路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特征以及差异沉降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路基的变形发展及应力的集中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新老路基的拼接部位是整个拓宽公路最薄弱的环节,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都在拼接部位发生应力集中,最大沉降发生在新拓宽路基形心位置下方,采用台阶式拼接是一种控制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旧路扩宽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结合京石高速改扩建工程实例,着重对山前平原区新老高速公路路基拼接施工关键点进行了研究。主要施工措施包括边沟处理、开挖台阶、重型压路机强振补强、液压夯实机强夯、铺设高强土工格室及铺设钢塑格栅、堆载预压等,通车两年来未出现路面纵向开裂,证明了该路基拼宽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完全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可以保证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其技术措施可以为其他山前平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高速公路拓宽后新老路基差异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宽方式、加宽宽度、加宽高度、路基刚度、路基填料重度、土基模量、软土地基深度等各种因素对地基及新老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软土地基公路的改扩建方式,分析了改扩建工程中路基的变形特点,从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考虑,利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提出差异沉降的控制标准;根据此标准,为避免路基填土较高的段落出现纵向裂缝,提出老路基边坡处设置预应力管桩或搅拌桩等复合地基的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0,(8)
新老路基结合部分的不协调变形是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关键难题,重复不间断的交通荷载作用,会加大新旧路基间的差异沉降。研究目的是使用泡沫混凝土作为拓宽路基材料,提出沿路基高度自下而上泡沫混凝土密度递增的新理念以有效减小差异沉降。研究方法是通过制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确定出不同密度下泡沫混凝土的力学参数,在FLAC3D中分析不同密度下老路拓宽的沉降规律;并与传统的设计方案对比,得到工程中泡沫混凝土密度分层方案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下部密度小、上部密度大的泡沫混凝土更有利于控制新老路基结合部的不协调变形,节省材料和造价。下部密度小能有效减少整体路基的自重应力,上部密度大的泡沫混凝土刚度大,能有效扩散路面结构的附加应力和行车荷载,降低深部软土承担的附加应力,减少新路基沉降,控制路基结合部的不协调变形。该研究可为高速公路改扩建时的泡沫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