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郑州南三环东延线工程,对平行匝道的布设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该工程中的平行匝道设计原则与思路,介绍了该工程匝道布设位置、布置间距、加减速车道及匝道与交叉口距离等设计要点,为城市类似立交工程的设计提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城市高架道路匝道与平面交叉口衔接空间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架道路上、下匝道设置合理与否往往关系到交叉口乃至高架道路自身的运行。以常见的平行式匝道设置为对象,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5种匝道优化设计方法,为城市高架道路匝道布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亮 《公路与汽运》2014,(5):136-139
为了优化设计高架快速路平行式匝道与地面平交口衔接,文中分析了常见的高架快速路及平行式匝道横断面布置形式,并从出口匝道的位置、交叉口进口道的功能以及匝道坡脚至停车线的距离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优化理念;从渐变标线段Lt1渐变交织段Lt2展宽段Ld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匝道坡脚至停车线的距离计算方法,并对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平行匝道优点突出,在快速路中已广泛使用,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国内设计规范中缺少专门的具体规定,相关的研究资料也较少。目前的设计方法仍沿用设计速度法进行设计,且与常规的立交匝道特征未加以区别,存在与平行匝道的实际运行特征不符的缺陷。本文对平行匝道的独有特征和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按照运行速度的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后的运行速度设计法。通过对平行匝道各段的设计指标与运行速度进行协调性设计,可缓解城市高架快速路的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5.
胡捷  杨晓敏 《中外公路》2008,28(1):182-184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出入口形式一般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两种,各有其优缺点;由于依照我国路线规范设计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存在车道数平衡和侧移转向等问题,该文就几种出入口形式的优缺点,并综合车道数平衡、辅助车道、变速车道长度和渐变率等方面探讨双车道匝道出入口所应采取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嘉闵高架路(S32~莘松路)新建工程项目概况,其主要特点是嘉闵高架与北竹港、电力高压线共用宽度约100m的规划市政走廊,空间关系复杂,道路红线与河道蓝线、电力黄线相互重叠,通过对周边区域路网的调查分析,结合交通流量预测,采用设置间距合理的平行匝道的方式解决快速路与主要横向道路的衔接,详细阐述嘉闵高架路平行匝道的设置规模、标准、间距、约束条件及布置方案,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立交工程定向匝道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交的选型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而匝道的选择是决定立交型式的关键因素。利用“对定向道的定量和定性选择”,为选择定向匝道提供了较为实用的方法,本文是作者参加了上海、天津等城市大型立交设计并对选择定向匝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经济流量法”以数值为依据,凤经济效益计算为手段,综合考虑了交通量和投资等多种因素,是一种选择定向匝道的新方法,但由于立交匝道的选择还受到如占地、拆迁、地下管线等  相似文献   

8.
林忠 《中南公路工程》1998,23(3):12-14,18
以海南省环岛西线高速公路邦溪互通过交设计为例,在两匝道连接处,用两匝道个有相对独立纵横坡及具有相同纵横波等两种方法对匝道连接段进行处理,探讨接环型匝道的S型匝道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9.
匝道是互通式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交的使用功能、立交规模以及交通安全。本文从自然条件、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设计依据和匝道的照明设计等方面对匝道设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选择标准及基本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快速路匝道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4种常用的匝道管理策略,重点对入口匝道控制进行剖析,给出了入口匝道控制的分类以及选择标准,并探讨了其中的3个基本设计参数,为我国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公路》2012,(1):I0004-I0004
嘉闵高架路(莘松路~联明路)高架道路南起莘松路,北至联明路,长约5.48km。地面道路包括莘松路匝道连接道、莘北路~疏影路地面道路、顾戴路匝道连接道路、漕宝路~联名路段匝道连接道路等四段工程,长约4.4km。高架道路采用小箱梁的结构型式。设计与G60公路全互通立交,莘松路北侧、顾戴路南侧、顾戴路北侧、联明路南侧各设置一对平行匝道,同步实施漕宝路立交东南向一对匝道接地段工程。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互通立交匝道纵面设计的总体原则,针对互通立交匝道设计综合性高、平面与纵面间相互影响、匝道与匝道间相互制约等特点,对匝道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拉坡顺序、超高设计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施轶峰  陈康俊  张延军 《公路》2011,(8):124-128
通过对国内外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速度取值的分析对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惯例,针对匝道设计速度与互通式立交类型和匝道形式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分析进行研究,提出匝道设计速度与互通交叉类别和匝道形式、主线设计速度取值的关系,据此提出了匝道设计速度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入口匝道单点控制经典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上海典型匝道——江苏路匝道的几何布局、占有率及速度的实测数据.运用微观仿真软件Vissim4.0和VAP(动态控制编程)模块对无控制、定时控制、动态Alinea控制、动态DC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评价.实测数据和仿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对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是必要的Alinea单点控制策略优于定时控制、动态DC控制;Alinea单点控制适用于上海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交叉口往往因其匝道的不同布置而引起整个交叉口型式的改变 ,正是由于千姿百态的匝道 ,才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立交世界。因此 ,匝道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对整个立交乃至与其相连的快速道路的交通功能、投资、环境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诸因素起着重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匝道类型及其形式变化对互通式立交选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速道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及应用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口匝道控制是高速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方法.对国外高速道路入口匝道的交通机理和控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重点对国外典型的多匝道动态协调控制算法进行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最后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从交通量、几何线形、通道控制、协调配合、政策制定、仿真评价等方面对入口匝道控制在国内的相关工程应用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立交匝道是道路网络系统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匝道交通综合改善实例,探讨了匝道及其影响区的交通特征、服务水平和交通分析理论模型,为匝道定位设计和交通综合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服务区出、入口匝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设计指标为出发点,基于匝道平曲线设计的不同类参数,利用《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以下简称《规范》)中,匝道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构建服务区出、入口匝道最小长度计算模型.最后计算得到不同设计速度下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入口匝道长度的最小取值.  相似文献   

19.
<正> 城市高架道路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它还比较陌生,至于高架道路的匝道设置,则容易被人忽视。但一条高架道路匝道的设置合理与否,对全线的交通组织、流量的变化,乃至整个工程的布置,均有影响。有时整条路的效益高低,功能强弱,往往就取决于匝道的设置。  相似文献   

20.
分析城市快速路常发性交通拥堵特点,基于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功能和匝道控制原理,提出了快速路ETC匝道控制和匝道出入口OD流量分析模型。通过判断分析关键匝道出入口及其常发性拥堵的不同原因,提出相应的拥堵管理策略,为快速路的常发拥堵管理及匝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