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在缓解过江需求、构筑合理的城市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城市交通问题。在分析城市过江通道交通作用及发展控制原则的基础上,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和发展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温州目前瓯北、三江区域越江通道偏少,平均间距为6km,现状东瓯大桥和瓯越大桥早晚高峰拥堵严重,过江通道难以满足过江交通需求。建设府东路过江通道是贯彻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措施,是疏解温州北站地区交通、解决两岸交通不畅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线位比选、建设规模、桥隧模式分析,得出温州府东路过江通道的建设形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小汽车保有量增加过快引发的交通相关问题,国内外许多城市开始实施限行政策.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限行政策的演化进程,发现尽管限行政策对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空气污染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同城市的限行措施和限行效果也各有差异,出行者的一些规避限行的行为可能会对限行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5):144-144
<正>为了认真落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长江无序建桥的重要批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着手做好长江过江通道(桥、隧、通讯电缆等)规划工作。 2003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司分别向长江沿线的川、湘、鄂、赣、皖、苏及重庆市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对长江过江通道布局拿出具体方案,以便统筹规划。2004年2月交通部也就长江建桥对航运带来的影响和航运对建桥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并拿出方案报国家发改委。与此同时,沿江六省一市的过江通道规划也于近日报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5.
丁浩  蒋树屏  龚彦峰 《隧道建设》2007,27(2):9-11,31
行车速度与建筑限界是盾构过江通道建设规模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泰州过江通道为依托,并从隧道内的驾驶特性、交通安全、国内外实际情况、通行能力与工程造价等技术和经济的多个角度,对建筑限界的横向宽度进行对比论证,并结合实际交通组成,提出了泰州盾构过江通道的建筑限界与行车速度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温州瓯江两岸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过江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过江通道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两岸衔接不畅、交通拥堵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加快完善跨瓯江通道系统、完善两岸道路交通互联互通,是温州坚持市域一体发展,打造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的重要内容。围绕瓯江两岸过江通道现状、需求和规划进行研究梳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总结,提出过江通道规划建设策略及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7.
龙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6):20-22,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过江通道规划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建成区内,过江通道的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通常要处理好过江通道与交通路网、地块开发、地铁建设、河道通航等重要制约因素的之间的关系。过江通道在桥隧形式上各有利弊,以宁波市四明路跨奉化江通道为例,分别研究了桥梁、隧道过江方案的总体布置,桥隧方案与地铁的关系,通过对桥隧方案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桥梁方式过江为最优方案,为类似过江通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纬三路过江通道为国内双管、双层水底盾构隧道中距离最长的项目。隧道建成后交通量增长迅速,为营造舒适乘车环境,对隧道的通风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结合该工程的实际特点,对其通风、温升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城市过江通道在高峰期极易造成拥堵,严重影响周边路网的运行效率,已成为城市交通的瓶颈之地.针对过江通道在施工期间会增加路网的交通负荷,提出一种过江通道施工期交通影响分析思路和方法.首先结合路阻函数和干道合围法确定交通影响范围,其次运用手机信令分析方法获取车流OD分布,识别主要分流通道与分向分流比例.然后计算由于施工需向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某规划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公轨两用过江通道的建设规模和地质条件,重点调查了岩溶发育及特征,提出了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桥梁和隧道方案。通过对规划用地、交通功能、地质条件适应性、运营安全、经济性,以及对水保区、通航、行洪的影响等方面的比选,最终认为位于岩溶发育区、紧邻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过江通道采用隧道方案有较高的工程风险和社会风险,而桥梁方案建设费用低,能够满足通航和行洪要求,且设计理论完善,施工经验成熟,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工程可行性。因此,工程可行性阶段推荐采用公轨两用的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杨军  杨涛  胡彦杰 《公路》2012,(4):249-254
纬三路过江通道为国内双管、双层水底盾构隧道中距离最长的项目.隧道建成后交通量增长迅速,为营造舒适乘车环境,对隧道的通风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结合该工程的实际特点,对其通风、温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吕非  徐华军  丽萌 《公路》2020,(2):157-159
以长江干线航道为例,从通道资源节约和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公铁两用过江通道建设管理模式,剖析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及关键环节,提出化解瓶颈制约、有效推进公铁两用过江通道建设的对策建议,为跨大江大河、跨海湾通道建设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盾构隧道江南工作井的结构设计过程,通过对周边场地、建构筑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基坑深度以及安全、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终采用叠合结构的设计方案。运用Midas Gen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施工期与运营期不同工况进行模拟,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工作井各阶段的受力特征并提出优化建议。简述地连墙计算结果与叠合结构计算结果的相互校核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隧道建设》2014,(1):82-82
<正>2013年12月5日,一场大雾使江苏省部分高速公路封闭,高速公路过江大桥全部封闭。据悉,润扬大桥早上的能见度只有1 m,一直到11:00左右,过江大桥才开始陆续开通。巧合的是,在这一天,南京长江隧道在北京捧回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这也是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南京长江隧道攻克了地质条件复杂、透水性强、覆土超薄和掘进距离长等6大世界难题,而且在质量上做到了几万块管片拼装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这是南京长江隧道成为长江流域唯一获鲁班奖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佛共建示范先导区首条交通性过江通道的总体选线和过江工法进行了多方案同深度比选.在对过江通道工程关键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A线、B线、C线、K线4条线位进行了比选;从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发展、是否影响自然环境、是否符合沿线居民利益等方面对桥梁和隧道两个过江方案进行了比选;从控制因素、平纵布置等方面对隧道施工沉管工...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分析了城市骨干道路的特点及其跨江段人非通道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人与非机动车同行不便、纵坡无法接顺等问题,进而结合以往工程实践,提出了不同桥接坡和人非交通流量情况下人非通道推荐处理方案。结合宁波中兴大桥、金山北环路跨平申线桥、龙华港桥等案例,对各类处理方案进一步阐述,并对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非机动车纵坡相关设计指标上限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首批28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中,总投资45亿元的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将是安徽省第一条过江隧道。隧道有望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4年半。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位于芜湖市长江皖江段大拐弯处,距离下游的长江大桥约9 km。隧道全长约5 km,全线采用双向六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于2007年8月17号至20号在全市行政区域道路内实施了一项特殊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机动车“单双号”交通保障措施。根据规定,在测试期间实行机动车单日单号行驶(8月17和19)、双日双号行驶(8月18和20)。为了研究该策略的有效性,对限行期间交通流变化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限行前后交通流参数统计规律的变化特点得到如下结论: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单双号限行期间每天停驶的机动车接近50%,因此城市交通拥堵得到缓解;②即使采取严格的限行措施,在数据采集点某些特殊时段的交通压力依然接近或超过阻塞密度,其他交通需求管理策略需同步配合实施才能够为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供高质量的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配送过程中,考虑到部分城市道路存在限制大型配送车辆通行的现状,以及运输途中车厢内物品满足后进先出等装载约束能有效提高装卸效率的特点,将车辆限行和二维装箱约束加入到需求可拆分车辆路径问题中。同时考虑到车辆的使用成本和行驶成本,以车辆总配送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车辆限行和二维装箱约束的需求可拆分车辆路径问题数学模型,设计了启发式算法来求解该模型,其中模拟退火算法确定需求拆分下的车辆配送路径,且在当前最优解判断时调用BLF算法检验物品的二维装箱约束,来减少频繁调用BLF算法的时间。数值案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且所提出的算法的求解结果波动不大于0.8%,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求解得到较好的配送方案,在车辆限行区域内采用双车型配送能节省15.17%~31.27%的总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20.
佘才高 《隧道建设》2016,36(1):58-65
以南京地铁3、10号线过长江隧道为背景,针对其距离长、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在国内地铁行业首次提出采用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断面形式。分别从设计与施工难点及采取的措施出发,通过工程类比、仿真计算、现场试验等研究手段,确立了11.2 m外径的单管双线三层内部结构的地铁过江大直径盾构隧道横断面,解决了地铁大直径盾构隧道衬砌环分块形式,提出了利用隧道顶部富裕空间的纵向通风模式。实践证明,在直径为10~12 m类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常压换刀的应用中是可行的、安全的。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大断面越江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