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结合路噪有限元模型和试验设计(DOE)方法研究了路噪结构声和车身整体模态频率的关系。通过改变路噪模型钣金件弹性模量得到车身弯曲模态频率、扭转模态频率路噪结构声并将其作为样本点,通过样本点拟合得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经验公式。平台车型路噪开发时可利用此经验公式将路噪结构声指标分解到车身整体模态频率。 相似文献
3.
4.
5.
为优化某纯电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的若干低频路噪问题,文章依据路噪产生的机理,通过路噪传递路径分析,并结合整车模态分布,对该车型激励源、传递路径和响应进行了详细排查分析优化,并有效抑制了整车低频路噪。文章对整车前后排的不同频率噪声进行识别,分别为前排 30 Hz 附近耳压感、前排 200 Hz 附近空腔声和后排 75 Hz 附近敲鼓声,通过路噪源头控制、路径隔振提升及响应优化将整车低频路噪控制到较好水平,主观评价良好。文章所识别的低频路噪问题是整车路噪开发过程中较典型的问题点,分析优化思路对整车路噪问题分析排查及试验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传统路噪目标设定不合理及不能标准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1/f~β特征的路噪目标设定方法。先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得出1/f~β特征在1/3倍频程图中的函数公式为P(n)=-2βn+A;然后运用回归分析法得出路噪符合1/f~β特征且β≈1.5,越符合1/f1.5特征的路噪越舒适;最后将1/f~β特征运用于路噪目标设定中,进行理论公式推导、流程设定和示例分解。 相似文献
7.
8.
9.
10.
采用主动噪声控制方式来降低车内道路噪声是一种前沿方法,但实际的案例和可供参考的经验较少。文章介绍了某车型道路噪声主动降噪系统,基于归一化参考信号滤波最小均方误差(NFxLMS)算法开发的道路噪声主动降噪系统,对控制系统多通道输入、多通道输出的降噪算法原理,以及次级通道的处理进行了说明。基于该算法搭建了 Simulink 模型,并采用 dSPACE 作为实时控制器搭建了基于该算法的整车验证平台,通过实车道路测试表明该系统对车内路噪有良好的降噪效果,最后对归一化的最小均方误差(FxLMS)算法中的不稳定工况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在车辆路噪主动控制(Road Noise Cancellation, RNC)过程中,参考信号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系统的降噪效果。针对传统参考信号选择方法中存在的目标区域单一、参考信号间独立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目标参考信号优选方法。首先推导参考信号选择所依据的相干性和条件数评价指标,使用折衷规划法将上述指标构造成综合目标函数,并通过准则间相关性方法确定各项的权重系数;为降低运算量,利用遗传算法建立以该综合目标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的多目标参考信号寻优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获得一组优选的参考信号,从相干性分析及条件数计算结果易知,优选的参考信号组合在100~500 Hz频段内与目标噪声的相干性较好,且彼此独立;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以某款燃油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通道NFxLMS算法对该组参考信号进行RNC仿真和实车道路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降噪效果方面,通过传统多重相干法选择的参考信号在100~500 Hz频带内的平均降噪量为4 dB(A),而通过多目标方法优选出的参考信号在100~500 Hz频带内的平均降噪量达到6 dB(A),RNC系统的控制效果得到增强;在计算效率方面,所提方法的计...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讨论并阐述了低频路噪的仿真分析方法;采用轴头力加载的方法分析了某电动车型的路噪,通过节点贡献量、模态贡献量及传递路径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尾门呼吸模态是造成该低频路噪的根本原因,而后扭力梁衬套为该问题的主要结构传递路径;讨论了扭力梁衬套、尾门限位器、尾门密封条、锁扣刚度及尾门动力吸振器对关键模态和路噪的影响;并综合给出了最终的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该低频路噪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设计阶段保证整车的NVH性能,通过搭建虚拟路面仿真平台探究轮胎关键物理参数对于整车路面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结合实车采集的试验场NVH路面PSD、高精度物理轮胎CDTire模型以及整车声固耦合模型,建立完整的整车路噪仿真环境。通过某款SUV的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款轮胎及同款轮胎不同批次对整车路面振动噪声有直接的影响。虚拟路面方法可以在整车开发早期甄别出在车辆噪声中起主导作用的频率段,从而排查明显的NVH设计缺陷,同时,可以为车型NVH正向开发提供轮胎选型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汽车的风噪与造型、密封结构等零件关系较大,而利用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 EA)工具的风险预防和质量控制,能系统地体现以往车型开发中出现的故障失效模式,统计故障发生的零部件,进而总结开发经验,对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起到借鉴作用,同时对开发过程实施闭环控制,有效提升质量.文中采用DFM EA结构框架指导某款车型的开... 相似文献
20.
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发展到控制系统综合化和信息共享化的新阶段。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必然引起导线数量的不断增多,元器件和导线布置困难,故障率增加等诸多问题。在汽车内部各电控系统间采用基于总线的网络结构,可以达到信息共享,减少布线,降低成本及提高整体可靠性的目的。大众车系的奥迪A6、宝来、帕萨特B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