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分析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单一、客观性不强的缺陷,结合常用仿真软件及交通大数据,融合机动车与行人通过交叉口的需求,建立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高峰小时通过车辆数、白天12 h通过车辆数、各流向平均饱和度3类机动车通行正向指标及交叉口平均延误、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各流向饱和度均衡系数、行人相位最大绿灯间隔时间、行人相位平均绿灯间隔时间、行人过街平均等待时间6类机动车通行、行人通行负向指标。实例证明,该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多样且实际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实际交叉口优化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评价单交叉口处的运行状态,从而为交通管控方法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指标融合的单交叉口运行状态实时评价方法.通过研究视频检测技术可获取的实时交通参数,确定了流量比、车速比、空间占有率和排队长度比4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借鉴可拓物元法框架,构造交叉口待评物元矩阵,计算其关联系数,结合各指标权重,得到综合关联度,即交叉口运行状况评价得分.以徐州丰县的交叉口为例,运用Vissim仿真获取不同交通状态下的交通参数,应用上述方法进行交叉口运行状态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反映交叉口运行状况,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信号交叉口区域交通拥堵与污染物排放问题,建立了考虑能效均衡的信号交叉口车辆上下游协同轨迹优化模型。根据信号灯相位配时建立上游区域车辆通行预判模型,基于能源消耗与通行效率建立车辆上下游协同轨迹优化策略,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最优速度曲线,并与无引导方法、三角函数优化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引导算法最大可减少交叉口上下游区域的燃油消耗量21.05%,缩短行程时间13.85%,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固有特色.研究了在不同配时方案条件下.直行与转向车流的延误计算方法。在现有定性化信号相位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混合通行情况下的相位方案设计,提出了多相位控制适用的定量条件。结合传统的经验公式,经过深化与标定,提出了信号配时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路网变得更加复杂,交通量日益增多.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如线圈、卡口存在铺设难度大、维护成本高、数据缺失等缺点.随着网络出租车的兴起,海量的轨迹数据被收集起来.本文整合了基于轨迹数据的交叉口排队模型和交叉口启动波模型,估计路口各相位排队长度,并应用交通波理论对交叉口各相位配时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轨迹数据的单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型.该模型采用交叉口SCATS系统实际数据进行路口建模,经仿真验证,相较于原配时方案与Webster配时方法,该模型能够将交叉口延误分别降低61.37%和36.95%,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动驾驶公交车车载传感器采集的车辆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轨迹数据,建立多变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二分类器模型组,将轨迹数据识别转换为车辆运行稳定性、高效性、安全性指标,以追踪车辆运行状态;在开放交通流道路中,采集自动驾驶公交车的行驶轨迹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超速、急加减速、进出站等事件,命中率、召回率、准确率高于0.8,识别准确度较好;分别采集自动驾驶模式与人工驾驶模式样本,应用轨迹检测评价方法进行运行质量评价对比,发现自动驾驶公交具有更高的控制稳定性、安全性,人工驾驶模式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平面信号交叉口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在城市平面信号交叉口评价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也逐步趋于科学合理。本在平面交叉口评价方面进行了新的研究,我们从实际交通现象出发,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基于GIS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套适应上海市的平面信号交叉口评价系统。并在实际的项目中得到一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已成为路网容量的瓶颈,优化相邻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对城市交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文中提出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对相邻交叉口进行信号协调的研究方法,以西安市长安中路与小寨路交叉口及雁塔路与长安南路交叉口为例,根据调查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现状,并对两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优化协调。仿真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信号协调对交叉口进行优化效果显著,平均延误、平均排队长度、平均行程时间下降明显,能较好地改善交叉口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有轨电车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实施信号优先策略提高有轨电车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对城市交通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以定时控制信号为基础,构建绝对优先控制策略,以VISSIM为模拟平台,将绝对优先信号控制策略应用于现代有轨电车通过单点十字交叉口的情景,研究发现相比于定时控制信号,有轨电车采用绝对信号优先在不影响整体交叉口服务水平及延误的前提下可大大提高有轨电车的通行效率,将电车延误及停车次数降到零。  相似文献   

10.
平面信号交叉口车辆两次停车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际交通现象出发,对车辆停车次数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根据传统的交通工程理论推导出数学公式,并进行交通仿真和实际交通调查,利用数学回归分别得出两个模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掉头交通通行效率低下和安全性较差等问题,分析了信号控制交叉口掉头交通的掉头时间和冲突点等运作特性,并系统地归纳分析掉头交通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根据我国现有掉头交通设计情况,总结了3种掉头交通设计模式,根据掉头车辆的运动原理,提出掉头交通的空间设计要点。最后结合具体操作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Agent技术对信息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进行建模,分析了驾驶员Agent和信号灯A—gent的有限状态机结构,探讨了基本转换规则的状态转换,并给出了系统模型实现的框架。所提出的模型能充分描述信息环境下信号交叉口的各个体的行为状态以及状态转换,转换规则可以根据实际交通数据进行修改和标定,可适用于信息环境信号交叉口的运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中的重要节点,也是限制路网通行能力的“瓶颈”,大部分的行车延误、交通拥挤和堵塞发生在交叉口处。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几个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调查和分析,通过与日本东京市信号交叉口交通运行情况作对比,在对影响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因素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改善交叉口情况、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交通冲突分析的公路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冲突分析技术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文中通过对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条件及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研究,引入综合影响系数,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交通冲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冲突率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的信号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综合影响系数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相交道路流量比、交通组成及左转车比例等因素,确定对交通冲突率的综合影响系数K,进而得出交叉口的安全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车流运行模拟程序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探讨了车辆的到达、排队、跟驶、冲突等各种运行状态数学模型的建立。介绍了通行能力及延误的得出。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实现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根据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特点,给出了一种交叉口多相位自适应控制算法,综合考虑相邻车道上的车队长度,利用多层BP神经网络实现了道路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能有效地减少单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叉口相位切换期间的车辆轨迹数据,分别根据单车和跟车行驶状态,识别和分析了相位切换期间可能发生的危险驾驶行为。通过视频拍摄和图像处理的方式,提取了曹安公路沿线3个交叉口共312条单车状态和四平路-大连路交叉口共449条跟车状态的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针对交叉口相位切换期间的危险驾驶行为特征,利用速度、加减速度、减速度变化率、潜在碰撞时间(TTC)等指标,研究在此期间车辆发生危险驾驶行为的特点和类型。对于单车状态下行驶的车辆,按停止、通过分类,依据减速度、减速度变化率、减速度变化率的峰值差等指标将停止车辆的危险驾驶行为分为紧急减速型、增强减速型和持续急减型,依据过停车线时间、速度、加速度等指标将通过车辆分为闯红灯型、超速过线型、激进加速型和持续高速型。对于在跟车状态下行驶的车辆,按前、后车不同的停止、通过决策组合分类,依据连续5个时间间隔(0.12 s)的TTC分析前、后车的危险驾驶行为及发生追尾事故的危险程度。针对识别出的危险驾驶行为类型,讨论车辆的关键行为参数与危险驾驶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单车状态下有17%的车辆存在危险驾驶行为,其中53%为紧急减速行为;跟车状态下有19%的跟车行为是危险的,其中停止车辆的比例是通过车辆的2倍以上。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应用于驾驶行为模型的参数标定、基于车辆轨迹的交叉口安全评价以及预防危险驾驶行为的主动安全控制策略等。  相似文献   

18.
现有SCATS系统信号控制评价是通过交通调查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比实现的,这样的研究方法无法保证对照的外界条件一致,研究周期长,花费较高.为克服这些缺点,提出了一种在Vissim仿真平台上进行对照实验的方法,建立了变周期信号系统周期方案到流量的映射,论证了用定周期控制的延误来拟合SCATS系统连续变周期的控制延误的可能性,从而以2种定时控制方案延误的差异来拟合SCATS自适应控制方案和定时控制方案延误的差异.选取长沙松桂园路口应用上述方法进行评价,发现SCATS系统自适应控制效果优于定时控制,且平峰时期的优势比高峰时期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非常规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提出了基于冲突极值模型的横断面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提取了南京市3个信号交叉口(1个设施组和2个参照组)96h的交通冲突数据和交通流数据,构建了包含数据层[处理层[先验层的3层贝叶斯超阈值冲突极值模型,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采用预测交通事故和比值比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山地城市信号交叉口到达车辆的运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无人机采集4个位于山地城市的道路信号交叉口的高空视频图像数据,利用基于DataFromSky云平台的AI视频分析技术,获得车辆运行参数。基于车辆运行时空图,得到了交叉口直行道停止线前车辆停滞延误特征、停止线位置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统计特征,分析车头间距、停止线截面处速度及道路平均坡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路段同一排队位次和同一路段不同排队位次的车辆运行特征均有所不同,排队位次越靠前的车辆,停车点分布区间越集中,下坡路段整体停车位置分布范围比上坡路段大;无论是上坡、下坡,还是缓坡,排队位次越靠前的车辆停滞延误分布范围越大,而靠后的车辆停滞延误分布范围小,最大值出现在下坡路段;不同路段类型车头时距分布均集中于1.5 s,上坡路段的车头时距离散程度最大,但峰值比下坡路段和缓坡路段小;不同路段类型的车头间距分布均集中于10 m,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车头间距分布出现左偏现象,而缓坡路段车头间距分布更为集中;车头间距在上坡、下坡和缓坡路段均和车辆经过停止线位置处时的速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道路平均坡度与相邻2车车头间距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