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航空地面电源车现行励磁调压系统存在的动态响应速度较慢以及直流保障时输出电压不稳定等问题,提出在其励磁调压系统中加入直流电源控制与电压反馈组成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案;针对所选用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案存在的开关频率不稳定及由此带来的输出电压谐波含量高、容易损坏功率开关管等问题,提出用变环宽恒频电流滞环控制方案,使系统在保持快速动态响应速度的同时,实现了开关频率的固定。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四轴配砟整形车的自动避障系统,系统用高速激光传感器作为非接触测量器件.该激光传感器可在180°范围的区域扫描,可以实现障碍检测的功能.结合工控机系统实现了自动避障的功能.该系统具有性能可靠、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韶山1型机车可控硅级间调压系统系通过主变压器抽头换接与每段电压的平滑调节实现平滑调压。主变压器抽头换接由主可控硅和调压开关无电弧转换;自动控制可控硅的触发相位实现恒电流起动;进行电机最大电压限制。电子控制系统由电流调节器,逻辑电路,移相,脉冲放大,最大电压限制和自动升位  相似文献   

4.
轮对几何参数动态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的轮对几何参数动态在线测量系统主要由触发系统、轨边测量系统和室内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3部分组成.采用4套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对应的涡流位移传感器,低速条件下实现车轮踏面磨耗与擦伤深度的动态定量测量;采用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直接测量车轮滚动过程中踏面到对应激光传感器的距离变化,通过计算得到车轮踏面直径;采用6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并通过这些传感器的组合测量,动态得到轮缘厚、轮辋宽和轮对内测距等尺寸.经过现场安装测试,验证了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实现了对车轮直径、踏面圆周磨耗及擦伤、轮缘厚度、轮辋宽度和轮对内测距的动态测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对振动传感器灵敏度进行正弦激励测量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讨论了基于LabVIEW的振动传感器灵敏度测量的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经过试验及现场使用证实: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为振动传感器灵敏度的测量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图形技术的钢轨头部磨损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图形技术的钢轨头部磨损监测系统代替了传统的机械式卡尺测量方式,实现了对钢轨头部磨耗的自动监测,通过两个位移传感器记录钢轨的垂直和侧面磨耗量,并自动计算出钢轨的综合磨耗,以旋转编码器记录测量部位.测量数据采用Access关系型数据库保存,通过ADO操作和SQL语言访问,提高了访问速度和数据安全性.系统能够对监测数据分析统计,预测钢轨的磨损趋势,最后以图形方式显示钢轨的磨耗量和磨损趋势.系统操作方便,消除了传统机械式卡尺测量中人为读数误差,测量结果精确,且人机交互性好,结果直观明了.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我国干线电力机车动车的电传动系统应向何处发展?交直交异步系统尚处实验阶段,从技术和经济观点看,一步上的可能性不大;那末现阶段应以改进和发展交直系统作为发展重点,用较先进的晶闸管机车来取代现在批量生产的韶山1型调压开关电力机车.以期在近阶段  相似文献   

8.
对电涡流式转数测速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做了详尽的叙述。把旋转物体运动的速度记录下来方法比较多,对特殊工作要求的旋转物体速度测量,必须用特殊的传感器才能达到测量的目的。电涡流式转数测速传感器是由无源器件组成,工作无寿命限制和免维护,传感器安装在电动机内端盖处,它的工作不受电机的转子与定子端部漏磁的影响,测量精度高。通过测速传感器汲取的信号是用同轴电缆送到控制电路进行放大整形,这条引线可以达到27m长,  相似文献   

9.
轮对几何参数及缺陷激光自动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一种新的轮对几何参数及缺陷测量原理,在测量机构上部安装5套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通过式测量方式,在轮对行走时实现对轮对踏面任意点直径、轮缘厚度、踏面磨耗及擦伤、轮辋厚等几何参数的自动测量,改变现有需要测量平台和轮对支撑与旋转机构的测量技术。介绍测量系统误差自动修正方法,提供了测量系统在现场安装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车轮磨损是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的一大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基于2D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列车轮对尺寸在线测量的新方法,阐明了该测量方法的系统构成及在线测量原理。系统由两组激光位移传感器和两组激光对射开关组成,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轮对外形轮廓线,然后根据踏面几何关系得到轮缘高、轮缘厚尺寸值;提取同一车轮通过该在线测量系统时传感器输出的各时刻轮缘顶点坐标,经时空还原将轮缘顶点变换到同一时刻的轮缘顶点圆上;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圆得到车轮直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轮对尺寸在线测量系统能满足轮对尺寸的现场实际测量要求,为轮对尺寸在线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SS1型机车重联控制的原理,电气线路重联及空气制动重联的方案。该方案通过技术认证和现车运用的检验,设计合理,能够达到重联机车牵引力和制动力的均匀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重联机车调压开关的同步问题,能够实现机车调压开关无电弧转换。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SS1型机车重联控制的原理,电气线路重联及空气制动重联的方案,该方案通过技术认证和现车运用的检验,设计合理,能够达到重联机车牵引力和制动力的均匀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重联机车调压开关的同步问题,能够实现机车调压开关无电弧转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调压开关质量,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制成了SS3电力机车调压开关操作试验台。该试验台是根据SS3机车目前产量少、试验台利用率低、要求占地面积小及可与各种试验台配套使用等要求进行设计的。试验台采用110V_(-30%)~( 5%)可调直流电源控制。为避免调压开关主电路带高电压运转,特  相似文献   

14.
研发基于激光测量、先进传感和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路基沉降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包括表面沉降激光自动测量、路基分层沉降与横向位移同时自动测量、路基横向剖面沉降自动测量和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4个子系统。表面沉降自动测量采用激光测量和自动标定技术实现;路基分层沉降与横向位移同时自动测量采用霍尔传感器、激光测距和倾角传感器实现;路基横向剖面沉降自动测量采用主、从电机带动倾角传感器实现。监测系统经实验室验证及工程化设计,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现场实验,实现了对路基整体沉降、局部沉降、截面内不同层沉降的长期、全面、远程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5.
SS3型电力机车调压开关是集机械、电器于一体的大型电器部件,它的各接触元件开闭角逻辑关系相当重要。如逻辑关系不当,有可能造成调压开关“放炮”、触头严重烧损、机车“窜车”,甚至发生“机破”等事故。本文除介绍调压开关检修的关键措施外,还重点讲述确保逻辑关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接触式铁路机车车辆静态限界规存在测量精度控制较难、操作复杂、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和以PLC为主控单元,并结合测量计算机,研制机车车辆非接触式静态限界自动测量系统。在车辆的4个侧面分别布置激光测距传感器,传感器以电机传动的方式实现对机车车辆整个横截面的自动扫描测量;借助激光跟踪仪测量精密靶标,建立轨道中心坐标系;通过系统校准,消除误差,融合所有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求出截面各部分到限界的尺寸,完成静态限界测量。经现场实验验证,系统的测量精度达到0.5mm,实现了测量的高度自动化,很好地满足了机车车辆静态限界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SS3型机车调压开关在进退级过程中经常发生“零”位过位的故障现象,提出对机车调压开关进退级控制电路进行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级配较为均匀的道砟其捣固(压实)质量对铁路有砟道床的服役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可用于指导和控制道砟捣固(压实)参数选择,传统的路基填料压实也未能考虑散体颗粒的自组织行为和细观运动特征等.基于正交设计方案开展缩放道砟级配的室内旋转压实试验,在试样的不同位置预置了新型智能颗粒传感器用于监测旋转压实过程中颗粒的运动参数,揭示道砟压实质量与颗粒运动参数的关联特征,从颗粒细观运动角度探究压实机理,提出考虑颗粒细观运动特征的压实度控制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颗粒传感器可用于测量旋转压实过程中粗颗粒的细观运动参数;3个方向的相对旋转模式与旋转压实过程中试样干密度和高度的变化直接相关,据此可将压实过程分为初始压实、旋转压密和稳定压密等3个阶段;试样上部位置处智能颗粒传感器的相对转角可作为新的压实度控制指标.研究成果有望为铁路道砟的室内外压实技术选取和压实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180 kW地铁动车用12/8极开关磁阻电动机传动系统,同时结合地铁动车驱动要求,设计了基于DSP的纯数字控制器;根据开关磁阻电动机各种控制方案,实现了电流斩波、角度位置、电压PWM斩波及单脉冲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方案,设计了试验平台,并进行了空载和负载试验.经过试验验证,系统能够在四象限稳定运行并可靠切换,达到了地铁动车各种运行状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轮对外形非接触式自动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测量轮对外形尺寸的方案,即采用车轴基准探尺测定轮对的轴线。以并联式机构和旋转测头作为传感器的执行机构,扫描轮辋断面的轮廓线,由此计算出轮对的相关外形参数。分析了该机构中各单一因素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得出了误差补偿的依据。借助虚拟仪器的思想.结合计算机控制.完成了测量系统的电气部分设计:通过电涡流传感器非接触式扫描测量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该测量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