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入院进行康复训练的CSCI患者32例,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17~75岁,平均(47.25±7.1)岁,住院时间24~193d,平均108d。采用运动疗法配合理疗及中医按摩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损伤程度按照ASIA残损分级、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评定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 经过康复治疗后CSCI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按照ASIA残损分级评定标准评定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治疗后评分(22.81±6.8)较治疗前评分(17.5±5.03)显著性提高(P<0.05),FIM治疗后评分(63.78±7.25)较治疗前评分(53.76±3.71)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CSCI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以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颈髓过伸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选择颈椎过伸伤患者20例,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麻木、触电感评分等指标并纪录。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后在疼痛、麻木、触电感评分等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妥乐平组的颈部过伸伤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较对照组而言,其改善的幅度更高,而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的激素冲击治疗方法相比,神经妥乐平对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更好疗效,尤其对于疼痛与及触电感症状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钻孔咬合桩施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1)探讨咬合桩作为一种新型深基坑围护结构在上海地区地质条件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2) 为施工积累经验,为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3)研究咬合桩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研究方法:(1)通过原桩位试桩,确定本工程施工的咬合庄工艺参数,验证实用性。(2)通过咬合桩在邯郸 路地道工程中的应用.验证其优越性、总结成孔及成桩控制质量标准。 研究结果:成功利用咬合桩作为围护结构,保证了深基坑的安全;确定的咬合桩施工参数能有效控制咬合 桩施工:咬合桩机能在较小的空间灵活施工,实用性强。 研究结论:(1)咬合桩适于在上海地区软土及富水土层中施工。(2)咬合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施工,科学地 确定施工技术参数至关重要。(3)钻孔咬合桩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噪音低、震动小、无泥浆作业、成桩质最高、 防渗性能好、施工安全有保障、文明施工程度高、能很好地满足环保要求,利于创造良好的外部形象。(4)钻孔 咬合桩垂直度高,外型标准,防渗能力强,无需泥浆护壁,扩孔系数小,配筋率低,减少混凝土用景。在穿过软弱 富水地层时无需增加其它辅助措施,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冲淤沉积层中新型咬合桩工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冲淤沉积层的特点和套管咬合桩的施工工艺,对套管咬合桩在冲淤沉积层中的扩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在该地层中套管咬合桩施工产生扩径的主要原因是套管下沉对地层的扰动、周围土体向管内涌挤而产生的超挖和缓凝混凝土对地层的挤压扩张作用。提出利用水泥搅拌桩替代A序素混凝土桩,用有钢筋笼的B序桩咬合A序的水泥搅拌桩,形成钻孔桩咬合搅拌桩的一种新型咬合桩工法。该工法可以有效解决在冲淤沉积层中进行咬合桩施工时的扩径问题和止水问题。该工法在南京地铁西延线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路手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14例病例。先天性脊柱畸形9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畸形2例,特发性脊柱畸形1例,结核性脊柱畸形1例,退行性脊柱畸形1例。既往有脊柱矫形手术史者2例。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98.4°(53~150°),后凸Cobb角平均104°(48~151°)。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9例。4例行PSO截骨减压内固定矫形,1例行PVCR截骨减压内固定矫形,1例行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4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矫形,2例行单纯后路内固定矫形,1例行内固定更换矫形术,1例行内固定取出术。术中7例患者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ory-evoked potential ,SEP)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全部患者行唤醒试验。结果:14例患者获得随访12~69个月,平均随访36.6个月。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55°(5~100°),矫正率44.1%;后凸Cobb角平均62.1°(25~92°),矫正率40.2%。随访时侧凸和后凸平均丢失分别为1.7°和4.8°。7例术中行SEP监测的患者,5例无法记录到可靠的SEP波形。5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加重(35.7%),行神经营养、激素冲击及高压氧治疗后3例有改善。末次随访脊髓功能:B级2例,D级1例,E级11例。神经功能较术前比,11例改善(78.6%),1例未改善(7.1%),2例恶化(14.3%)。结论:重度脊柱畸形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此类患者畸形严重,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困难,难以早期发现脊髓损伤,术后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6.
我所自1974~1978年4年中应用磷酸喹哌治疗矽肺共24例。1979年对其中(除1例死于肺癌,2例合并肺结核、2例不明原因外)5例患者继续治疗,14例患者停药后定期摄X线胸片,询问病情,进行了随访观察总计达7年。兹将19例患者的治疗与随访情况报道如下。一、资料与分析方法 (一)矽肺患者19例中,Ⅱ期9例,Ⅲ期10例。均系男性,年龄38~59岁,平均50.4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多中心性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及治疗的多中心性骨肉瘤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4例(A组)患者在初诊时全身多处骨骼存在骨肉瘤病灶,2例(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多处骨肉瘤病灶。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5例患者均接受化疗及手术。手术以切除最大瘤体为主,化疗方案为ADMI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化疗。结果: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A1)存活5月,1例患者(A4)发病至今4个月,仍在治疗中,其余4例患者(A2、A3、B1、B2)生存时间分别为19、6、13、18个月。结论:多中心骨肉瘤预后极差,经积极的化疗及手术干预,部分患者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损伤诊断数据集中损伤与未损伤类数据样本不平衡导致诊断模型预测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诊断模型性能提升的新方法(V-KmeansSMOTE)。该方法在改进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KmeansSMOTE)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方差过滤(variance filtering, VF)特征选择技术筛除位移、加速度等数据中的零方差特征并对筛选后的特征所对应的损伤类数据样本进行过采样处理,将该方法应用于一座H型斜拉桥作为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精确度和F1评分在数据集上平均提升分别为6.19%、7.93%和20.07%,K最近邻模型平均提升6.18%、7.23%和7.26%,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型车(大型公交车、水泥混凝土运输车、拖挂车等)在小半径弯道右转弯处车祸频发,造成许多人生悲剧,导致生命财产损失严重。针对此现象,本文尝试从系统工程学多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案,以减少悲剧的发生。通过分析,认为大型车在小半径道路右转弯处车祸频发的原因主要有:(1)大型车前后轮存在较大的轮迹差;(2)行人的视觉误差导致安全意识不强;(3)车辆右转弯存在视觉盲区。据此,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如下:(1)通过在小半径弯道内侧(特别是平交口右转弯道内侧)加宽区域设置专用警告标线和警告标志组合,以提高加宽区域的安全性;(2)建议在大型车后视镜上加设小型广角后视镜,以改善视觉盲区;(3)在平交口右转弯车道设置信号灯;(4)加强相关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以梁桥节点最大位移改变率作为损伤程度伤识别指标,分别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算法和ε-支持向量回归机(ε-SVR)算法,进行损伤程度识别研究。通过对一座铁路双线简支钢桁梁桥某杆件的损伤程度识别研究发现:(1)GRNN损伤程度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不具有泛化性。(2)SVR损伤程度识别模型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和很好的泛化性。(3)以桥梁节点最大位移改变率作为损伤程度识别指标时,数据回归算法不能采用GRNN算法,应采用ε-SVR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