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轨道交通》2009,(11):32-32
近几年,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在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本届“高速铁路国际峰会·中国2009”上,围绕“深入高铁市场发展,加强技术体系建设”进行了小组讨论,研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快加强高铁技术体系建设,如何将技术与市场深入结合,为中国高铁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小组讨论由本届峰会主办方鸿与智《轨道交通》杂志主编邓艳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2010,(10):35-35
继8月31日完成了沪宁高铁(上海段)全线共计28个基站的调测开通工作后,9月8日,上海联通沪宁高铁沿线的28个基站全部通过网优单站验证,所有站点均已入网运行。沪宁高铁项目是上海联通首次大规模应用BBU基站池、RRU拉远技术开展建设的宏站项目。  相似文献   

3.
奉灵芝 《轨道交通》2010,(10):50-55
中国的高铁时代已经来临。 发展速度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和在建规模最大,中国在高铁领域稳居六项世界第一。2010年9月2日,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在“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工程建设研讨会”上向外界发布了这一信息。  相似文献   

4.
高铁是区域快速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作为城市间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为提升通道客运能力和缓解既有铁路货运压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高铁对城市可达性、要素市场及空间结构的影响等3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总结了共性结论和存在的分歧。通过分析高铁对城市可达性变化的程度和可达性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平衡,揭示高铁(网络)对城市间出行需求的直接影响。城市可达性的改善进一步重塑生产要素的区域空间分布,加速资本和人口流动,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改善,并对土地和住房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市场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给城市宏观经济发展,特别是高铁站区空间重构带来重大机遇。系统评估高铁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能够为管理部门高铁投资决策、规划建设及影响评估等提供参考。最后,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并基于新时代背景展望了有待开展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一是将城市群视作新的利益集合体,研究高铁投资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和高铁开通后对城市群经济发展和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二是探究高铁通勤行为对城市资本、人口和土地等要素市场的影响,剖析车站选址和票价变化等影响高铁通勤的关键性因素;三是考虑城市间高铁竞争与合作博弈行为和客货混跑模式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的新变化;四是运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分析高铁对城市经济微观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13,(11):32-33
每年的CRTSCHINA高铁技术展除展示与高铁有关的机车设备、电气设备、新材料、车辆内饰等产品及解决方案之外,其关键技术也成为热点之一,如:高速列车轻量化技术,该技术作为我国“十二五”高速列车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业内人土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国外高铁货运产品现状,分析我国高铁货运产品的需求形势,并对高铁货运产品进行市场定位。然后对高铁货运产品进行开发,提出其运输组织方案及产品延伸服务。最后分析高铁货运产品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开发高铁货运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铁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陈述了中国高铁工程发展概况,解读了只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科学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高铁工程领跑,才能保持中国高铁工程继续领跑世界;回顾了中国高铁快速崛起、领跑世界的历程,包括酝酿期、探索期、成熟期和发展期;复兴号高速列车已经成为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标志着中国高铁工程由跟跑、并跑到领跑,初步实现了工程领跑.分析了中国高铁工程领跑面临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轮轨高铁更高速度、数字化转型以及日本和美国等国家高速及超高速管道磁悬浮高铁发展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围绕“轮轨天下,超导未来”等应对严峻挑战的积极对策,并展望了高铁时代和后高铁时代轮轨高铁的发展趋势和磁悬浮高铁的未来发展,力求中国高铁继续保持工程领跑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8.
叶桦 《轨道交通》2011,(9):80-81
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的建成,从铺轨到架线,从思想到技术,处处体现着应运而生的各种创新。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高铁线路风速预测精度以保障强风下高速列车的运营安全,融合信号分解与排列熵提出高铁线路风速区间预测方法。采用信号分解技术与排列熵(PE)筛选分量,对不同复杂度分量分别利用门控循环单元分位数回归(QRGRU)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构建高铁线路风速区间预测模型。对我国某高铁线路风速监测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对比方法有显著提升,在区间预测上有良好表现,预测区间覆盖概率(PICP)、预测区间平均带宽(PINAW)及综合覆盖带宽指标(CWC)分别为94%、0.16、1.72,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描述未来风速趋势,提升预测精度,对解决高铁安全运营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速列车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分析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独特的内支承结构与承载特点,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和结构强度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内轴颈高铁车轴设计极限载荷和疲劳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理论分析、有限元方法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内轴颈高铁车轴结构设计方法,并以17 t轴重的内轴颈高铁车轴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基于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结果,确定了车轴的临界安全截面和详细尺寸方案;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并校核了车轴的疲劳强度;建立了轴箱内置式高速动车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车轴的动荷载。分析结果表明:17 t轴重的新型内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为273.6 kg,比同轴重传统外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低约30%;内轴颈高铁车轴各截面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66,临界安全截面转移至轴颈与轮座之间的卸荷槽及轴颈与轴身之间的过渡圆弧区域;采用内轴颈车轴的高速动车能够以350 km·h-1的速度稳定通过半径为5.5 km的曲线线路,主要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在选定曲线通过工况下车轴所承受的动载荷均能被设计极限载荷包络,据此开展的车轴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是稳健的。可见,内轴颈高铁车轴在实现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方面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且高速适应性较好,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京沪高铁将改变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博导沈玉芳在接受记采访时表示,“京沪高铁将成为京津冀发展的加速器。”他认为,京沪高铁的建成带来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大幅度拉近京津冀与长三角的经济距离,增强长三角技术与经济理念对京津冀的扩散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2013,(9):6-6
中国的人口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交通运输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中国高速铁路的兴起解决了交通运输的燃眉之急。随着京沪铁路、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正在引领世界高铁的发展,不仅缓解了交通运力紧张和提高了运行效率,还成为“保增长、促内需”的有效投资手段之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重塑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纵使高铁具有居多优势,但社会对其质疑的声音依然不断,主要来自于高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经济环保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高铁本身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积极社会效应毋庸置疑,要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为技术的不断变革升级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2011,(12):30-32
从2004年至今,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期,高铁运营安全隐患备受关注。京沪高铁多次断电停车和7·23动车追尾事件将中国高铁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13,(7):34-35
RT《轨道交通》:当前,国际上高铁隧道建设的热点技术有哪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匹配2006—2019年浙江省除舟山市外10个地级市城市数据、铁路数据,探究高铁开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以及铁路列车频次的增多,大幅提升了浙江省各城市真实可达性;高铁开通整体上扩大了浙江省各地级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铁路列车频次变化引起的城市可达性变化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存在高铁服务区县数的异质性;高铁的影响存在提前效应,从高铁开始建设的时间算起,高铁将会缩小区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国际快讯     
《轨道交通》2014,(4):18-18
土耳其中国制造高铁即将通车中国首条海外高铁“安卡拉一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工程”目前已进入工程收尾和测试阶段,即将全线通车。这条中国在海外第一个“走出去”高铁,彰显了中国高铁制造业纯熟和专业的实力。安卡拉一伊斯坦布尔高铁项目是土耳其目前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全长533公里。一期工程至埃斯基谢希尔,已于2009年通车。二期工程项目里的158公里由中国铁建牵头承包建设,合同金额12.7亿美元,设计时速250公里。高铁通车后,两地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3小时。  相似文献   

17.
周伟 《广东交通》2006,(2):21-21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众多客运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也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资金和技术将成为该项工程中最核心的两大环节,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将直接决定着京沪高铁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速铁路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历史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全球视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延续)两方面重点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发展历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时间轴,阐述了4次世界工业革命不断催生交通运输技术的重大进步,指出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都要经历4个阶段:酝酿、探索、成熟、发展。美国最早提出建设高速铁路,但至今还在酝酿期。日本、法国、德国等仍然处于探索期。只有中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围绕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阐述了中国高速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阐明了中国高速铁路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从政策层面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吸收各国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统筹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资源优势,创建了轨道交通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层面看,主要原因是取得了技术突破、理论突破和试验突破三大重要突破。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论述了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后高铁时代轮轨高铁和磁悬浮高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智能高铁、智慧高铁、数字高铁等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中国交通强国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京沪高速铁路筹资方案及资本动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京沪高铁的筹资和经营主体应是京沪高铁股份制企业集团,建议京沪高铁的筹资应走多元化,多渠道以及“建设与开发经营一体化”的新路子,分析并确字了高铁股份制企业集团中主要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较好的资本结构,同时模拟了资本动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铁快运一地集货和多点发运的开行特点,综合考虑我国未来快递市场的需求变动,提出高铁快运常态化和规模化成网运营后的货流分配与组织模式优化方法,以客运动车组捎带运输货物、预留车厢和高铁快运专列模式下,各OD对间的高铁快运运量为主要决策变量,以总运输成本极小化为目标,构建货流分配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计算货流量在高铁快运网络中的分布,得到货流OD运输路线与各高铁快运通道运营组织模式的组合优化方案。通过高铁快运货流OD “三阶段”预测方法,预测城市间的高铁快运需求量作为货流输入,以9个国内快递业务中心城市组成的网络为案例,由Python语言调用Gurobi优化软件求解案例,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在运量低谷期使用捎带和预留模式可满足90.7%的运输需求;在运量高峰期部分线路需开行高铁快运专列;运营组织模式可根据OD对间货流量与网络容量的适应性关系进行调整,以充分利用高铁闲置运力,提升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