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网容量可靠性是评价路网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已越来越受到路网规划者和交通管理者的重视,而现有评价方法大多在确定路网最大容量过程中并没有综合考虑服务水平的约束。本文为在路网容量可靠性评价中更好地体现出行者及管理者对服务水平的要求,新建了基于服务水平约束的路网容量可靠性双层规划模型,以行程时间增量系数和饱和度系数为约束构建上层规划,结合用户路径选择行为的特点,选用SUE(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作为下层规划。采用遗传算法和Monte Carlo 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容量可靠性模型。并给出了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体现不同服务水平要求下的路网容量可靠性,并为城市路网规划、管理及路网性能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轴载次数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路面结构可靠度。将路面结构可靠度看作路段连通可靠度,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求出路网连通可靠度。为了将服务水平低的路段等级提升,利用遗传算法以路网连通可靠度最高为目标进行流量分配,最终提升整个路网的服务水平。并对比流量分配前后的路网连通可靠度与路网服务水平,给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通过实例表明:遗传算法可以对路网流量进行有效分配。  相似文献   

3.
基于仿真的公路路网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公路服务水平评价,分别针对基本路段、交叉口、交织段进行评价,而路网的服务水平评价缺乏一致的标准和实用的方法.本文着眼于系统,对组成路网的各要素(基本路段、交叉口、交织段、匝道等)均采用速度和饱和度(v/c)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交通仿真提出了公路路网服务水平评价的方法,并结合交通仿真软件TSIS给出了服务水平评价的实例,算例显示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对路网服务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原理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公路服务水平评价,分别针对基本路段、交叉口、交织段进行评价,而路网的服务水平评价缺乏一致的标准和实用的方法.本文着眼于系统,对组成路网的各要素(基本路段、交叉口、交织段、匝道等)均采用速度和饱和度(v/c)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交通仿真提出了公路路网服务水平评价的方法,并结合交通仿真软件TSIS给出了服务水平评价的实例,算例显示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对路网服务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原理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区域路网服务水平可以理解为出行者在区域路网中所感受到的道路交通条件和交通状态的质量水平,可以描述为出行者或交通管理人员对于区域路网交通状态的一种主观感受.基于这一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主观感知的实验方法.通过各种不同的区域路网图像来描述各种交通状态,并通过不同类型的评价人员对这些图片进行主观评价,根据其交通状态确定该图片属于哪一级服务水平.最终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区域服务水平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城市道路网布局的科学性进行研究,提出了路网布局的空间合理性评价指标和交通需求适应性评价指标以及路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最后对各评价指标提出了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潭耒高速公路区域路网交通流和服务水平分析,提出了潭耒高速公路改造时的分流路径,比较了道路改造施工路段的两种交通组织方案优缺点,并通过各方案的通行能力进行交通流重分配,根据服务水平计算结果推荐采用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单向双车道通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8.
静态交通分配反映路网交通流的拥挤性、路径选择的随机性等典型交通流特征,是交通规划方案评价和路网分析的重要方法.文章在介绍交通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对静态多路径交通分配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总结了静态多路径非平衡交通分配法的关键问题,分别对路阻函数及路权的计算、有效路径的定义、路网最短路算法、分配算法流程设计4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静态交通非平衡分配法存在的不足,可为交通分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旧城内道路空间有限,难以通过新建干路、道路提级、路网加密等规划手段实现公共交通路权分配优先。首先将北京市公交专用车道与国际典型城市进行对比,指出旧城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与道路空间密切相关的六方面问题,并提出采用道路空间再分配、先进的ITS技术支持以及多方式服务水平评价的综合对策加以解决。重点围绕道路空间再分配展开探讨,从公交专用车道时空再分配、公共汽车站空间再分配、自行车冲突空间避让三方面详细阐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路网规模和交通量的增大,联网收费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用户对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由于道路投资主体增多,路网结构变得更为复杂,联网收费范围扩大以后,因为二义性路径的存在,道路投资者之间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鉴于此,通过利用目前先进的远距离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识别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技术能够实现对路径的精确识别,解决高速公路业主方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车道分配对路网容量的影响,通过分配道路的双向车道数和设置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参数,建立了双层规划的路网备用容量模型.上层模型用于路网车道分配和信号配时参数联合优化,以使路网容量最大;下层模型是用户均衡分配模型,可预测司机对于某种路网车道分配和信号设置的择路行为.用基于灵敏度的启发式算法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调节路网路径的阻抗,使交通量的分布更均衡,路网备用容量比现有模型增大了32%.  相似文献   

12.
信控交叉口交通影响评价是评价建设项目对周围路网影响程度大小的重要环节。利用饱和度及服务水平计算公式,求得背景交通需求下的交通分析指标和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交通系统分析指标,确定建设项目前后的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变化程度,以此来评价项目交通增加对原有交通系统的影响是否显著。通过对乌鲁木齐市金阳路与祥云中街交叉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建设项目新增交通量对信控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城市路网建设的逐渐稳定,服务水平评价结果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对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LOS)的评价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研究内容.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交通LOS评价模型. 该模型能够解决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中多路段评价结果复合时的非可加性问题,即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不等于局部路段或路口服务水平的简单之和,可满足区域交通的评价需求. 在现场海量实测数据集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积分用微观评价数值计算中观评价结果,排除了主观约束,并选取北京市典型区域进行了实验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可变信息屏(VMS)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它通过发布诱导信息来均衡路网上的交通需求.为了评价VMS对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建立了一种通用评价模型.所用数据包括由北京市VMS系统和道路检测器得到的VMS历史发布信息和道路交通流数据,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路网中的交通状况.通过比较诱导信息和提示信息下的拥堵缓解效果,并对不同道路状况下拥堵缓解效果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诱导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拥堵路段的服务水平,特别是严重拥堵路段,诱导信息比提示信息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城市路网建设的逐渐稳定,服务水平评价结果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对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LOS)的评价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研究内容.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交通LOS评价模型. 该模型能够解决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中多路段评价结果复合时的非可加性问题,即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不等于局部路段或路口服务水平的简单之和,可满足区域交通的评价需求. 在现场海量实测数据集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积分用微观评价数值计算中观评价结果,排除了主观约束,并选取北京市典型区域进行了实验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网络架构日趋形成.为了充分发挥高速公路路网的整体效益,提高路网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高速公路的监控与控制正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文章通过利用多Agent技术,研究高速公路路网系统控制的多Agent模型,为高速公路路网实施联网监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引言 服务区是衡量地区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服务区在整个高速路网体系中的分布、各服务区规模,以及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高速公路网体系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整个路网决策支持系统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出发,首先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对我国县域公路网建设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对县域公路网建设从路网规模、路网等级结构和服务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后,针对此背景建立了县域公路网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最后,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常熟市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评价当中,实例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TransCAD软件在交通影响分析的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并通过引入多模式交通分配模型(MMA),建立城市道路与公交线路的联合网络分配,有助于有效评价新建项目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确切地描述离散时间动态交通分配问题中各离散时段分配时的路网阻抗特性、更合理地反映各时段分配过程中出行者的出行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散周期OD量和差额OD量、分阶段分配的梯阶分配思想,它考虑了各离散时段分配前路网既有剩留交通量对后继离散时段OD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更符合实际. 通过融合相继平均法,设计了梯阶分配算法,并据此对数据结构做了适应性补充. 示例路网下新算法与相继平均算法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算法分配结果能够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交通中的动态现象,仿真度更高.
最后给出了梯阶分配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