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9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诸多鼓励政策相继出台。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  相似文献   

2.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09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诸多鼓励政策相继出台。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最后提出以财税金融激励手段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的两会上,虽然汽车行业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是新能源汽车依然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部长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十年大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推出。该规划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来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10,(8):66-69
"新能源"注定要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中最为靓丽的词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政府部门的产业扶植政策,汽车厂商的大手笔的营销策略,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如火热情,这一切都注定了今夏新能源产业的热闹,新能源汽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成为萦绕在广大读者心中的问题,为了使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全面了解产业内外各方人士的看法,本刊特别推出"新能源汽车离我们有多远"专辑,期望能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已经谈论了数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08年将真正进入发展期。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召集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一汽、东风以及清华大学等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几十位专家开会,商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政策问题。据接近发改委的人士透露,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的实施细节即将出台,而参加15日会议的几十位专家也基本组成了审核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家委员会。法规实施后,新能源汽车的上牌照、上公告都将  相似文献   

6.
<正>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我国的节能减排战略中被赋予更高的希望。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简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财政、税务、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及加紧对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衔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顺应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国际共识,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入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文章分析了我国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中在政策制定、产业结构、核心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科技创新,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混合动力车到纯电动车,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政策的帮助。除了购置金方面的优惠,为新能源汽车车主的日常使用提供便利的政策也是一大重要推动因素,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实现多层面的覆盖和时间上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9.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整个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而产业政策的制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着直接导向作用。文中介绍了中国近些年出台的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各类政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以往政策引导下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培祥 《运输车辆》2013,(21):34-37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陆续颁布实施,新能源汽车也在政策的变换中有些摇摆不定,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新能源汽车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1.
窦婧嘉 《时代汽车》2022,(1):117-118
现如今,国家提倡环保,各行各业为寻求新型的发展之路都做出了相关的改进.针对汽车行业而言,有必要研发新能源汽车,唯有促进技术创新,才能令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站在政府的角度,为了激励企业展开研发投入,通常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推出有利的扶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政策,以便新能源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12.
《时代汽车》2008,(12):34-34
本刊消息.国家将实施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并且在产业政策和研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11月8日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透露的。他说.目前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三部委已决定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并组织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联盟。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科技部将联合其他部委在四方面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即组织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大规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公共领域率先推广3万辆以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扶持和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汽车实用技术》2012,(6):57-57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近期将由国务院发布实施,该消息引发业内人士强烈关注。业界人士表示,该规划若能实施,有利于鼓励、扶持资源节约型消费,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据悉,该规划将带着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浮出水面。其中包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11~2020  相似文献   

14.
陈柳钦 《天津汽车》2010,(10):22-25,48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出巨资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并取得了成就。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威 《时代汽车》2010,(6):26-27
在国家扶持汽车产业政策延续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除了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外,他们还把目光瞄准了中高端汽车领域。  相似文献   

16.
官俊 《汽车与配件》2014,(48):54-56
<正>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在技术研发、税收、补贴等方面提供支持,积极促进各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外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动态调整扶持政策,其目标是使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实现由政府推动过渡到市场推动中。全球主要汽车工业国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美国在政策杠杆倒逼市场、激  相似文献   

17.
刘桂森  肖斌 《时代汽车》2023,(4):107-109
本文分析了重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产业构件、政策支持等因素,指出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全面梳理了重庆市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结合市场、产业和政策的分析,预测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并对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中央与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和电驱动汽车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电驱动汽车的创新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但不容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变革,该怎样发展?本刊记者在2011(第六届)京台汽车电子论坛上采访了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先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创新政策分析框架体系的研究,结合2009年以来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动态和趋势,选取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重大政策,总结分析了政策实施效果,归纳了当前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产业下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内部分重点示范城市,在推广新能源的道路上也初见成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总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背景和现状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下汽车行业发展的模式,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创新商业模式,为车企转变互联网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