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省现有181座港口,其中:长江水系有113座,淮河水系67座。全省5000吨级码头有19座,3000~1000吨级138座,1000吨级以下1130座。全省绝大部分港口的技术标准低.甚至是简易设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带动了内河航运的发展。本文针对内河航运及港口建设进行分析,概述内河航运及港口建设的意义,从内河航运及港口建设问题入手提出有效策略,优化内河航运及港口建设面临的阻碍缺陷,提高内河航运港口建设整体质量和经济价值,以期为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潘凤明  武瑞利  曹沫 《水运管理》2004,(2):31-34,21
目前,我国港口吞吐量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货主码头、个体承包码头的港口吞吐量数据难于收集。(2)在内河港口吞吐量统计中,相当多的省份通过港航行政管理所站或港航监督管理所站从船舶运输单证获取数  相似文献   

4.
<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条件下,如何改革港口建设机制,加快港口发展速度,是时代赋于港口建设者的职责。我们要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遵循港口运作体系固有的内在规律,在进行港口政企分开体制改革的同时,作出相应的建设机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在新的港口体制下的港口建设机制,走出一条符合本港实际的发展道路。 一、港务局在港口建设中担负的职责 1.港务局要成为港口建设的投资者。 港务局本身要从政企合一,以企为主的身份中摆脱出来,实行政企分开,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站在国家或市政府的角度来发展和管理港口。港务局代表政府机关,不应该是被投资者,而应是港口的投资者。港务局代表国家政府负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非营利性、微利和营利设施投资的义务,并经过科学论证和根据资金的可能,选定投资项目并实施投资,使港务局由港口设施建设的被投资者转变为,主动的投资者。 2.港务局要成为港口建设的协调者和管理者。 港口现有体制下建设工作的侧重点是具体项目的建设,从前期工作到组织实施,从具体施工管理、监督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下属企业管理,一路负责到底,需要一个庞大的建设班子。随着政企分开,港务局由被投资者转变为投资者,建设工作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对全港建设的规划协调与管理上,包括对全  相似文献   

5.
郑惠明 《中国水运》2010,334(7):7-7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局长郑惠明】加快浙江港航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现代航运服务业和全面复兴内河航运为重点,推动港口现代化、航道网络化、航运规模化、服务优质化和产业集聚化,完善江海联运的港口基础设施。构筑“三位一体”的港口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徐琪荣 《中国港口》2009,(6):44-45,40
港口岸线是我国港口建设的宝贵资源,我国《港口法》对岸线的使用和管理有明确规定。但在使用实践中,各港口在岸线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上认识不一、做法不一,有的明显违背了岸线管理的规定。因此,如何使用好、管理好岸线成为港口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徐琪荣在《港口岸线监管的思考》中对加强港口岸线管理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看法,我们希望就此能引起港口界的关注,或对此开展讨论,以利于更好地用好管好港口岸线。  相似文献   

7.
《中国港口》2002,(4):49-51
编者按 :为了使读者了解国外港口管理体制与港口管理的动态 ,以便更好地实施本港的管理体制改革 ,本刊特对交通部水运司和中国港口协会共同汇编的《德国港口管理体制与港口管理》资料作连载介绍。  相似文献   

8.
"一城一港"是加强与规范港口行业管理的重要政策之一,其原旨在防止和纠正在同一城市中的重复与无序建港.然而在现今具体的施行中,由于某些港口所在的或港口毗邻的城市在认识上出现误区,致使"一城一港"的政策变味走样,并延伸出一些令人堪忧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港口铁路线路布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居力 《水运工程》1998,(10):54-55
介绍并探讨已建成或拟建港口铁路线路布置中的接轨站至港口站之间的联络线纵断面和平面,港口站至港区之间的连接线的进港方向和角度;港内铁路装卸线和其他线路的布置等问题对港口营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津港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从1952年重新开港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港口的建设和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仅有几个千吨级泊位的人工小港发展成为拥有1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  相似文献   

11.
覃黎魁 《珠江水运》2007,(7):16-17,22,23
贵港港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铁联运枢纽港,在贵港市实施“港口富市”战略的推动下,已经发展成为吞吐量超过2200万吨的全国内河第十三强港口,在珠江内河航运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罗红苗 《珠江水运》2014,(12):31-32
航道是船舶顺利进出港口的特定路线,航道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航道的设计也是港口规划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以广东省内河航运为例,对港口水域航道的规划与设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改造港口主业 拓展港口物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企业拓展现代物流,我认为有一个前提必须形成共识,即:港口装卸主业就是物流的重要环节,港口本身提供的各种服务都属于物流的范畴.但是,我们目前所从事的港口装卸主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属于传统物流范畴,与现代物流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在于港口企业能否从传统物流企业改造为现代物流企业,成为现代物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不至于被现代物流链排斥在外,无法做到更大更强更好;一旦纳入现代物流链的港口主业,就是现代物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仅仅从工业和商贸企业的角度出发,照搬现代物流的概念;更要站在港口作为物流平台和港口企业应该改造为现代物流企业的角度上,来研究港口物流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车军  陈虹 《水运工程》2012,(12):17-20
内河航运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和城乡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规划以《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以内河集疏运体系建设为重点,在分析内河航运发展阶段性特征并衔接相关行业规划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内河航运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内容涵盖了内河航道、内河港口、内河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5.
《珠江水运》2010,(8):40-40
<正> 在环渤海漫长的海岸线上,山东、辽宁、河北和天津各港口正在大兴土木,并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港口发展规划。但无一例外,他们同处于一个岸线和一片海域,拥有相同的经济腹地,在功能和定位上其实并无太大区别。这种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同样在长三角、珠三角上演。上海港与宁波港之间的"龙虎斗"早已成为"生死对决"。而在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新泊位的规划投资依然火热,竞争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大港在角逐,名不见经传的小港也加入竞争的行列。苏北763.12公里海岸线上自北向南密布着9个港口。个个都大喊"以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内河港口吞吐量的因素作量化分析,形成因素重要度排序,得出3个显著变量:GDP、年平均降水量、最高水位。基于3个变量与内河港口吞吐量的关系,剖析我国主要内河港口的现存问题和改进方向,为内河航运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兵 《中国水运》2003,(8):47-48
面对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周边港口竞争加剧的新形势、新挑战,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在港口软硬件建设上有创新和提高,增强竞争力,而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依靠的是企业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有钟 《航海》2006,(3):12-13
今年2月末至3月,媒体上连续几篇有关“迪拜收购港口案”的报道,标题大得吓人!例如,“迪拜港口世界公司收购5座美国港口所引起的美方的日益担忧”、“迪拜收购美港口受阻,克林顿出面提建议”、“美同意重新调查迪拜收购港口案交易或将现转机”……难道美国政府真的肯出售美国东部五个港口的管理权吗?我认为有些是中外媒体在编译上的误会。它们把“港口”与“码头”混为一谈,把“管理港口”与“经营码头”当作一回事。甚至把“码头”(terminal)误译为“终端”,因此将“码头经营权”误译为“港口终端管理权”,使人误认为港口最后决定权,令人啼笑皆非。对全球航运业来说,  相似文献   

19.
浅析日本的港口开发制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中央政府(运输省)的作用 (1)制订全国港口发展政策,制订港口发展和行政管理法规。根据《港湾法》,运输省制订并公布港口开发和管理的全国政策,必要时,在考虑社会和经济形势变化后可以修改这一基本政策。1974年确定的国家港口政策给港口开发、利用和保全及港口布局、功能和能力以及港外主要海上通道的开发等事项确立了基本方向。 (2)在港口发展和行政管理方面对港口管理机关给予指导。 (3)审核并调整主要港口的发展规划。当港口管理机关确定长期港口规划后,其议案应由运输省加以审核,以确保它与全国港口政策、全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早也是唯一的港口管理法规,是1954年元月21日政务院第203次政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条例》。该项法规执行了34年,已于1988年6月18日宣布废止。 《中国港口法》的起草制订工作,始于70年代末。文通部有关司局、中国港口协会以及有关港口的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但终因有关领导对港口管理体制模式,思想认识不统一;部里机构多变,而未能尽快出台。 下面谈谈个人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模式的看法。 (一) 对中国港口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的回顾 1954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海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港务局既是政府主管港口管理工作的行政当局,又是经营码头装卸、仓储等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际上是学习苏联港口管理的体制模式,明确港务局是“政企合一”的性质,是“企业性质的管理局”。其后,曾一度实行过“大港管小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