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O卜卜O卜C因门90的悦卜的的匀法6的劝8的的内闪19仍囚6的的的门的OT境的的的仍闪囚的的的O州的6州900的60的O刘囚1对CO的门工TO囚娜的仍的仍卜61寸61的卜拍的的仍卿的临0肠的卜仍9卜囚仍仍寸9的呻0州闪闪00对的仍9留工闪哪的仍O心gT娜娜本睡衅荆与闪内砷的代N内卜闪仍O的因的O的工aO的晚906娜6的卜卜卜660的的0以9001的自仍0 89的们91囚对OT对哪9的98T寸的闪卜6哪N寸的的的的卜仍仍卜00卜6仍的的的9闪90咄6仍劝哪的T讨闪9哪的洲0劝180 069娜叶0闪6的对对月门10的的T的寸的卜囚O0卜的刘卜69洲曲的9洲劝卜0娜的O寸O0闪卜0卜9卜洲…  相似文献   

2.
任广财 《中国电动车》2013,(12):119-1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发展。在高校的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中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时十分的重要的。信息的管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工作的好坏。方便管理。管理员、教师、学生等在这个的系统中应该有着不同的权限。在各种的事物的处理中系统提供的是方便的、快捷的服务。本系统采用的是C/S结构和模式。数据库的选用是SQL Server2008.在这个整个的过程中采用MD5加密的方法。将代码进行分包存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加工合金钢的丝锥不同于加工普通碳钢的丝锥,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合金钢螺纹孔的加工质量。严格按照合金钢的材料的性质,确定丝锥合理的刀具切削角度和几何结构,进行丝锥的优化设计和选择适当的切削参数外。还必须从原材料的质量、丝锥的热处理工艺、丝锥的磨削加工、正确的操作等方面入手,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产品螺孔的攻丝质量。  相似文献   

4.
车名趣谈     
最响亮的名字———中华最鲜艳的旗帜———红旗最古老的建筑———长城最向往的生活———富康最想借的东西———东风最时尚的乐器———奥迪最气派的总统———林肯最高贵的帽子———皇冠最昂贵的奖品———金杯最理想的长相———标致最凶猛的动物———猎豹最漂亮的飞禽———蓝鸟最心爱的坐骑———宝马最吉祥的礼物———金龙最常见的冲刺———奔驰车名趣谈@黄晓峰  相似文献   

5.
静,显赫一时的哈拉和林和繁盛的额尔德尼昭剩下的只有静,透过苍鹰深邃的眼神,108座白塔模糊的记载着几百年的风雨变迁。草原上的风毫无遮挡的在白塔间盘旋,带着悲戚的回音。苍鹰开始焦躁,想挣脱脚上的绳索,击向蓝色的长空,浩瀚的草原上没变的也许只有鹰,冷峻的、坚毅的打开自己的羽翼。虔诚的信徒捧着经文法器向白塔围拢的寺院走去,我们跟随着沉重有力的脚步,一同走进了13世纪的蒙古都城。  相似文献   

6.
朱艳 《世界桥梁》2006,(1):34-40
对一座两主跨跨长为2 000 m的四跨悬索桥的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通常,四跨悬索桥的变形性状受到中间桥塔刚度的巨大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加劲梁的弯曲和扭转刚度、垂跨比和恒载的特性。本研究的结果澄清了与三跨悬索桥相比较,四跨悬索桥加劲梁在活载作用下的较低刚度是因为主跨主缆的弹性刚度系数只有边跨的1/6造成的。然而,这个趋势是稳定的并且能得到加强中间桥塔刚度的帮助,用加强中塔弯曲系数的方法来使加劲梁的活载挠度能够减到主跨长度的1/200以下是有用的和经济的。而且,对于主跨为1 000 m的情况,设挠度比相同,2 000 m跨度的较低的中塔刚度也是足够的,主缆的三维垂度几何外形对于限制加劲梁的扭转变形是有效的,这对于中塔受扭引起的四跨悬索桥加劲梁的扭转变形是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之路     
一个民族的进步,靠的是凝聚力,而凝聚力的凝结,靠的则是共同拥有的文化体系。 一个国家的进步,靠的是政治机制的确立,没有丝丝相扣的严密制度,经济的繁荣、民族的统一和团结则只能沦为空谈…… 一个现代化企业的腾飞,如果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那么它 面临的,则只能是各个部门的互相制肘,内部资源的莫名浪费,而这最终,必将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一句话,在中国,没有科学的管理,那么作坊式的企业就不可避免,那么中国现代化的强国之路就永远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随着科技发展的一日千里,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  相似文献   

8.
2·10 风格风格是设计构思所表现的具有特色或表明特征的建筑形态,它是一座桥梁建筑的各种因素的有机的总和,也就是它的整体特点。这一整体特点表现出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阶级的文化思想。桥梁建筑的风格犹如人的风度一样,有一种难于说明却不难感觉到的独特面貌。风格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出某些新的方面及其内在意义,具有丰富多采的内容,比如表现时代、民族性等,它也往往成为欣赏者审美的主要方面。对风格的考虑有三个方面,即历史性的、个性的和内在一致性的。历史性的风格即带有传统建筑的风格;而个性的则反映出设计者主观方面所特有的种种条件,如他的经验,审美理想、精神面貌、创造精神等,也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美学素养;内在一致  相似文献   

9.
神秘迷人的旷野、阳光灿烂的海滩、雄伟壮观的高山、五彩缤纷的珊瑚、一望无际的草原、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14个令人叹为精绝的世界遗产景观……"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以广袤的土地、浓烈的色彩、多元的文化,向世界各地的游客辐射出难以抗拒的"磁力线"。  相似文献   

10.
新型交通系统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目标是实现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这三方面的完美统一,以及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效率的持久性。新型交通更深层次上的意义是和谐的交通,包括交通与环境(生态的、心理的)的和谐,交通与未来的和谐,交通与社会的和谐,交通与资源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发现,发动机悬置系统对车辆的NVH表现影响比较大,文章通过调整整车悬置长度、悬置强度、正时罩盖(又称发动机前罩盖、正时链条盖)强度、悬置螺栓安装点等结构参数,对悬置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提高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刚度,优化发动机NVH性能,减轻产品的重量,从而达到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是多级多相颗粒性材料,其复杂的颗粒特征、界面效应和迁移行为决定了离析特性、压实效果与力学响应。为了解析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作用机理,为混合料组成优化设计、施工控制及性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矿料-沥青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将摊铺、压实、服役阶段的沥青混合料分别看作不同状态及迁移自由度的矿料-沥青体系。首先,针对矿料体系的颗粒特性,分析了颗粒几何形态以及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级矿料复合几何特征表征方法。其次,针对松散态的矿料-沥青体系,梳理了矿料颗粒体系的接触摩擦特性、界面交互作用等细观特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行为评价方法,分析了颗粒迁移行为对离析倾向的影响,并讨论了离析形成机理;针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描述了动态压实特性与颗粒的迁移行为,分析了矿料几何特征、矿料-沥青界面效应对颗粒迁移行为的影响,从内部颗粒迁移角度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介绍了矿料-沥青体系的颗粒迁移行为,并分析了颗粒微迁移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最后,将运输摊铺过程的松散态、压实过程中的错动态、服役过程中的成型态...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柱中配箍率和钢纤维掺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配箍率(0%、0.25%和0.5%)与钢纤维体积掺量(0%、1%和2%)的5根超高性能混凝土足尺柱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配箍率和钢纤维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耗能能力、自复位能力、强度退化性能、刚度退化性能以及弯矩曲率关系的影响规律。基于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构件性能、箍筋应变以及等效侧向约束力的分析,提出钢纤维体积掺量与配箍率的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配箍率对正截面破坏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延性、耗能能力以及自复位能力均有影响,当配箍率从0%提高到0.5%时,柱试件的延性系数提高15%,耗能能力提高55%,自复位能力提高32%;②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影响显著,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压碎剥落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延缓了受压钢筋屈曲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柱的延性,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从0%提高到2%时,柱试件的延性系数提高45%,耗能能力提高142%,自复位能力提高42%;③对于正截面破坏的受压构件而言,采用钢纤维代替箍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所研究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柱而言,2%的钢纤维体积掺量可等效于0.51%的配箍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客车顶置空调连接固定螺栓的使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市场上出现的质量案例,从连接固定螺栓的原材料材质、焊接冶金原理、固定结构、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分解、优化,综合多项方案中,从实施最简单、成本最低廉、连接最可靠、解决问题最佳效果的途径选中取出,应用到批量的生产过程中,以解决客车生产企业顶置空调安装、使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避免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提高客车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区50 m箱梁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区大吨位箱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环境的特点,对预制场规划、制存梁台座、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施工和箱梁场内搬运、提梁、梁上运输及箱梁架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驱动的材料基因组方法是未来材料研发的趋势,尤其对于具有复杂材料组成、显著结构随机性和材料分布不均匀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沥青混合料基因组方法的应用,综述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材料基因组体系及与使用性能的关联。首先,总结了目前材料基因组方法在材料工程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了沥青混合料基本材料特征基因,主要包括沥青组分、沥青微观结构、集料矿物组成和集料形貌特征,并分析主要特征基因与材料性能之间的联系;进而,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基因,包括空隙分布、集料分布和集料接触关系,总结了细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及特征基因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联系;最后,展望表征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代表性材料基因组体系、基因组数据库、共享平台及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7.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摩擦副材料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油膜压力、微凸体压力、同步环轴向力和同步转矩4个模型。利用4阶Runge-Kutta法对油膜厚度和转速差进行耦合求解,求得同步过程中油膜厚度、转速差、黏性转矩、粗糙接触转矩以及总转矩变化曲线。对所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后,利用所建模型研究了摩擦材料渗透性、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摩擦因数变化规律对同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材料渗透性减小导致油膜厚度变化速率下降,黏性转矩和粗糙接触响应延迟,同步时间延长;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增大致使最小油膜厚度增大,黏性转矩峰值减小,粗糙接触转矩响应加快,同步时间缩短;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增大导致最小油膜厚度增大,粗糙接触转矩增大,同步时间缩短;正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大于负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同步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高原和平原地区完成相同配比混凝土的制备与养护工作,并结合强度、抗渗性、气孔结构、显微硬度以及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测试对比研究混凝土性能的差异,从宏观、细观和微观多个角度揭示高原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性能与内部结构带来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渗性都最优,其次是平原地区制备且标准养护组,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组性能最差;低气压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降低和工作性下降;高原标准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低,平均孔径最小,而高原室外自然养护下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最大,平均孔径最大;高原地区制备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高,结构均匀,其显微硬度最大,而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界面过渡区密实程度最差,微裂纹密布,结构粗糙,其显微硬度最小;而高原地区制备且室外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气孔结构参数和界面过渡区微结构整体最差,以上原因的综合作用给混凝土力学和抗渗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体来讲,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性能的负面影响主要源于室外养护条件,而非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20.
颤振和涡振是大跨桥梁风致振动控制的核心研究对象,而被动气动控制措施是当前最常用的抑振方法。为了提高气动选型和优化的效率,系统调研了既有的颤振、涡振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发现对于有类似气动特性的主梁,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在颤振、涡振控制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趋同性。在选择颤振、涡振气动控制措施时,有必要紧密结合主梁气动外型分类。为此,基于大跨度桥梁中最常见的4种主梁类型(双边主梁、整体式箱梁、分体式箱梁以及桁架梁),综述了被动气动控制措施在改善主梁颤振、涡振性能时的优化思路,提出了基于气动附属物(稳定板、格栅、风障、翼板、分流板、裙板、导流板、隔流板等)的形状和位置优化原则,推荐了考虑主梁固有外形(主梁开槽、槽内倒角、设计风嘴、调整栏杆和检修轨道形式)的附加构件尺寸设置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桥梁主梁选型设计阶段提供气动选型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