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验证福州港新建白马泊位的航道与回旋水域以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安全航行的要求,利用船舶参数与水文气象因素设计了船舶通航的航道,以野本方程对船舶操纵特性进行研究并获得船舶靠、离泊操纵所需的回旋水域。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航行,以验证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理论设计的航道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的航行,在急流工况下船舶离泊操纵困难,且在重载掉头离泊时,出现回旋直径超出设计范围的情况。设置各种通航条件模拟船舶的真实航行,既可获得在该航道航行的经验,又验证了航道与回旋水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船舶操纵模拟器在船舶通航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船舶日趋大型化,导致原有航道和港口不能满足大型船舶的安全通航或靠泊要求。针对转向频繁、转角大、掉头区域不足、水深较浅的高难度航道,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上实施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模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对狭航道的设计或改造工程进行验证,并提出通航安全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权 《中国水运》2014,(6):25-27
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快速化的不断发展,广州港南沙港区到港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公共出海航道的通航能力制约了到港船舶的通航效率。为此,通过充分利用伶仃航道13#至23#灯浮(航道底宽365m,底标高度为-17m)之间航段进行大型集装箱船会遇,从而可以减少交通管制时间,提高航道利用率。文中通过对南沙码头、伶仃航道等通航条件的分析,依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的相关要求,对伶仃航道13#至23#灯浮之间航段的通航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大型集装箱船在伶仃13#至23#灯浮航段会遇的可行性及操纵要点。  相似文献   

4.
俞泰生 《世界海运》2009,32(5):58-59
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对港口和航道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在现有港口中,几乎所有的港口均为疏浚而成,虽能满足大型船舶进出港的要求,但在航速限制较低的情况下,必然影响大型船舶的操纵性。因此,火型船舶在进出港时必须依赖拖船进行操作。在航海实践中,拖船协助操纵主要有在船尾倒拖和在船首顶推两种。  相似文献   

5.
长江航道狭窄、弯曲,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十分复杂;船舶定线制的实施,航宽一般为200米,船舶操纵水域十分有限;进江船舶日趋大型化、重载化、快速化,给船舶驾引人员提出更高的操纵要求。本文从船舶通航环境、海轮操作特性、驾引人员特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海轮在长江安全航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航道平面布置受地形、地质、潮流以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以某公共航道工程为实例,采用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和船舶操纵试验等方法,从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工程与环境保护区的关系以及港口中远期发展规划等方面对航道平面布置进行分析论证,确定最优轴线方案。并论述航道尺度确定时的设计创新内容,为综合制约因素较多的类似长里程航道项目平面布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泉州港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出泉州港的船舶呈现出大型化趋势,船舶通航密度逐渐增加,船舶在进出航道和靠离泊等操纵过程中受风、流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鸿山热电厂煤码头前沿水域流态复杂,大型船舶的进出港及靠离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介绍该水域的水文及气象特点,航道环境和通航现状,以10万吨级船舶重载进港靠泊及离泊鸿山热电厂煤码头为实例,对如何在风流等因素影响下确保船舶安全进出港、靠离泊的安全操纵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保障船舶安全通航的思考与建议,对今后鸿山热申.厂煤码头大犁船舶的诵航寄今操纵根供了一审自勺参考价信。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沽沙航道自然条件、航道状况及进出港船型需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航道环境风险,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模拟船舶在航道中航行得出船舶操纵风险,从而得到船舶单双向通航的综合风险,进而得到大沽沙航道单双向通航的控制条件,对即将开通的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的通航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江苏沿江港口发展和沿江经济产业带布局的实施,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航道的能力提升和标准提高已成迫切需要。根据工程河段沿程自然条件与工程限制条件、港口与地方经济需求和船舶大型化要求,分区段论证了适合的通航设计船型、设计通航标准和航道建设规模,提出深水航道的尺度取值原则并给出主要区段的推荐取值。基于工程河段水文条件的时空变化特点,给出各设计船型不同水位保证率的限制吃水,并认为通航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大型船舶限制吃水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0.
梁晋 《中国水运》2006,(10):56-57
近年来,内河航道条件与船舶大型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在枯水季节,航道受堵、船舶航行不畅等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做好京杭运河苏南段防堵保畅工作,需要政策支持、管理方式改变、相应措施落实。只有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才能寻求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